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远程教育 > 教育信息化 > 综合研究
教育、网络教育与服务
2001-09-13    河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冯秀琪

字体大小:

     本刊曾于7月29日刊登了由本报记者采写的文章——《网络教育就是服务》,并由此推出“由《网络教育就是服务》引发的思考和讨论”征文栏目。由于该文章中涉及到“教育的产品是什么”、“网络教育的核心是什么”等一系列敏感的话题而引起读者的关注,来稿踊跃。此次刊发的《教育、网络教育与服务》一文由河北大学冯秀琪教授撰写,冯教授在文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很多看法和建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刊欢迎更多的教育界人士和读者参与进来,共同交流,让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升华。——编者

  网络教育的实质仍然是教育

  网络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项新生事物,在我国的土地上刚出现不久,在它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需要解决。网络教育离不开硬件环境、软件资源、技术培训、运行维护等多种优质服务和技术支持。网络教育中的网络本身是为教育服务的工具,教育才是网络教育的本质内容。因此,网络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目标,服务只是网络教育中辅助性工作。网络教育需要服务,但是网络教育不仅仅是服务。

  郑永柏认为,“教育的产品并不是学生,而是为学生提供的服务,网络教育本身更是一种服务。”郑永柏的观点涉及对教育领域许多根本问题的认识。首先,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影响人发展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教育是为人和社会的发展服务的,因此教育的社会定位是事业而不是产业。

  教育作为一项社会的公益事业,以服务于社会为准则,不以赢利为目的。它与产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同,不能用赢利的多少衡量教育的好与坏,而应以是否实现了教育目标为标准;不能简单地去界定教育的产品是人,还是其他什么精神或物质。这种界定是不严密的。因为教育不是产业,而是伴随人一生的社会事业。

  其次,什么是网络教育?网络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即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教育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环境与时间等。我们平时说的文化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等是突出说明教育内容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是突出说明教育环境的;面授教育、远程教育等是反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时空关系的;广播教育、电视教育、网络教育等是突出传播媒体的教育应用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突出的是教育观念。就网络教育而言,网络与其他媒体一样,都是传播工具。

  网络教育的实质仍然是教育。我认为,无论运用何种传播工具实施教育,都改变不了教育的本质。

  再次,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但不能忽视教育者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地认为教育“是为学生提供的服务”。教育的宗旨是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最终是为社会进步服务。

  如果仅仅把教育视作为学生提供服务,学生则是服务的对象,那么我们的教育应该听学生的。然而,事实上这是不现实的。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又要贯彻教育的宗旨,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并不矛盾,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讲究教育的方法与艺术,指导、帮助并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育与学生的关系都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受教育者有了更大的学习自由和空间,他们可以利用网上的学习资源自主地进行探索或开展与同伴的合作学习,同时还可以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网络教育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改进方法,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的身份,指导、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并不断研究网络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学生一起共同实现网络教育的任务。

  网络教育是传统教育的发展、否定、革命?

  陈建翔博士从“新经济”的角度论述网络教育的“核心和本质也应是服务”,提出“21世纪的教育就是要服务于学习、服务于学习者、服务于学习化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和共享信息的方式,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为一切愿意学习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创造了有利于学习化社会的客观环境,使过去无法实现的教育理想能够变成现实,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不能认为网络教育的核心和本质就是服务。

  网络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核心和本质的东西仍然是传承文化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网络教育蕴涵着无穷的魅力。这种魅力不只是体现在技术手段的先进上,而且更体现在它所引起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一系列的变革上。网络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是广泛的、深刻的、长远的,但是,教育的核心和本质不会变。

  要全面地认识网络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认真研究网络教育带来的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的新发展、新问题,还需从几千年的教育发展的思想宝库中,汲取有益的理论与经验,包括对网络教育的核心和本质的认识以及如何按教育的规律搞好网络教育等,以促进网络教育的健康发展。

  20世纪教育技术学的诞生与发展,已经把技术应用于教育,实现了教育与技术的结合,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发展。网络教育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是以促进学习为目的,依据“学与教”的规律,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网络教育的过程和资源。

  所以,我们要借鉴国外教育技术与网络教育的经验,深入开展对网络教育的科学研究,探索网络教育的方法与规律,而不要停留在“网络教育的核心和本质就是服务”的层面上,要全面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网络教育需要提供优质服务

  网络教育的服务,主要是指为网络教育提供的技术支持。包括硬件环境的建设与维护,教学资源、教学与管理平台的开发,教师的网络操作技能与教学应用的培训等。当前,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日新月异,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同时,发展网络教育也带来了许多传统教育不曾遇到的新问题,其中就有对网络教育的认识和如何搞好网络教育的技术服务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网络教育的优势就难以发挥,还有可能造成很大的浪费。这里有一个服务的内容、服务的形式和由谁提供服务,以及服务的标准是什么的问题。

  为了做好网络教育的服务工作,要让全社会都认识开展网络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我国的网络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开展网络教育的技术、人才、软件与资源的准备不足,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个学校、有关企业和厂商,都在为网络教育提供自己的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为网络环境建设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案。网络教育环境的建设既要考虑当前的需要,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又要考虑今后发展的需要。在满足现在需要的基础上,设备的选型要适度超前,但不要求大、求全、一步到位。采取边建设、边应用的方式,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使网络环境与功能不断地得到完善。

  重视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有人把网络教育系统的要素比做路(硬件系统)、车(应用软件系统)、货(教育资源)和驾驶员(教师与学生)。有了路和车,如果没有货,那么将会造成巨大的浪费。教育资源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繁重的工作,要走一线教师与专业人员相结合的道路。教学资源开发要从教学需要出发,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全面规划,精心设计、精心制作,多出精品。

  搞好教师的网络教育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网络知识与操作技能和网络教育应用的理论、方法等。网络教育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参与,搞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是开展网络教育的保证。让广大教师会用、并且愿意应用网络开展教学,并在开展网络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逐渐地适应环境与角色的变化,才能真正做好网络教育的工作。

  网络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服务,这和网络教育是一种服务不是同一个含义。网络教育是一项新生事物,与传统教育相比有它自身的特点。网络教育的服务主要是指在网络的硬件、软件、教学资源、管理和培训等方面提供的技术支持,目的是为了发挥网络教育的效益。可见,服务是网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做好服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网络教育离不开服务,但是服务代替不了教育。

  《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2日第4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