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文献资料 > 中国教育年鉴 > 中国教育年鉴2004 > 各地教育情况
云南省教育
2006-01-10    

字体大小:

概 况

[基本情况]

2003年各级各类学校校数、教职工、专任教师情况

 

学校数(所)

教职工数(人)

专任教师(人)

一、高等教育

 

(一)研究生培养机构(不计校数)

15

 

 

1、普通高校

9

 

 

2、科研机构

6

 

 

(二)普通高等学校

34

23662

12236

1、本科院校

16

17355

8703

2、专科院校

18

5594

3284

其中:职业技术学院

11

2842

1652

3、分校、大专班(点)(不计校数)

 

713

249

(三)成人高等学校

7

2227

1291

(四)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

2

39

19

1、学历文凭考试机构

2

39

19

2、非学历文凭考试机构

 

 

 

二、中等教育

 

 

 

(一)高中阶段教育

839

169127

37961

1、高中

421

143290

21497

普通高中

421

143290

21497

成人高中

 

 

 

2、中等职业教育

418

25837

16464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113

12443

7262

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138

3875

2346

职业高中

167

9186

6652

技工学校

 

 

 

其他机构(教学点)(不计校数)

68

333

204

(二)初中阶段教育

 

 

 

1、普通初中

1854

 

98724

2、职业初中

14

585

515

3、成人初中

 

 

 

三、初等教育

 

 

 

(一)普通小学

20296

235740

221589

(二)成人小学

334

1728

339

其中:扫盲班

0

935

63

四、工读学校

1

45

36

五、特殊教育

25

610

442

六、学前教育

1862

23857

15279

  注:1、普通高中的教职工数包含普通初中数据;
   2、成人高等学校的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为2002年数据。

2003年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

 

毕业生数(人)

招生数(人)

在校生数(人)

一、高等教育

(一)研究生

1169

3307

7406

(二)普通本专科

31337

62176

175255

(三)成人本专科

13927

 

123733

(四)其他各类高等学历教育

 

 

 

1、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

 

657

2555

2、网络本专科生

 

 

 

3、学历文凭考试

160

 

68

 

 

 

二、中等教育

 

 

 

(一)高中阶段教育

170367

222016

633804

1、 高中

84456

138369

363368

普通高中

84456

138369

363368

成人高中

 

 

 

2、中等职业教育

85911

83647

270436

普通中专

39355

45394

148407

成人中专

13797

 

18955

职业高中

32759

38253

103074

技工学校

 

 

 

(二)初中阶段教育

 

 

 

1、普通初中

554903

677495

1921251

2、职业初中

10264

9014

22116

3、成人初中

 

 

 

 

 

 

 

三、初等教育

 

 

 

(一)普通小学

771499

731132

4418821

(二)成人小学

312940

 

213340

其中:扫盲班

249436

 

145124

 

 

 

 

四、工读学校

40

105

120

五、特殊教育

1759

2619

17621

六、学前教育

431444

561942

706551

  注:1、成人本专科毕业生、在校生数为2002年数据;
   2、其他各类高等教育学生数未包含成人高校举办的学生数。

2003年各级各类非学历教育学生情况

 

(结)业生数(人)

招生数(人)

在校生数(人)

一、高等教育

78324

7758

10201

(一)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2332

1217

5335

(二)自考助学班

2024

325

945

(三)普通预科生

 

2333

2333

(四)证书教育

 

 

 

(五)岗位培训

3434

2453

667

(六)进修及培训

70534

1430

921

 

 

 

 

二、中等教育

5866795

 

3227875

(一)中等职业教育

402036

 

165401

(二)职业技术培训机构

5464759

 

3062474

  注:高等教育非学历学生数未包含成人高校举办的学生数。

2003年各级民办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数(所)

毕业生数(人)

招生数(人)

在校生数(人)

教职工数(人)

专任教师(人)

一、民办高等教育 

 

 

 

 

 

 

(一)普通高校

2

200

7515

16742

1015

399

(二)成人高校

 

82

 

 

 

 

(三)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

2

412

156

550

39

19

 

 

 

 

 

 

 

二、民办中等教育机构

 

 

 

 

 

 

(一)高中阶段教育

 

