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学前教育 > 学前新闻
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三点注意
2012-01-09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字体大小:

  日前,教育部再次重申,在解决幼儿“有园上”的同时,应坚持科学保教,避免出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新华网也在近日撰文指出,教育专家建议应多策并举防止幼教“小学化”倾向,保护幼儿快乐童年。笔者认为,除政府以行政措施加强监管、改革各类招考中的评价制度外,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还应该让广大家长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推荐专题>>2011教育举措盘点:解决入园难 普及学前教育
相关内容>>北京将研究学前教育免费政策 已初具相应基础
    >>中国拟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一是必须注意:教育并非越早越好,顺应成长规律的教育才是好教育。不少教子心切的家长,怀孕起就胎教;出生后即希望尽早送出去学双语、习国学、练才艺。“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忧虑使家长更多地以内容的功利化程度和设施的先进程度作为评判机构优劣的标准。其实,最应该考量的是这一机构的办学理念是否科学。要想让孩子不耽误“起跑”,必须首先弄清楚到底哪里是孩子的起跑线?具备了怎样的条件才能够站到起跑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一位教授说得好:“不是每一个苹果都有早熟的理由”。因此,只有能真正做到科学顺应儿童成长规律,并正确把握每个儿童发展特点的学前教育机构才是值得信赖和托付的。

  二是必须注意:任何教育活动都不能以牺牲儿童身心健康为代价。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婴幼儿时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安全性依恋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游戏是儿童,特别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能力,培养健全人格, 增强体质等。有教育专家跟踪天才少年的成长轨迹,这些天资超群,智力得到充分开发的孩子,成年后只有50%左右取得了相称的成就。那些没有获得较大成就的人,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的社会性发展不够,不能合群、不会与人合作。他们跨越了当年的发展阶段,现在依然需要回来补课。

  三是必须注意:避免“小学化”也不能走向排斥所有知识学习的另一个极端。我们强调游戏,强调避免“小学化”,不是要杜绝任何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是主张应该根据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要鼓励孩子的同伴交往,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培养其独立性。如果不以儿童心理成长规律为指导,强制性地、成人化地展开儿童游戏活动,哪怕具备了游戏的形式,也起不到适宜的教育效果;相反,如果能够以适宜儿童的游戏方式组织相关的教育活动,不以牺牲儿童天性为代价,玩中学,学学知识又有何妨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新波)

推荐内容>>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有望成为法律条文  ……更多>>学前新闻
相关专栏>>学前教育学前新闻 海外情况 学前研究教学研究 综合研究 课程研究 专题研究 
    >>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高教新闻 基教新闻 职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确定加大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教育投入等
· 2018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将启动
· 郑杰代表:规范学前教育视频监控 强化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
· 政协委员关注学前教育:要技术监管,更要优秀师资
· 我国学前教育“投入”及“师资”将有新标准
· 今年学前教育有了清晰路线图时间表 重点做6件事
· 我国加快推动学前教育立法进程
· 教育部:为学前教育依法办园规范管理提供法治保障
· 《浙江省学前教育条例》9月1日起正式实施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答记者问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