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文献资料 > 中国教育年鉴 > 中国教育年鉴2004 > 各地教育情况
甘肃省教育
2006-01-10    

字体大小:

概 况

[基本情况]

2003年各级各类学校校数、教职工、专任教师情况

 

学校数(所)

教职工数(人)

专任教师(人)

一、高等教育

 

(一)研究生培养机构(不计校数)

16

 

 

1、普通高校

8

 

 

2、科研机构

8

 

 

(二)普通高等学校

31

23012

12274

1、本科院校

13

16619

8257

2、专科院校

18

5362

3357

其中:职业技术学院

11

3164

1955

3、分校、大专班(点)(不计校数)

 

1031

660

(三)成人高等学校

12

1505

912

(四)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

25

488

242

1、学历文凭考试机构

 

 

 

2、非学历文凭考试机构

25

488

242

二、中等教育

 

 

 

(一)高中阶段教育

743

118712

33223

1、高中

456

100056

21783

普通高中

453

100004

21754

成人高中

3

52

29

2、中等职业教育

287

18656

11440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125

12320

7201

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54

2326

1218

职业高中

108

3644

2801

技工学校

 

 

 

其他机构(教学点)(不计校数)

18

366

220

(二)初中阶段教育

 

 

 

1、普通初中

1578

 

65999

2、职业初中

9

104

100

3、成人初中

12

54

8

三、初等教育

 

 

 

(一)普通小学

15635

131752

126740

(二)成人小学

8345

19872

5271

其中:扫盲班

7863

19104

5112

四、工读学校

 

 

 

五、特殊教育

14

394

294

六、学前教育

2276

14568

9614

  注:1、普通高中的教职工数包含普通初中数据;
   2、成人高等学校的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为2002年数据。

2003年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

 

毕业生数(人)

招生数(人)

在校生数(人)

一、高等教育

(一)研究生

1349

3634

8555

(二)普通本专科

29582

60069

173391

(三)成人本专科

17776

 

95901

(四)其他各类高等学历教育

 

 

 

1、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

 

710

1999

2、网络本专科生

 

4322

11814

3、学历文凭考试

599

840

2232

 

 

 

二、中等教育

 

 

 

(一)高中阶段教育

141016

226840

598592

1、 高中

89113

168181

427168

普通高中

89040

168181

427011

成人高中

73

 

157

2、中等职业教育

51903

58659

171424

普通中专

30383

38215

116439

成人中专

10761

5884

18892

职业高中

10759

14560

36093

技工学校

 

 

 

(二)初中阶段教育

 

 

 

1、普通初中

367004

453109

1306024

2、职业初中

1453

85

2378

3、成人初中

37572

 

8447

 

 

 

 

三、初等教育

 

 

 

(一)普通小学

481495

572321

3227592

(二)成人小学

236552

 

258649

其中:扫盲班

221324

 

239212

 

 

 

 

四、工读学校

 

 

 

五、特殊教育

466

975

7673

六、学前教育

217040

268563

372225

  注:1、成人本专科毕业生、在校生数为2002年数据;
   2、其他各类高等教育学生数未包含成人高校举办的学生数。

2003年各级各类非学历教育学生情况

 

(结)业生数(人)

招生数(人)

在校生数(人)

一、高等教育

31205

16139

21600

(一)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2580

2369

5227

(二)自考助学班

3717

3846

10962

(三)普通预科生

1347

1229

1273

(四)证书教育

420

173

194

(五)岗位培训

11062

2184

1198

(六)进修及培训

12079

6338

2746

 

 

 

 

二、中等教育

1394563

 

1226129

(一)中等职业教育

104117

 

64589

(二)职业技术培训机构

1290446

 

1161540

  注:高等教育非学历学生数未包含成人高校举办的学生数。

2003年各级民办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数(所)

毕业生数(人)

招生数(人)

在校生数(人)

教职工数(人)

专任教师(人)

一、民办高等教育 

 

 

 

 

 

 

(一)普通高校

1

1216

5276

11037

1131

725

(二)成人高校

 

 

 

 

 

 

(三)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

25

22995

9233

8829

488

242

 

 

 

 

 

 

 

二、民办中等教育机构

 

 

 

 

 

 

(一)高中阶段教育

 

 

 

 