 

 

 

 

 

其中:民办普通高中

32

993

4684

9262

2881

1825

民办中等职业教育

20

5692

7469

17060

1445

786

(二)初中阶段教育

 

 

 

 

 

 

其中:民办普通初中

49

3308

5844

16178

 

 

民办职业初中

 

 

 

 

 

 

 

 

 

 

 

 

 

三、民办普通小学

36

2378

3976

18930

1521

1012

四、民办幼儿园

951

34293

60820

95884

7335

4140

  注:1、民办高等教育中成人高校的有关数据为2002年数据;
   2、民办普通高中的教职工数包含民办普通初中数据。

  2003年,全省教育系统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印发了《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通知》和《关于2003年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制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方案,召开全省高校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座谈会及理论研讨会,举办高校系处级干部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训班,编写中小学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简明读本,兴起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继续加强在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组织编写了云南省高校第一本大学生党课读本──《到党旗下集合》,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党课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团结一致,沉着应对,“非典”防治工作取得胜利。“非典”疫情发生后,自治区教育厅成立了“非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非典”防治专家组,制定防治措施,拟定防治预案。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努力,防治期间未发现一例“非典”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全省教育系统“非典”防治工作取得胜利,为全省抗击“非典”作出了贡献。

  制定了《〈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分解方案》,全面实施《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采取特殊措施发展民族教育。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2003年又有 4个县通过“两基”验收。不断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省129个县(市、区)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管理和人事管理全部上收到县,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机制得到落实。继续做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继续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大力开展农村成人教育。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导、协调丽江等5个地州完成13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合并工作;完成41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评估和申报工作,完成17所中等职业学校和示范性乡镇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估工作。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逐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水平。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若干意见》,组织编写了《现代实用技术教育系列读本》,对538万人次的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社会力量办学加快发展。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新建一批投资较多、办学条件较好的民办学校,民办教育呈现加快发展的趋势。

  高等教育继续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要求,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经过连续扩招,普通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高校在校生达17.5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1%,比2002年提高2.36个百分点。继续做好高校助学工作,截至10月底,2003年新签国家助学贷款合同7500多万元,实际发放5500多万元,全省无一名大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撰稿 厅 办

  [教育投入与支出] 2003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收入14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4%,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108.28亿元,比上年增长9.59%;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4.6亿元,比上年减少18%;事业收入22.75亿元,比上年增长35.74%;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61%;社会捐集资办学经费1.28亿元,比上年减少26.44%。全省教育经费总收入中,教育部门教育经费总收入132.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8%,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103.75亿元,比上年增长9.46%。

  全省教育经费总支出14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9%,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102.46亿元,比上增长8.41%;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支出7.84亿元,比上年减少1.13%;学、杂费支出16.07亿元,比上年增长43.1%;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支出4.25亿元,比2002年增加2.91亿元,增长217.16%;社会捐集资办学经费支出1.48亿元,比上年减少20%。全省教育经费总支出中,教育部门教育经费总支出13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3%,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98.14亿元,比上年增长8.17%。

  2003年,全省地方预算内教育经费收入108.12亿元,比上年增长9.5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28.9亿元,比上年决算增长10.7%。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比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低1.26个百分点。

  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情况:2003年普通高校生均教育事业费5281.93元,普通高中生均教育事业费2124.13元,初级中学生均教育事业费1153.51万元,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1059.39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情况:2003年普通高校生均公用经费2285.75元,,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417.68元,初级中学生均公用经费154.58万元,小学生均公用经费85.61元。

  教师工资支出情况:2003年全省支出教职工工资(含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7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9%,并且基本上没有发生拖欠教职工工资的情况,但相当部分的工资是由地方各级政府用其他专款、贷款等垫发。

  2003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2458.8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115.3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69%,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2003年,全省财政支出588亿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108.12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含城市附加)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9.05%,比上年降低0.21个百分点。

  2003年,省政府将“筹集5亿元资金,排除80万平方米的中小学危房”和“从2003年起把免除杂费、课本费、文具费‘三免费’教育范围逐步扩大到边境乡镇以及7个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地区和藏族地区的中小学生”作为省政府八件民心工程之一,并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实施了边境学校建设工程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2003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各地、州、市各项教育专款7.41亿元,其中:中央专款2.43亿元,省级专款4.98亿元,大大改善了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撰稿 陈跃琼

