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北京规定大一男生需提交兵役登记证 否则难入学
2011-08-25    北京日报

字体大小:

  9月份,北京市户籍的大一新生,只要是年龄在18至24岁的男性,报到时都需要提交一份《兵役登记证》。否则,学校将不予办理入学手续。此举旨在进一步摸清全北京市兵役登记情况,为今后改变兵源结构做好准备。

  北京卫戍区副政委郭志刚昨天透露,目前兵源结构并不尽如人意。高中以下学历的征兵适龄青年(18至24岁),只占总数的40%以下,却完成了征兵任务的67%。占适龄青年总数60%多的高中、大学学历者,仅仅完成了全市33%的征兵任务。

  为改善兵源结构,征兵部门今年加强了兵役信息管理,并依据《征兵工作条例》初步拟定了《北京市执行征兵法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从9月份开始,北京市将进行兵役登记情况执法检查。征兵部门还将协调市教委正式下发通知,督促各高校在今年大一新生入学时,查验本市籍适龄男性的《兵役登记证》,没有该证件的不予办理入学手续。

  目前,北京各区县征兵办已为大一新生开辟“绿色通道”,随时申请随时办理。需补办者还可到各街道武装部申请办理,且家长可代办。

  据悉,办理兵役证是为了准确掌握应征适龄青年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是确定公民服兵役能力的主要形式。

  近年来北京市征兵工作出现了兵源紧张的局面。以去年为例,全市男兵上站体检人数为8865人,是任务数的2。6倍;合格人数3653人,是任务数的1。1倍——这意味着体检合格的人只要减少400人,征兵任务将无法完成。与上一年相比,上站人数、合格人数分别锐减20%和18%。全市只有大兴、昌平和平谷三个区的兵源较为充足,上站体检数达到任务数的4倍,其余各区县都出现了兵源紧张现象。

  有关统计显示,2008年,本市适龄入伍青年有50余万人,今年已下降到30余万。到2013年至2014年,本市的适龄入伍青年可能只有2008年的39%,跌至30万人以下。

  今年,北京市将以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为征兵的主体,并制定相关政策,吸引高学历青年入伍。据介绍,首都高校共92所,在校生达到72。8万人,潜力很大,有望成为今后全市征兵的主力队伍。

  郭志刚表示,为了提高各高校青年的入伍率,将打破高校属地局限进行征兵。“从高校较多的区县抽出部分高校,将其兵源分给高校少的区县,以保证全北京市征兵任务的完成。”

  链接

  大学生入伍优待政策

  为激励北京市广大适龄青年报名参军,从去年冬季征兵开始,在校大学生应征服现役2年,除享受每年1.8万元的优待金外,退役后还给予发放一次性助学金。其标准由原来统一的1万元,调整为与批准入伍所在区县城镇籍义务兵退伍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标准相同。在校大学生服役助学金补助最高的区县可达6.7万元,最低的也在3万元以上。

  今年,有关部门拟定了《关于做好退役大学生士兵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他们在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经济组织招聘等方面享受的优惠。事业单位招聘和市属国有企业将定向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岗位数量不低于当年符合条件的退役大学生士兵人数的15%。(记者 童曙泉)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大学新生“刷脸”报到 未来有望用于课堂签到
· 大学新生军训必备常识汇总
· 开学季坏人盯上这些新鲜菜 大学新生需防偷防骗
· 别给大学新生贴“标签”
· 大学新生入学准备须知
· 大学新生如何了解学校及专业?多看多打听
· 大学新生凭通知书买火车票可享优惠
· 旋天颖 黄伟:大学本科新生研讨课的经验与分析
· 财政部教育部给每位大学新生免费发放资助政策简介
· 大学新生入学已不止“三大件”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