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作弊升级堪称高科技“谍战” 谁来保证高考公平?
2013-10-17    新华网

字体大小:

作弊升级堪称高科技“谍战” 谁来保证高考公平?

  无人值守电台、无线电对讲机、隐形耳机……本是谍战片中才能出现的高科技设备如今被一些不法分子在各类考试中应用。高考、公考、考研等,一道道“作弊电波”对考试公平提出了挑战。

  “神秘电波”考场出现 利用电脑和对讲机驱车作案

  近日,在太原市2013年一级建造师考试的考场附近,出现了一个“神秘电波”。

  “78题,79题……”这个电波频率显示为221.575MHZ,设备里传出了女声。

  而此时,山西省无线电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正坐在巡视车内,紧盯着监测屏幕,手持便携式天线搜寻电波的方向。车辆行驶至校门口时,监测设备上的场强数值增高,“可以确定那个‘神秘电波’就在附近。”工作人员说,根据监测设备的场强,能够确定对方的距离,数值越高,距离越近。

  不久,工作人员将目标确定为一辆奔驰车。拦截检查发现,车辆后座上坐着一位30多岁的女性,在她的脚底发现了一部无线电对讲机,对比频段,正是监测到的221.575MHZ。此时,该女子的手机上仍有答案在不断地传送过来,而在车辆后备箱内则找到了接发信息的装置。

  此类利用无线电等高科技作弊的案件并不在少数。山西省忻州市公安局日前对外发布,今年高考期间发生在忻州市保德县、岢岚县、原平市三地高考舞弊案件中8名涉案人员,目前已向检察机关移送起诉7人,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人。

  6月7日16时30分左右,保德县公安局高考执勤民警在保德中学附近,抓获正在调试发送2013年山西省理科B卷高考数学五道题答案的犯罪嫌疑人吕某琦,并当场查获一辆车牌号为晋AHL797的黑色大众轿车,从该车内查获正在运行的便携式电脑一台、对讲机一部及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物品。

  6月8日上午,忻州市公安局网警支队在原平市宜家商务快捷酒店706房间,抓获犯罪嫌疑人杨某宇和杨某,查获正在接收转发高考答案的笔记本电脑一台、作弊器材耳机9粒、耳机接收器7个、线圈7个、“橡皮”一块。

  作弊活动呈现集团化、专业化、网络化趋势

  据山西省无线电管理局宣教中心主任张向东介绍,近年来,虽然国家对考试作弊行为查处和打击力度不断加强,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些作弊活动开始呈现集团化、专业化和网络化的趋势。

  山西忻州市公安局网警支队负责人说,这些作弊团伙已形成“一条龙服务”,招揽客源、购买设备、组织答题、选取传送点、传送答案等。他们作案藏匿地点也很隐蔽,有宾馆、网吧、汽车、高层建筑楼顶等,而且时常会有专人放风盯梢,更有作弊人员选择机动车作弊,或不停变化地点进行作弊,增加了查处的难度。

  除此之外,作弊团伙的作案工具也在不断翻新。在山西省无线电管理局的陈列室里,摆放着最近几年查获的各类作弊工具,从传统的手持发射设备到新型的接发装置,从分体式的设备演化到如今的一体式设备。接收装置更是五花八门,有放在兜里、缠在身上,依靠隐形耳机接收的常用语音接收装置;有嵌在橡皮、尺子、书写笔里,伪装度高的新型数字接收设备;还有隐蔽性更高的专用皮带接收装置。考生可以通过此类装置,躲过金属探测仪的检查。

  “无人值守电台也开始被这些作弊团伙运用。”张向东说,这种电台大都设置在高层建筑楼顶,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广、测向定位难,不但难以彻底切断作弊信号,而且由于现场无人看守,大多数作弊者还免除了遭受被处罚的风险。

  对作弊行为多以行政处罚为主

  山西省无线电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认为,非法利用无线电设备作弊的形势日益严重,对无线电作弊根源的查处力度必须加强。一是由政府牵头,工商、质监、公安、无线电管理等相关部门参加,加强对非法生产、销售、传播无线电作弊器材的查处力度,从源头上杜绝无线电作弊器材的研制、生产、销售和流通;二是对互联网上“助考”“保过”“器材销售”的广告及传递答案的信息采取技术手段予以整治,切断作弊信息的传播渠道。

  也有专家认为,防范高科技作弊,不仅需要技术上与时俱进,也须从根源上入手,进行相关立法和制度设计。

  山西大学法学院院长张天虹说,考试作弊行为频现与法律惩治力度较小具有一定关系,我国目前并没有法律层面的、专门规范考试的立法,对于考试作弊行为主要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教育部出台的临时性规定等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和保密法定罪量刑。但这些处罚主要以行政处罚为主,力度偏低,难以对作弊者起到震慑作用,应尽快完善考试作弊行为的法律规定,用法律武器来震慑舞弊者。

  此外,不少教育工作者建议应建立完善诚信体系,加强诚信教育,从思想源头杜绝考试作弊行为。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各地考生上名校几率悬殊 "属地招生"叩问高考公平
· 高考公平的理想与现实,你怎么看?
· 教育部部署确保2013平安高考 对涉考违纪行为零容忍
· 高考是否该加分引热议 公平公正问题成关注重点
· 评论:办好少数几所大学不是教育的出路
· 人民日报评考生迟到2分钟被拒考 体现程序公平
· 2012高考阅卷老师:我们也高考过,肯定会公平
· 全国1291万考生迎来2023年高考
· 今年高考结束了,高考未来再思考
· “硬核”科技元素贯穿今年高考语文试卷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