  [教育信息化建设] 召开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对全面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工程作出部署。实施“云南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工程”;国家西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启动第二期“教育部──李嘉诚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项目”,完成“云南省现代远程教育乡(镇)信息中心”项目的建设。2003年,全省中小学共有计算机65588台,中小学生拥有的计算机比例为101(人)∶1(台),110所中小学建有校园网,有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点2500个,光盘播放系统10200个。确定133所中小学为现代教育实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开课率,普通高中95%,普通初中开课率40%,有条件的小学也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都建成校园网,部分专科学校已完成校园网建设。

  [治理教育乱收费] 以治理教育乱收费,加强收费管理为重点,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贯彻教育部、省政府有关治理教育乱收费的会议精神,制定了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意见,召开7次专题会议,认真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强化依法治教和依法收费的观念;二是全面、规范、准确地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三是在78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实行了“一费制”;四是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严格执行高中择校生“三限制”政策;五是严格执行收费政策,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六是协调各方,坚决制止向学校乱摊派、乱罚款和搭车收费的行为;七是加大省、地、县三级联动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坚决查处乱收费行为。

  2003年已查处乱收费案件67件,处理责任人38人,查处违规金额1029.75万元,清退违规金额875.85万元。

  继续推进学校普通话达标工作,今年有716所学校完成普通话达标,五华区通过了城市语言文字达标;6.5万人参加普通话测试。进一步扩大与周边国家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研究制定了《云南省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外国学生来滇留学的相关事宜,来滇留学的学生比上年有所增加;启动教育部“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派出和培训工作正在进行。重视和加强中小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老干部工作、机关后勤等工作也有进展,取得成绩。

撰稿 厅 办

  [省政府教育督导团成立] 10月9日,举行了省政府教育督导团成立仪式,任命省教育厅厅长何天淳为总督学,省教育厅副厅长周益群为副总督学,同时任命了25位督学,聘任8位特聘督学,任期3年。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将按照《云南省教育督导规定》所赋予的职责,代表省政府行使教育督导职权,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全省的教育督导工作,推动全省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确保国家各项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撰稿 赵松涛

  [普通话测试工作] 截至2003年12月,全省共测试各级各类人员4021人,历年累计测试人数已近80万人。完成了对9个测试站的评估检查。开发了考务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已进入试运行阶段。举办全省语音教师和测试员培训班,新增加语音教师72人、省级测试员83人。有国家级测试员108人,省级测试员1267人。聘任73人为云南省普通话测试视导员。3月在昆明召开了云南省普通话测试年度工作会。12月在昆明召开了全省普通话测试工作研讨会,学习和研讨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

撰稿 袁耘毅

基础教育

  [“两基”评估验收] 2003年,通过省政府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评估验收的有红河州的屏边苗族自治县、文山州的富宁县、麻栗坡县、临沧地区的镇康县。4个县均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有人口95.62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2.2 %。其中屏边县为“普九”、“扫盲”同时验收,富宁、麻栗坡、镇康县的扫除青壮年文盲此前已经通过省政府验收,“普九”、“扫盲”情况同时报教育部审核。此外,2002年没有通过教育部审核验收的勐腊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再次报教育部审核后通过,6个县都列入了教育部向全国公布的名单。2003年通过省政府“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的有:红河州的绿春县、思茅地区的西盟佤族自治县、怒江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至此,全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达到101个,人口覆盖率78.9%;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县(市、区)115个,人口覆盖率86.6%。

撰稿 李晓南

  [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 2003年,全省普通高中421所,比上年增加10所;初中1854所,比上年减少2所;普通中学校均规模为1004人。普通小学20296所,比上年减少299所,其中,完全小学14757所,比上年增加791所;教学点19154个,比上年减少1377个;教学点中一点一教师的12676个,比上年减少1615个;小学校均规模为219人。布局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3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28.00%,比上年提高0.70个百分点。初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79%,比上年提高3.29个百分点。小学毛入学率107.03%,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

