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职教新闻
职业教育专家谈如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2005-11-24    任生心

字体大小:

编者按:为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各领域越来越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工人才。如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日前,本版邀请专家就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构建职业学校立交桥”等专题,阐述了观点。

职业教育的现状

  程方平:社会需求被误导 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直接触动了普通高中的普及问题。2000年以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极力要求推进普及高中教育,未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它是以高考为导向的发展策略,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社会需求。

  职业教育被边缘化 在管理体制上,职业教育涉及教育、经济、劳动、人事、商业、服务业、工农业等行业系统,体制的问题超出了教育所辖的范围,而相关的管理、评价、责任、监督等却压在教育上,使职业教育的问题日益复杂。这使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迷失了自我目标,不少职业学校被迫贴近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也是国民基本素质 在全国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学历教育在人们的意识中只能成为唯一的首选,而一次性学习机会也使许多人不得不把宝押在普通学历教育上。职业素质教育始终是缺位的,不少人到了大学毕业时还没有对职业的认识和感觉。

职业教育有八个矛盾

  邢晖: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八个矛盾:地位上,有法规、宏观方针的“高位”与具体政策“低位”的矛盾。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被看作是“次等教育”、“脆弱教育”、“淘汰教育”。

  待遇上,有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不对等的矛盾。缺少大专以上文凭的高级技工或技师工资待遇没有明确说法,造成“技工待遇低-不愿当蓝领-排斥职业教育-技工荒”的恶性循环。

  职教需求上,有国家需要和个人选择、市场需求和求学取向的矛盾。职业教育的“出口旺”改变不了“进口冷”,年轻人不愿意选择淘汰机制下的职业教育,更不愿意将来做蓝领人。

  经费投入上,有办学成本高与实际投资低的矛盾。职业教育的教学设施、操作设备、教师培养、学生实训消耗,必然需要政府大量投入,职教约6%的财政预算投入不可能保证办学条件。

  管理体制上,有统筹协调与部门分割的矛盾。职业教育分属教育和劳动等部门,这种离散体制难免造成各自为政、互不衔接、资源难以共享、整体结构失衡、政策不一致等体制性障碍。

  驱动机制上,有政府责任和市场调节的矛盾。政府要从直接管理转向宏观引导,从分配性的资源配置转为竞争性的资源盘活,从直接服务转为购买服务,还要转变有时责任不到位和越位。

  教育功能上,有学历教育为主与职业培训的边缘化矛盾。职业教育的学历化倾向会遭遇发展极限;它应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是吸纳失业人员、在岗职工等接受职业教育的重要功能。

  培养模式上,有产教结合与校企脱离、培养多样化与单一化的矛盾。教产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最佳道路:一是法律框架要体现;二是政策导向要明确;三是运行机制要可行。

抓住十一五规划契机

  朱蓉先:上世纪90年代依靠教育所得经济效益,美国是33%,日本和法国是50%,我国是28%。这就提醒我们在教育,尤其在职业教育上要加强。要使十一五规划胜利实现,大量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是当务之急。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各级各类人才综合协调发展,我们的人才结构才合理。

  据劳动部门对44个城市统计,我国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工的比例不到4%,企业的需求是14%以上。目前,企业需求与应聘人数之比是:高级技师2.4:1、技师2.1:1、高级工1.8:1、中级工1.5:1、初级工1.5:1。这说明技能人才出现严重的供求失衡。

  中职生源基础差 据北京市政府督导室调查,中职生达到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学生仅占7%。以北京为例,中等职业教育表象是:生源严重不足且逐年减少。有人担忧,随着人口的负增长,慢慢会无生可招。

  就业前景堪忧 对于上职业学校,家长明确表示不支持或反对孩子上职校的占60%,支持孩子上职校的只占9%。

  我坚信,只要转变观念、政策倾斜、机制调整,在十一五规划实施中,职业教育定会蓬勃发展,发挥巨大的生力军作用。

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余祖光:联合国教科文新书《学会做事》中提出,尊重一切劳动者、尊重一切劳动的社会价值观。这一“两个尊重”的价值观将引导社会的公正、平等与和谐。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培养了6000多万毕业生,培训劳动者14亿人次,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专项投入只有9亿元人民币。这种教育社会责任与社会支持不对等的现象,正如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专家指出的:“一方面是职业技术教育条件不佳,另一方面是政府在国际竞争中又赋予它十分重要的任务”。国际上统计,职业教育平均花费是普通教育的153%。在我国这类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学生负担的教育成本无论绝对数和相对数都是比较高的。如果简单从概念出发,这种分担结构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只要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对象经济状况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就读职业院校的学生中70%以上是农民子女、城市贫困家庭子女。

  在职业教育宏观管理中,要采取教育、经济、劳动政策组合。一方面是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不断加强,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是经济部门、劳动部门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依靠。

职校办学要开放

  林安杰:让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基地。黄炎培先生曾将职业教育的使命概括为“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面对那么多想学一种新的技艺者,面对那么多为了人生更充实而终身学习者,我们要向全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年龄,各种层次的人敞开大门,它要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基地。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我力促将学校培训部扩大成了培训学校,委托一位副校长负责,要求各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为了保证培训学校的健康发展,学校领导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其经营活动予以规范。

  培养区域经济、发展国际型人才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我们除了派教师出国学习培养,更注重引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进行课程合作。在国际合作班中,派老师为外教做助手,协助对学生的教学管理,自觉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提升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能力。

  比如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国际课程班的3名学生,设计的运动鞋广告,被一著名广告公司采用,拍成电视片在一些电视台播放。这3个学生成为国内最年轻的广告创意人。现在,学校已有近百名学生在英国、日本、新加坡学习或实习。学校多次接待日本学生交流团,德国、越南、比利时、英国的教师访问团;还接受日本学校的教师、学生来学校实习。

附:党派相关提案

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建议

  职业教育有两个不足:一方面,我国的职业教育最初是作为普通教育的补充,一直没有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先天不足。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财政投入低,社会的认可度低,被“打入另册”,使职业教育后天也不足。我国职业教育有空心化的趋势,没人说它不重要,但就是没多少人愿意受这样的教育。

  要以《劳动法》、《职业教育法》为基础,尽快出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条例》,进一步把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升到专项立法的层面,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要互通互认,构建“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两种证书培训内容衔接、融合。

  加大对职业学校的投入可通过提高财政预算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城市附加费、提高企业提取工资总额等办法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上海已加大了实验实习设备的公共投入,一些重点专业投入几个亿无偿使用。从政策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职业教育,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本投入应享受一样的待遇政策。

  构建职业学校立交桥 要形成初、中、高体系完整、相互衔接,又能与普通中等、高等教育相沟通、协调发展的职教体系。应该构建职业学校立交桥,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接受能力。中等职业教育招收初中毕业生,3+2取得高职证书和技能证书;高等职业教育招收高中毕业生,根据专业采用2+2或3+2取得本科文凭获学士学位。获高职证书的学生,可对口考试,以能力为主,再取得本科文凭获学士学位,往上能连通到博士学位。(民进中央教委会职教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共青团大力推进青年职业教育和培训计划
· 上海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
· 浙江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 青海构建职教发展新体系
· 重庆推出8条举措落实全国职教会精神
· 职业学校毕业生也可拿职业资格证书
· 职业教育面临六大难题
· 椰乡海岛:职教花开满天涯
· 深圳首个“智力扶贫工程”班开学
· 职业教育“冷”思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