 

 

其中:民办普通高中

51

2253

8966

17858

1633

1140

民办中等职业教育

5

323

975

1907

367

200

(二)初中阶段教育

 

 

 

 

 

 

其中:民办普通初中

5

1408

2398

7057

 

 

民办职业初中

 

 

 

 

 

 

 

 

 

 

 

 

 

三、民办普通小学

26

1052

1255

6788

714

504

四、民办幼儿园

590

15696

33142

50946

3446

2077

  注:民办普通高中的教职工数包含民办普通初中数据。

  【年度教育工作方针】 2003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质量,保持稳定,为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努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2003年,全省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二是以发展为主题,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三是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四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五是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六是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教育投入与支出】 2003年,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支出达到80.68亿元;全省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57.74亿元。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47%,达到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

  教育工程和项目进展顺利。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二期“义教工程”、 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邵逸夫赠款项目、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日元贷款项目、“深圳──甘肃助学基金”项目、王永庆先生援款建校项目、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远程教育项目、联合国儿基会项目、中国政府与新西兰政府早期教育合作项目、沙特政府贷款项目等教育工程和项目的实施,为培训师资队伍,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资助困难学生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法治教】 研究制定了2003~2007年教育立法计划。进行了新一轮行政执法培训、考试,教育行政干部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全省教育系统“四五”普法工作进行了中期评估,促进了普法工作的落实。集中宣传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小学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转变职能,取消了3项教育审批项目,累计取消教育审批项目18项。依法治校试点工作全面展开。认真贯彻教育部和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制度的意见》,在试点的基础上,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行了校务公开制度。在校务公开工作中,各地积极探索、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校务公开制度正在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治理教育乱收费】 2003年年初,中纪委二次全委会和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将治理教育乱收费作为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重点工作之后,省教育厅进一步加大了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工作力度。全年共清理取消收费项目53个,涉及金额211.34万元;降低标准的收费项目10个,涉及金额246.69万元;制止强行征订教辅材料和降低教材价格减轻学生经济负担973.51万元;查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乱收费案件116件,涉及金额306.44万元;查处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案件145件,涉及金额212.61万元;查处违反公办高中择校生“三限”政策案件13件,涉及金额106.16万元;查处高等学校乱收费案件3件,涉及金额72.7万元;查处有关部门各种形式的摊派、搭车收费案件4件,涉及金额18.74万元;受党纪政纪处分和处理的40人。

  【教育审计】 教育系统内审计机构认真执行审计法规,大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紧紧围绕教育经费的筹措、管理和使用效益开展工作,注重理论研究,进一步加强了全省教育系统审计行业宏观管理。2003年,就高校预算执行情况、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基建投资情况、学校合并资产情况、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方面开展了审计,共完成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1238项、审计总金额33.36亿元,审计资金总额比上年增加47%,查出有问题资金3065万元,促进增收节支263万元,审减基建投资3108万元。为加强教育经费管理,维护国家财经法规,促进廉政建设,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教育系统救灾工作】 2003年,全省灾情多,受灾面大,损毁严重。特别是9月庆阳市、定西市等县连降几十年未遇的暴雨,10月张掖市4个县连续发生了4次地震(最大震级6.1级),给学校造成了重大损失。据初步统计,全省共有1554所中小学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7亿元。灾害发生后,省教育厅紧急部署灾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做好救灾工作,并先后派出以总督学高维新、副厅长李廉为组长,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的救灾工作组深入灾区,考察灾情、指导救灾工作、慰问灾区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真正做到了部署及时、指挥靠前、信息畅通,使灾区学校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张掖市受灾地区救灾预警到位、措施落实,广大教育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为救灾工作作出了贡献,灾区无一学生死亡。为加快灾区学校的灾后重建,省教育厅先后筹措资金830万元,及时拨付受灾县市,并组织厅机关和直属单位开展了支援灾区的捐赠活动(捐款共计54.82万元已全部用于民乐县永固镇姚寨小学的建设)。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补助资金用于灾区校舍建设,使灾区学校迅速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民族教育与对口支援】 继续在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开办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班,共招收少数民族学生750人,兰州医学院民族班招生25人;与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省开展对等招生,共为甘肃省培养用民族语文授课的本科生20人;完成了中央民族大学附中、西北师范大学附中和省属七所重点中学高中民族班的招生工作,共招生200人。2003年全省共录取少数民族学生3646人,比上年增加674人。与天津市教委签订了《2002—2003年度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协议书》,确定了支援项目。天津市第二批100名教师在定西、天水、陇南支教;天津市投资300万元在天水援建津陇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培训中心;民教、职教、高教等支援项目如期展开。省直机关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和高等学校支援甘南工作从硬件建设转向硬件软件建设相结合,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显著。