撰稿 谢 冰 李光洪

  [普通高中教育] 大力发展普通高中。2003年国家支持云南省优质国债高中建设资金410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1000万元,安排高中项目学校22所,加上上年安排的共计42所学校的建设项目已基本完工。同时,全省各地通过中等专业学校改制、新建等,新增普通高中10所,在校生36.34万人,比上年增长15.18%,办学规模有所扩大,有效缓解了当前高中学校数量少,学生读高中难的瓶颈问题。召开省一级高完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工作,确定了58所一级高完中作为省教育厅直接抓的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学校,对试点学校推行校长任期质量目标责任制,取消学校等级终身制,实行等额动态管理等改革措施,着力提高高中教学质量。

  [资助贫困学生] 2003年安排经费5167万元,将“三免费”教育扩大到7个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和藏族地区农村贫困中小学生;受助学生431.7万人。另外,云南省还得到国家实施的免费教科书经费1400万元,13万名初中贫困学生受益。新增半寄宿制学校600所,寄宿制、半寄宿制补助经费在上年省级安排45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新增720万元,补助总额达5220万元,使享受补助的学生从37.5万人增加到43.5万人。改扩建寄宿制、半寄宿制学校98所。

撰稿 厅 办

  [边境学校建设] 云南省政府决定从2002年至2005年,在国家的专项支持下,着力建设好100所左右的边境学校,普遍改善25个边境县(市)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

  2003年边境学校建设工程规划投入6594.1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300万元,地州配套366万元,县级配套928.1万元,项目覆盖5个地州、14个县市、33所边境学校、56个建设项目,建设校舍93799平方米。为确保中央资金用于校舍主体建设,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减免义务教育建设项目规费的通知》,对涉及到的征地管理费、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工程定额测定费、工程质量监督费等一律免收。地县政府承诺学校用地无偿划拨,为运动场、食堂等附属工程的建设,校园绿化美化等提供保障。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代表省政府与5个地州政府签订了包括工程质量、工期、资金配套、监督检查等内容的《云南省边境学校建设项目责任书》。由于层层严格把关,措施到位,保证了工程按时、按质完成。工程的实施,惠及13个边境县256.1万边疆各族人民,增加这些边境地区20多个少数民族2万多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33所项目学校的办学条件将大为改善,在校生人数将增长66%,对促进边境地区基础教育的稳步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中小学危房改造] 3月23日~29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根据中央三部委和省政府确定的争取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消除现有的D级中小学危房的要求,组织力量,与各地、州、市教育局、财政局一起对排除现有中小学危房进行了规划、排序。确定B、C级危房由地县筹资解决,中央和省级危改资金重点用于排除现有的D级危房2689634平方米,地县依据其财政状况适当配套。2003年~2005年危改规划具体为:

  2003年改造D级危房872124平方米,其中: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517169平方米、生活服务用房310158平方米、行政教学办公用房44797平方米;规划建设面积1153659平方米,共需投入64894.82万元。

  2004年改造D级危房902193平方米,其中: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579881平方米、生活服务用房277442 平方米、行政教学办公用房44870平方米;规划建设面积1177883平方米,共需投入66334.47万元。

  2005年改造D级危房832928平方米,其中: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573759平方米、生活服务用房210502平方米、行政教学办公用房48667平方米;规划建设面积1113179平方米,共需投入62674.24万元。

  省教育厅与地、州、市教育部门签订了2003年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和筹资任务。全年筹措到的危改资金有:省级专款14245万元, “义教工程”项目资金11100万元(用于危改3000万元),争取了中央国债危改资金13000万元,邵逸夫先生赠款省级配套515万元,以及布局调整、边境学校、寄宿制学校建设经费用于危改资金8205万元,启动了2003年规划的项目学校,下达各地县的筹资任务为1.7亿元。经统计,2003年全省共排除中小学危房918703平方米。

撰稿 陈跃琼

  [课程改革实验] 2003年秋季开学,全省共有53个县(市、区)的54万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参加实验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数约为26.5万人,约占同年级学生数的36.4%;参加实验的初中一年级学生数约为27.6万人,约占同年级学生数的42.4%。按照《云南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规划(试行)》,到2005年秋季,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启用新课程。

