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教师新闻
当今我国中小学教师心态大型调查系列报道①
2002-09-23    记者 鲍东明

字体大小:

  在教师职业定位上,教师对“蜡烛”精神、“伯乐”精神仍然充分认可;关于职业与事业的关系,教师更赞同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蜡烛”、“春蚕”、“伯乐”等词汇比照教师,用以说明教师这种职业具有很强的奉献精神。社会发展到21世纪,教师对此还认可吗?调查结果表明,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以“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和“我认为教师是伯乐,具有能识千里马的素质”这样两个问题来了解教师的心理反映,结果有87%和88%的教师分别作了肯定的回答。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教师对“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看法的差异分析,乡村教师与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教师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乡村教师的认可程度最高。同时,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之间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性水平,小学教师的认可程度远远高于中学教师。通过从不同方面对“我认为教师是伯乐,具有能识千里马的素质”看法的差异分析,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

  “我认为教师是职业,不求功名,但求无过”和“我认为教育是事业,教师应不断开拓创新,为此奉献终身”两个问题,是我们为了解教师在“职业”与“事业”关系上的认识而设计的。教师对前者的回答是:55%的人认为“完全不符合”和“不符合”,认为“符合”和“非常符合”的人占24%,另有21%的人回答“一般”;教师对后者的回答是:85.7%的人认为“非常符合”和“符合”,特别是认为“非常符合”的就达到了五成多,而认为“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仅占3.5%,有10.8%的人回答“一般”。两者相比较,从总体上看,教师更赞同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是一种事业。并且,经过教师对“教育是事业”看法的差异分析,在教师职称之间、地区之间和小学与中学之间差异显著。无论在小学,还是在中学,随着职称的升高,教师的认可度越高;在地区之间,乡村教师认可度最高,其次是县城教师,然后是中小城市教师,大城市教师认可度最低;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则是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认可度更高。

  与这两个问题紧密联系的一个问题是“我认为教师应向学者型、科研型教师转变”,近八成的教师表示肯定,只有不到一成的教师表示否定。在差异分析上,我们发现与平时经验不太一样的结果,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之间形成显著性差异,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认可度更高;在学校类型上,普通校、薄弱校与重点校之间形成显著性差异,普通校和薄弱校教师认可度远比重点校高。

  教师充分认可“蜡烛”精神的这种事实,实际上是反映了教师这种职业的劳动特点,那就是它具有明显的辛苦性、复杂性、创造性,同时社会责任大。教师职业与其他从事物质生产的职业不同,它的劳动对象是“人”,而且是尚未成熟的人,是正在发展中的人,教师要把他们从“自然人”培养成为“社会人”,这个过程是比较艰巨的。教师这种职业是一种既要劳体又要劳心的工作,尤其需要劳心。虽然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手段更先进了,但这并不会因此而改变教师劳动的这种辛苦性、复杂性、创造性以及社会责任大的特点。由此决定了从事教师这种职业需要有更强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这一点不会因社会的发展进步而改变。乡村教师对“教师是蜡烛”的认可度最高,反映了乡村教师的工作更辛苦,这一点我们不难理解。乡村教师生活、工作条件比城市教师都要差,不少地区教师工资都长时间发不下来,即使是这样,有些教师还为那些家境困难的孩子垫付书本费,至于说有病不能及时就医更不是个别现象。虽然他们有时不免有些怨言,但他们仍然默默无闻地守卫在乡村教育的岗位上。这不是“蜡烛”精神是什么?小学教师对“教师是蜡烛”的认可度比中学教师高,可能是因为小学教师面对的是10岁左右的懵懂的孩子,劳动强度要更大些。

  与教师充分认可“蜡烛”精神紧密相连,教师更赞同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是一种事业,这同样反映了教师这种职业的劳动特点。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要求教师只把自己的工作作为一种职业来对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它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来从事。同时,现在教师职业和岗位的竞争性加大,这在客观上也促使教师仅满足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要求是不够的,要求教师要比以往有更强的事业心,不断追求更高更好的目标。不同职称的教师对此认识的差异,一方面说明随着教师职称的升高,教师对自己的要求也高了;另一方面,学校往往把一些重的担子让高职称的教师来担,这也促使高职称的教师表现出更强的事业心。关于乡村教师认可度最高,县城教师次之,中小城市教师再次之,大城市教师认可度最低这种现象,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客观现实,因为在大城市教师发展的空间、流动的空间都很大,诱惑多,“跳槽”机会也多,而越往下的地区,这些空间和机会就越小越少,所以他们从教的心理也就越稳定,表现出的事业心相对也就更强。小学教师的认可度比中学教师高,同样是这样一个道理。

  关于“教师应向学者型、科研型教师转变”的认可度,我们认为,可能从“社会期望”的角度来分析更实际一些。因为现在关于教师角色的一个舆论导向就是要做“学者型、科研型教师”,虽然实际中差距很大,但教师顺应这种舆论导向,还是表现出很高的认可度。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认可度更高,普通校和薄弱校教师认可度远比重点校高,反映出他们顺应“社会期望”的心理更强。重点校的教师认可度最低,可能还有他们的“优势心理”在起作用。长期以来,这种学校的教师可能会形成这样一种思维定势,认为自己是“优秀的”或者“高水平的”,所以在对待这个问题上,他们或许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教师了,用不着转变,或许认为不做“学者型、科研型教师”,照样保证教学质量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创新型教师什么样
· 教师心理问题到底有多严重(下)
· 无法回避 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50%
· 教师心理问题到底有多严重(上)
· 当今我国中小学教师心态调查报道之二
· 当今我国中小学教师心态调查系列报道之三
· 15名中国大学生兼读欧洲学位
· 反腐斗士谭荣杰老师之死
· 我国中小学教师心态大型调查系列报道之五
· 我国中小学教师心态大型调查系列报道之四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