  【教育信息化建设】 2003年,总投资616.33万元的教育信息化传输、资源、管理三大信息基础平台建设基本完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及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初见成效;现代远程教育“金证工程”及“银桥工程”、中小学师资和网管人员培训工程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资源库、地区教育城域网和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工作陆续展开;通达省内各市(州、地)的教育地面传输网络和卫星视频会议及远程教育传输体系已投入使用;启动了国家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工程”项目;积极开展了农村和城市社区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西部大学校园网建设顺利实施,兰州交通大学校园“一卡通”管理建设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兰州大学“数字校园建设项目”开始立项建设。召开“甘肃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研讨会”,开展“甘肃省第一届教育信息化活动月”,有效地指导和带动了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2003年国家和省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8860万元。全省共新建农村中小学卫星小站1736个,新建农村小学多媒体光盘播放教学点1655个;全省普通中小学拥有计算机95181台,高中、初中和小学的生机比分别为16.24:1、40.78:1和84.73:1;接入互联网的学校占学校总数的46.96%;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中信息技术教育专任教师5851名;接受信息技术培训的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学生分别占同类学校学生总数的94.99%、61.32%和21.35%。

  【教育交流与合作】 “西部人才培养特别项目”正式启动,共确定了52名出国留学人员,累计确定出国留学人员近95名。聘请外专外教的单位和聘请外教数量稳步上升。截至2003年底,有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的单位达到66家,长期外国文教专家达到132人,比上年增加20%。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与兰州交通大学进一步达成了合作培养学生、共同进行科学研究的具体协议。积极吸收海外留学人员为甘肃服务,共接待组织海外优秀人员与甘肃科教界签订合作研究项目138项。来甘肃的留学生、台湾地区进修人员均有所增加。

  【语言文字工作】 2003年9月,全国第六届“推普周”开幕式在兰州举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王立平,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甘肃省省长陆浩以及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和数万名群众参加了开幕式活动。普通话水平测试领域进一步扩展。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省语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公务员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的意见》,建立了公务员持普通话水平测试合格证上岗制度;卫生、电信等行业启动了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承办了全国第三十六期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培训班,语言文字工作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工作信息化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开通了甘肃省语言文字网站,研制开发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系统软件。

撰稿 焦鹏宁

基础教育

  【综述】 全省基础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战略地位不动摇,积极发展高中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础教育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2003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7.99%,其中女童97.76%;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2.8%,其中女童2.99%;小学五年保留率为80.78%,其中女童80.63%。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84.54%,其中女少年83.95%;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3.20%,其中女生年辍学率为2.64%。小学毕业生升入普通初中的升学率为94.10%,其中女生为91.98%;普通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的升学率达到45.83%,比上年提高2.37个百分点。

  【德育工作】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利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材》和调整后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认真贯彻《中学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六大的指导意见》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展法制教育专题活动,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社会公德和文明习惯教育,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明显增强;多次开展少先队员文化建设和青少年养成教育等课题研究活动。学校体育艺术工作得到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和艺术素养大大提高。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编制管理进一步规范。省政府批准下达了全省中小学教职工基本编制263588名。部分县(市、区)已按“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逐步推行教师聘任制。师范教育改革逐步深入。部分中等师范学校与高等师范院校联合进行了“3+2”分段模式普通大专层次小学教育专业试点,稳步推进了全省师范教育“三级”向“两级”的适时过渡。2003年,共3万多名教师参加了新教师岗位培训、教师职务培训、新课程标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和学历提高教育,近20万名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基本完成了五年一轮的继续教育任务。全省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合格率分别达到95.06%、87.58%、57.49%,比2002年分别提高1.09、2.78、5.89个百分点。