  同时,启动第二轮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完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876人次、6门新课程的省级培训;对11万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对中小学教师28.8万人次共32门课程进行履职培训和考试。

撰稿 卢 明 杨春城 厅 办

  [中小学远程教育] “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二期工程,将在云南省威信、富源、临沧等12个县建设450个教学收视点。1月,省教育厅与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和项目学校签订了“项目承担责任书”。与云南大学网管中心联合举办了9期培训班,培训项目学校一线教师450名。11月, 450个卫星教学收视点全部建设完毕。“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二期工程实施, 对我省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作用。

  云南省首批远程教育乡(镇)综合信息中心试点项目建设。为贯彻落实省领导提出的项目建设“以乡村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为基础,逐步形成本地的信息中心,既服务于教学,又要为整个农村的农业发展服务”的指示精神,省计委、省政府信息办和省教育厅在全省首批选择20所乡(镇)中心学校实施项目。首批各乡(镇)综合信息中心试点站设备包含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教学系统及多媒体播放系统,内容包括教育节目和课件,科技、卫生、文化、商品交易信息等,利用远程教育方式开展对乡镇干部、教师、管理人员等多方面的培训工作。设备配置及设备招标采购工作于10月初完成;10月中下旬在昆明理工大学举办培训班,对30名乡镇领导、学校领导及34名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共计64人进行了培训;12月中旬全部站点的设备安装调试完毕,投入正常运行。

撰稿 王 甦

  [实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 11月,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实施的“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启动会召开。该项目在云南省共投资3.34亿元人民币,其中世行贷款2700万美元,省地县三级配套111375万元人民币,贷款利率经英国政府赠款软化后由7%降低到2%。预计项目将为云南省30个县的184个贫困乡兴建校舍298202平方米;采购课桌椅107857单人套、教学仪器686套、信息设备57套、图书2023663册;培训教师28062人次、管理人员12668人次;同时为项目县开展参与式学校发展计划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支持。项目执行期5年,宽限期8年(仅还息),有效期20年。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善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完成率,使他们接受符合其支付能力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从而推动项目区基础教育发展,促进“普九”实施和巩固“普九”成果。

撰稿 李亚琴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 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形势,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和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弹性学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12月10日,省教育厅重新制定了《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新的学籍管理暂行规定与原有的学籍管理制度比较,有五个方面的创新:一是统筹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形式,将普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职业中专和职业高中学校纳入统一的管理范围,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同等对待。二是拓宽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渠道,学生就读可以通过招生部门考试录取,也可以凭初中毕业证书免试报名就读,还可以由学校自主录取,且就学年龄不限。三是实行学年制和学分制两种学制,两种学制都具有弹性修业年限,学生可以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一般学习年限3年,最长修业年限6年。四是改革学籍管理权限,实行属地管理原则,从2004年起省属学校学籍由省级认定和管理,地、县属学校学籍由地级认定和管理学籍。五是扩大学校自主权,学校实行何种学制、修业年限、学生转学、转专业以及对学生的奖励和处分等等问题,由学校自行确定。

  [中等职业学校建设] “十五”初期,省教育厅提出“十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实施“1115”工程,即建设100所示范学校,100个骨干专业,100名学科带头人,5个职教师资培训基地。2003年,又有6所学校由省政府认定为省(部)重点职业学校,有41所学校申报国家级重点学校,已经省级评估上报教育部审评,初步获得通过,待2004年教育部公布。截至年底,全省有89所学校分别被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及云南省政府认定为部国家级、省(部)重点职业学校(即云南规划建设中的示范学校),其中普通中专学校55所,职业高中学校19所,技工学校15所。

撰稿 杨 伟

  [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鉴定)] 为贯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的精神,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推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经过全面调研、统筹安排、认真组织,云南省在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全面开展“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鉴定)”工作。2003年,已有78所学校开展了“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鉴定)”工作。

