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特殊教育 > 海外情况
日本的小学生运动会
2001-08-23    张春 庞元宁

字体大小:

  
  我们曾多次参观过日本小学校的运动会。据介绍在日本的学校教育里,体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学校运动会的召开对全校师生来说是件举足轻重的大事。各校在运动会召开之前都要大张旗鼓地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做广泛地宣传和动员。例如美术课以运动会为题材,让学生自由想象和描绘运动会的各种场面;语文课让学生以运动会为题材做作文3手工劳动课让学生以运动会为主题创作各种作品或运动会上使用的各种器材。由于在日本小学校里班主任一般都担任本班各门课程,因此除了体育课之外在上其它学科的课时,做上述动员工作是很容易的,从而使教学活动与运动会紧密地结合起来。课外活动则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力和技能的练习。由于运动会遵循重群体(全校学生,,轻个体(体育尖子,的指导思想,使赛场由少数体育尖子的竞技转变为全校学生的集体竞赛。所以全校学生人人都有了为自己的集体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全校学生都被动员起来,大家互教互学、共同练习的热情很高。

  

  在校外,学校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地与学生家长和当地居民组织取得联系,让家长和居民组织积极动员和协助学生参加运动会。因此,一般在运动会前两周。在当地居民和学生家庭中运动会的气氛就相当浓了,学生在赛前就做好了充分的身心准备,学校把运动会也作为与社会交流的手段之一,因此总是把运动会安排在节假日进行。家长和当地居民也都把运动会当作本地区的一件大事对待,届时几乎所有家长和众多居民都会临场观战助威。尽管学校学生人数并不多,但观众却是黑压压一大片,会场十分活跃,节日气氛非常浓厚,运动会对全校师生、家长和当地居民产生了一股强有力的凝聚作用。

  

  赛场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学生们被分为穿颜色不同服装的两大群体,一看便可以想象竞赛将在两大集团之间进行。上场参加比赛的不是班级里的体育尖子而是全班学生,且不分男女性别。比赛常将多种项目融为一体,如跑动中跳跃障碍物,鱼跃前滚翻,爬行过低网等等,比赛完全不计算个人成绩,往往采用接力或其它形式的团体方式进行。因此学生谁也不必因为自己运动能力的低下而自卑,同样也不会因为自己能力之强而居功自傲,赛场上只强调各尽所能。这就象我们搞拔河比赛,胜是大家的功劳,败是众人的责任。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总是以班级为团体去共同体验的。对团体主义的培养不用明言,学生都能从自己参与竞赛的过程中自明其理。

  由于竞赛是在两大集团之间进行的,所以胜负最终不是取决于某个班级即某个小集团的胜负,比赛谁执牛耳还得看两大集团各自总积分的多少才能定论。因此,所有参加者不仅要考虑自己是班级酌成员,同时还必须意识到自己是大集团的成员之一,自己的努力与大集团的成败息息相关。各大集团均由一年级至六年级的相同班级小集团构成。这种做法使大集团内部年龄的界限被打破了。无论是一年级学生还是六年级学生,大家奋斗的目标是一致的。六年级班级能争来宝贵的一分,一年级班级同样可以争来宝贵的一分(竞赛在同年级小集团间展开,。还值得一提的是竞赛项目中有由家长、教师、学生共同组队进与学生,校内与校外的界限也被打破了,凡是本集团的参加者均融为一体。随着集团的扩大和集团成员的复杂化,团体主义精神的内涵和肜响力也就逐渐扩大了。

  当然,我们在强调学校体育竞赛的教育作用及其改革时,绝不能忘记学校体育的任务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比如她还负有培养体育运动后备人才的重任。据日本学校体育界同仁的介绍,体育尖子的培养不是通过校内运动会而是通过建立"运动部"开展的。日本各级学校都设有各种专项运动的"运动部"。如田径部、排球部、足球部、柔道部、棒球部等。各部配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参加部活动的学生多对该项运动具有较大兴趣,有一定运动技能和身体条件。部的活动在业余时间进行,竞赛则在校际间展开,然后通过层层选拔参加地区乃至全国性比赛。日本大量优秀运动员都是通过这条途径培养出来的。所以这里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以全校学生为对象的校内竞赛活动和以体育尖子为对象的校际竞赛活动各自具有不同的任务,绝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只有清这一点我们才能认清学校体育竞赛的改革方向,全面搞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