  【“两基”工作】 2003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2003-2010年“两基”规划》,提出各级政府要深刻认识实现“两基”对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意义。省政府召开全省“两基”攻坚工作会议,省教育厅召开了 “两基”工作庄浪现场会,总结经验,部署工作。会宁县、庄浪县实现了“两基”,全省实现“两基”目标的县达到61个,占总县数的70%,人口覆盖率达到76.78%,全省7个市整区域实现了“两基”;玛曲县、东乡县、积石山县3个民族县实现了“普初”,全省全面实现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历史任务。2003年共投入扫盲经费140万元,印发扫盲教材《读写算》10万册,239212人(女12488人)参加了扫盲学习班,脱盲221324人。

  【高中教育】 2003年,初中阶段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升学率达到60%。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3名学生获一等奖。在全国数学竞赛中,1名学生获一等奖,1名学生获二等奖。2名学生获化学竞赛二等奖。组织开展了全省中学生电脑制作活动,选送优秀作品参加全国评比,有2件作品获三等奖。

  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10月中旬省教育厅在张掖、酒泉两市召开全省高中建设现场会议,传达全国高中发展与建设经验交流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高中建设的经验,研究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普通高中建设工作。会后,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加快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从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加快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理顺关系、完善机制,深化高中教育体制改革;更新观念、强化管理,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加强培训、优化结构,提高高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提高高中办学水平;加强监督、依法治教,规范高中办学行为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快高中发展与建设的30条措施。省教育厅首次设立高中建设项目,筹措专项经费2990万元,支持31所高中建设。平凉、白银等市积极行动,分别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全省高中建设现场会议精神,研究制定本地区加快高中发展的措施建议。

  加强高中教育管理,规范高中办学行为。认真贯彻教育部治理教育乱收费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制定了普通高中招收“三限生”收费政策,对各地中小学收费情况进行了检查。为了做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学习、宣传了高中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完善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充分发挥会考对高中教学的宏观监控、评价指导作用。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首次采用无纸化考试形式组织高一年级信息技术会考。毕业会考管理软件的研制开发步伐加快,学籍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经过两年来的实践,《甘肃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措施基本得到落实。汇编了《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质量分析报告》,提供给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学校,以指导高中教学工作。

  【县级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基础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以来,甘肃省在试点的基础上,已全面推开。全省教师工资管理上收到县的县数达到86个,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98.9%;教师人事管理上收到县的县数达到85个,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97.7%。全省基本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由以乡镇为主向以县为主的根本性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召开了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各地相继成立了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全省课程改革实验区从2002年的16个发展到2003年的38个,6280所小学和820所初中开展新课程试验;参加实验的小学生达到31.13万人,占同年级学生总数的36.89%,参加实验的初中学生达到38.3万人,占同年级学生总数的48.8%。全省近400人参加了由西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举办的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骨干教师培训,近20000名教师接受了新课程教师培训。省教育厅成立了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调研指导组,深入各地进行调研,开展教学巡回指导活动。全省共有16000多人参加了省组织的巡回讲学、观摩教学和校本培训活动。各实验区相继成立了实验教材选用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对新课程教材的管理。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效果明显。一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正在逐步为广大师生所理解、认可和接受。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二是激活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发言更加主动,学习兴趣浓了,提的问题多了,师生的交往更加和谐,学校教学出现了新面貌。三是教研气氛逐渐浓厚。教师从课改中尝到了教研的甜头,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研究,掀起了教研教改的新高潮。四是新的评价方式逐步实施。运用学生成长记录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综合素质培养,对学生更多地使用激励性评语,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五是通过多样化、多元化的课改培训,提高了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能力,学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殊教育】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在全省开展特殊教育自查工作。加大对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制定了《特殊教育学校国家免费教科书发放管理办法》, 1400多名特教学校在校残疾学生享受了国家免费教科书。积极探索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办法和途径,开展随班就读试点工作,高台县、静宁县、平凉市崆峒区开展国家随班就读试点,定西市安定区实施联合国儿基会盲童随班就读项目,配合省残联继续开展资助盲童入学项目和“扶残助学春雨行动”。加强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建设,利用有限资金,优先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兰州盲校率先建起了校园网,西峰、静宁2所特教学校新建了计算机教室,全省已有9所特教学校建起计算机教室,开展计算机教育。在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兰州盲校向大会介绍了经验。