撰稿 陈永进 周 舟

  [农村成人教育] 2003年,云南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农村成人教育改革,推进云南省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服务。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成人教育培训网络,继续开展 “百万农民培训金钥匙工程”。据统计,全省共建设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机构11952个,教学点43389个。全年共组织 537.9万(人次)农民参加各类农村适用技术培训。有6.4万脱盲和小学辍学的农民通过成人小学学习达到小学结业程度。 在大面积开办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基础上,着力完善乡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办学条件,继续创建省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全年有9所学校通过评估成为省级农村成人教育示范学校, 使省级示范学校达到156 所。建设合格学校400余所。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支柱产业的需要,开展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的培训和推广工作,省教育厅开办全省农村成人教育校长教师培训班一期, 40多名校长教师参加培训。

撰稿 徐惠珠

  [自学考试与社会考试] 4月19日~20日,云南省2003年第40次自学考试在全省140个考点进行。共开考40个专业,218门课程;共有124183人报考307053科次。有2476名自考生获得自考毕业证书。10月25日~26日,第41次自学考试于举行,共有11.2万人报考,开考44个专业,230门课程,272890科次。增加了教育管理(本科)、教育学(本科)和林学(专科)3个新专业,报考情况良好。2003年下半年共有4197名自考生获得自考毕业证书。

  2003年有43833名考生参加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比上年增加26%。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的考生人数为2661人,比上年增加61%。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在籍学员人数为4万人左右,截至年底全省共设立剑桥少儿英语培训机构73个。

撰稿 刘 鹏 李庆忠

高等教育

  [院校结构调整] 2003年,全省有高等学校41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34所。2003年,云南民族学院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在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红河学院,在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云南警官学院,在云南省卫生学校基础上建立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经省政府批准云南省财贸学校并入云南财贸学院。

撰稿 谢 冰 李光洪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2003年云南省报名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人数为119956人,比上年增加18598人,增长18.3%;2003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总数为65635人,比上年增加4819人,增长7.9%;实际录取71137人,比上年增加9454人,增长15.3%。

  2003年是全国高考统一考试时间提前至6月7日开始的第一年,又面临抗击“非典”的非常情况,省教育厅采取有效措施,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考风考纪和考务工作。

撰稿 蒋兆斌

  [大学科技园建设] 8月,“云南省大学科技园”经科技部、教育部评估并通过验收。云南省大学科技园在一期孵化基地(1万平方米)的基础上,2002年昆明高新区管委会又投入1.1亿元,新建了3.8万平方米的二期孵化基地。到2003年,园区共有孵化场地4.8万平方米。此外,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大理学院、云南财贸学院8个大学科技园分部还有孵化场地0.8万平方米;园区外孵化场地为3万平方米。

  截至2003年6月,园区入园企业共计111家,总注册资本为24344万元人民币和25万美元,园区内已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6家。2003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88亿元,工业总产值3.2亿元、增加值1.67亿元,实现净收入7979万元,完成税收6346.8万元,出口创汇68.8万美元。据不完全统计,园区内从业人员1094人,其中:大专以上522人、硕士以上93人。

  据不完全统计,园区内企业分别获得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发展改革委、云南省经贸委等部门项目和联合攻关经费1.27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24个(其中国家“863计划”4项)。云南省大学科技园经过几年的运作,成功孵化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为全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撰稿 马光宇

  [学位工作] 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云南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个,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个,新增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自评增列硕士学位授权点115个。至此,全省已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7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7个;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共涵盖2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17个。2003年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经国务院学位办评估、教育部批准获得了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使全省具有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单位达到9个。在专业学位授权点方面,云南大学的MPA(公共管理)、昆明理工大学的MBA(工商管理)、昆明医学院的口腔医学、云南中医学院的临床医学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获得国务院学位办的批准,使全省专业学位授权点达到10个。同时,全省已有云南大学等6所高校可以开展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和专业学位点教育工作,其中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点4个、专业学位点12个。

  12月29日,省学位办召开全省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工作会。印发了《关于加强云南省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对学校进行成人学士学位管理工作的体制、规章制度的建立、学位外语统一考试、申请工作程序、管理工作要求等具体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加强了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2002年至2003年,全省共有2890人参加英语水平考试,合格人数为1331人,占考生人数46%。有成人本科毕业生9577人,经过考核、审定,有1533人获学士学位,占毕业生人数16%,较好地体现了“择优授予、宁缺勿滥”的原则。