  【幼儿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委《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开展幼儿教育专项督导自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全省进行幼儿教育专项调研和督查工作,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组织人员对幼儿园的安全、卫生工作进行了大检查。通过实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新西兰早期儿童教育项目,培训了600多名幼儿教育骨干教师。圆满地完成了儿基会授权的2003年度各项活动,按时上报项目中期评估报告。9月,儿基会和教育部项目官员及新西兰专家分别来甘肃进行项目评估,对甘肃省实施“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和“中国——新西兰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分别给予了20万元和10万元的项目奖励资金。

  【安全工作】 中小学安全工作得到有效加强。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都把学校及师生安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学校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了校长及有关人员的职责,建立了中小学安全工作联络员制度,逐步完善了中小学安全工作网络。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进行安全教育。协同公安、交通、消防、卫生等部门,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校园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为主题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活动。省教育厅、省文明办、省公安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交通安全文明村、文明学校建设的意见》,开展了安全文明学校创建活动。三是省教育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确保中小学生安全的紧急通知》、《关于切实做好学校防火、旅游及交通等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坚决遏制中小学楼梯间拥挤等伤亡事故的紧急通知》等文件,提高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学生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了“安全第一”的观念。

撰稿 哈 登 刘彦文 温攀玺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8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十五”期间到2010年全省职业教育要实施三项工程,即示范校建设工程、就业再就业工程、科技兴农富农工程。会议确定了全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对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动员和部署。一是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三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四是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五是大力扶持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六是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加强职业教育和劳动就业的联系;七是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八是加强领导,依法治教,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职业学校建设】 开展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合格评估。经评估,全省154所职业学校基本达到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对29所学校进行了国家级重点学校的筛选和评估,其中有28所中等职业学校经省评估验收后报教育部审核;对17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省部级重点评估,其中15所中等职业学校达到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标准。

  【教育教学改革】 开展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子课题“西部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布局与办学模式改革实验研究”和“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在理顺高职与高专关系、中专与高职间的衔接以及高职办学模式、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完成了“3+2”五年制职业教育中高职转段考试和审批工作,2000级1553名学生顺利完成了转段。经评估,新建成中等职业学校省级骨干专业30个。

  【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03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工作的通知》,共组织全省中等职业学校30人参加了考试;指导西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国家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开展教师培训,共培训教师200多人次。

  【为“三农”服务】 全省68所学校开展了“绿色证书”教育,同时开展了致富新技术培训、回乡知青培训和现代农业经营、营销员岗位培训等工作,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现代农民,当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300万人次。

  【民族干部培养和培训】 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发出《关于部分高校为全省少数民族州县代培干部的通知》,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和兰州医学院为甘南、临夏、酒泉、张掖、武威、天水等市(州)少数民族县(州)代培干部150多人。

  【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 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和省教育厅联合发出《关于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从2004年起,实行“3+专业课综合”考试模式,专业课考试成绩计入总分。不断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力度,积极探索职业学校毕业生劳务输出的途径和办法。大力推行“出口”拉动“进口”工程,积极探索依托企业,走校企联合办学的路子。2003年全省中等专业学校向外省输送毕业生12000多名,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一次性就业率达85%。

  【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 与德国赛德尔基金会的项目合作进入新的阶段。一是经过协商,一个以师资培训为主,兼顾国内外考察,部分实训设备投入的中德职业教育甘肃项目工作框架基本形成;二是先后在金塔县职教中心、庆阳市陇东职专、山东潍坊柴油机职业培训中心、培黎石油学校、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通渭县职教中心举办了电器焊接、金加工基础、机械制图、汽车电气、宾馆服务、服装剪裁制作、汽车喷漆等9期师资培训班,全省191名教师接受了培训;三是经过选拔,两名教师将赴德国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四是选派7名汽车专业教师赴德国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

撰稿 何金保 牛辉峰

高等教育

  【综述】 2003年,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逐步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省31所普通高校共招生60069人(其中省属高校招生53386人),比上年增加 6990人(其中省属高校增加6363人);在校学生173391人(其中省属高校151883人),比上年增加30382人(其中省属高校增加 27227人)。共招收研究生3634人(其中博士生583人,硕士生3051人),比上年增加931人(博士生增加135人、硕士生增加796人);在校学生8555人(博士生1594人、硕士生6961人),比上年增加2152人(博士生增加 358人、硕士生增加1794 人)。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省教育厅会同省委组织部制定印发了《甘肃省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认真学习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全省高校党建工作目标和任务。考核评估了19所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共评选表彰奖励了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5个、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组织奖3个、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8个、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46名。各高校不断深化“两课”改革,积极开展在“两课”教学中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教材修订、教师队伍培训等工作;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在高校开设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并组织编写了教材;部分高校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进公寓、进网络”。

  【专业建设与学位管理】 2003年,全省8所本科院校增设43个本科专业,22所高校增设71个专科(高职)专业。这次新增专业进一步体现了“加快、加强、升级、拓宽、创建”的原则,工科专业占33.8%,新的及目录外、跨学科的专业较多。有3所学校论证了目录外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是在学校有实力的老专业基础上改造、提升之后增设的,人文教育、科学教育等专业是教育部近两年新增的跨学科专业。甘肃中医学院、平凉医学专科学校、张掖医学专科学校3所学校的中西医结合医疗等7个专业(8个点)试办了初中起点5年制医学专科专业教育。

  2003年,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医学院、西北民族大学3所院校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商学院新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新增为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全省高校新增博士后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13个、专业学位授予点3个。

  【教育教学改革】 认真组织实施“质量工程”。一是认真开展了高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工作。按照校级、省级、国家级的程序,逐级推荐评选了10名省级教学名师。兰州大学钱伯初教授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二是评选省级精品课程20门,推荐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充分发挥高质量课程的示范性作用,带动学校在课程建设上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向全省高校免费开放“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在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建立了“甘肃省农业与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甘肃省高新材料人才培养基地”和“甘肃省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基地”3个人才培养基地。在兰州工业专科学校设立了4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根据《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和《甘肃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组织开展了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在19所高等学校申报的176项教学成果中,评选出省级一等奖7项、省级二等奖22项、省教育厅级奖励55项。这些教学成果体现了高等教育教学领域取得的实践性、创新性成果,是广大申报教师几十年的积累和结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大多数成果都附有成果实践的完整资料,有多媒体课件。组织召开了全省高校教务处长联席会议,交流了高校推进学分制管理的经验,研讨了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的有关问题,就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学校结构调整】 高等学校继续巩固和发展“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改革成果,西北民族学院、甘肃工业大学、兰州铁道学院分别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庆阳师范专科学校顺利升本,改建为陇东学院;在原平凉卫生学校、张掖卫生学校、陇南师范学校和定西教育学院的基础上,分别改建为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陇南师范专科学校和定西师范专科学校;培黎石油学校顺利并入兰州师范专科学校;经省政府批准,新成立了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武威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评估】 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进展顺利。一是组织专家组,对6所新建普通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检查;二是对酒泉职业技术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甘肃政法学院东方现代管理学院3所新建院校的第一届毕业生的教育质量进行了全面的考核验收;三是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医学院接受了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充分肯定了两校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两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兰州工业专科学校接受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高校后勤改革】 制定了2003年~2008年高校后勤改革规划;高校饮食物资实行了以校为单位的集中采购制度;全省3所高校的45栋学生公寓通过了甘肃省高等学校标准化学生公寓验收,7所高校的17个学生食堂通过了甘肃省高等学校标准化学生食堂验收。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3年新建学生公寓38.5万平方米,新建学生食堂4.32万平方米,学生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全省17所高校的后勤集团(公司)按照“产权明晰、责权分明、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开通了甘肃高校后勤网站。

  【学生工作】 一是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展顺利。2003年,全省19所普通高校的4246人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共1964.43万元;截至2003年12月,19所普通高校历年累计11797人获得国家助学贷款5652.36万元。二是召开了全省高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会议,完成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历证书电子注册29503人;完成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学历证书电子注册25779人。三是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进一步加强了对就业工作的指导,取消了限制师范类毕业生合理流动的政策规定,放宽了毕业生择业期限;简化了省外师范院校毕业生来甘就业的办事程序,方便了毕业生就业。2003年,师范类本(专)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5%;非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70%。

撰稿 吴亚白 董仲奇
审稿 白继忠 张兴江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