撰稿 赵 纯

  [学位考试管理] 随着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发展,省学位办结合学位管理要求,组织了国务院学位办及全省各级各类相关学位考试:(1)分别在1月和6月,两次组织了云南省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英语课程考试。参加考试人数分别为2309人、1131人,平均合格率为50%;(2)2月和8月,两次组织云南省成人本科申请学士学位英语水平考试,。参加考试人数分别为1524人、1768人,合格率为35%左右;(3)10月26日,组织2003年度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有1778人报名,其中1405人参加外语水平考试,843人参加学科综合考试,合格率分别为35%和42%;(4)11月1~2日,组织云南省2003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共3079人报名考试,报考类别为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农业推广、公共管理硕士、高校教师、中职学校教师、军事硕士、兽医硕士10种。

撰稿 杨丽宏

  [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新型工业化会议”提出的打造云南重点发展十大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示精神,充分整合高校科技教育资源,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撑,经研究批准启动建设“云南大学生物制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昆明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医药与生物技术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云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以上5个“基地”建设周期为二年,建设总经费共1000万元,其中政府专项资金500万,学校自筹500万元。

撰稿 白玉兵

  [高校科技工作] 2003年,全省高校科技活动单位为26所普通高等院校及其4所附属医院。

  2003年度科技活动人员10145人次, 其中科学家与工程师7982人次。 科研经费当年拨入1.87亿元,其中,科技经费1.48亿元,社科经费3893万元,当年拨入经费中科研事业费6985.7万元,国家级经费(包括国家计委、科技部、经贸委等部委)1879.3万元,主管部门及省、市、自治区专项费5655.4万元,企事业单位委托3250.9万元,学校自筹经费332万元,其它经费553.3万元。当年支出经费1.7 亿元,其中科技经费1.3亿元,社科经费3647.7万元。当年在研项目共2614项,其中科技项目1897项,社科项目717项。当年投入项目经费10459.3万元,其中科技项目9516.7万元,社科项目942.6万元。申报立项的科研项目,国家级项目109项,省级项目306项,数量比上年增长15%。以云南大学领衔的国家“973”计划项目“西南纵向林沟区生态系统变化及跨境生态安全”通过专家组评审,使云南高校首次进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行列。

  自然科学类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情况是:派遣研究生77人,派遣访问学者163人次,接受81人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97人次,交流论文51篇;国内召开国际会议参加人员359人次,国内召开国际会议交流论文318篇。社科类国际合作与交流情况是:校办学术会议共33次,受聘讲学派出人次65次,来校人次208人,社科考察派出人次213人次,来校人次193人次,进修派出人次438人次,来校人次413人次;合作研究派出人次21人次,来校人次8人次,课题7项。

  2002年共出版著作377部,大专院校教科书177部,科普著作18部,工具参考书27部,古藉、译著、发表译文共104篇,发表学术论文9326篇,SCI、EI、ISTP收录234篇,共获省部级以上奖143项。

撰稿 王 珏 厅 办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全省高校毕业生比上年增长25.08%,就业形势严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了“云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各高校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认真做好大专院校毕业生、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编制了2003年毕业生就业方案,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积极引导毕业生就业。经过努力,2003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6.71%;其中,研究生89.80%,本科生70.25%,专科生61.87%,毕业生就业率总体上超过去年同期水平。配合省委组织部做好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基层锻炼的工作,择优选拔了109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100个重点扶持的乡镇中学任教。

撰稿 厅 办

  [选派优秀大学生到乡镇工作] 2002年及2003年连续两年完成了省委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乡镇工作的任务。2002年,全省有2000多名毕业生积极报名,经过公务员考试、考核选拔之后,有1142名优秀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其中三好生占12%,学生干部占近30%,党团员占95%以上)被选派到全省1100多个乡镇(占全省乡镇数的70%)工作。

  2003年,全省又有一批本科毕业生响应省委号召,积极报名,踊跃参加省委组织的“三个百名”(即百名乡镇干部、百名乡镇中学教师、百名乡镇医生)本科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经过选拔和考试、300名本科毕业生已于10月下旬前后奔赴7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贫困乡基层锻炼成长。

撰稿 余泽鸿
审稿 何天淳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