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文献资料 > 中国教育年鉴 > 中国教育年鉴2004 > 各地教育情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
2006-01-04    

字体大小:

概 况

[基本情况]

2003年各级各类学校校数、教职工、专任教师情况

 

学校数(所)

教职工数(人)

专任教师(人)

一、高等教育

 

(一)研究生培养机构(不计校数)

2

 

 

1、普通高校

2

 

 

2、科研机构

 

 

 

(二)普通高等学校

12

6383

3415

1、本科院校

3

4173

2105

2、专科院校

9

2202

1310

其中:职业技术学院

8

1771

1028

3、分校、大专班(点)(不计校数)

 

8

0

(三)成人高等学校

1

170

84

(四)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

 

 

 

1、学历文凭考试机构

 

 

 

2、非学历文凭考试机构

 

 

 

二、中等教育

 

 

 

(一)高中阶段教育

143

28505

7770

1、高中

104

25549

5907

普通高中

104

25549

5907

成人高中

 

 

 

2、中等职业教育

39

2956

1863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11

1219

641

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5

336

197

职业高中

23

1001

800

技工学校

 

 

 

其他机构(教学点)(不计校数)

22

400

225

(二)初中阶段教育

 

 

 

1、普通初中

342

 

15818

2、职业初中

0

99

99

3、成人初中

1

8

3

三、初等教育

 

 

 

(一)普通小学

2816

35833

34531

(二)成人小学

514

288

27

其中:扫盲班

491

198

27

四、工读学校

 

 

 

五、特殊教育

6

149

120

六、学前教育

167

3784

2415

  注:1、普通高中的教职工数包含普通初中数据;
   2、成人高等学校的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为2002年数据。

2003年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

 

毕业生数(人)

招生数(人)

在校生数(人)

一、高等教育

(一)研究生

90

290

594

(二)普通本专科

5461

11237

35134

(三)成人本专科

5614

 

36794

(四)其他各类高等学历教育

 

 

 

1、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

 

 

 

2、网络本专科生

 

 

 

3、学历文凭考试

 

 

 

 

 

 

二、中等教育

 

 

 

(一)高中阶段教育

40837

57077

152496

1、 高中

26111

39063

107479

普通高中

26111

39063

107479

成人高中

 

 

 

2、中等职业教育

14726

18014

45017

普通中专

9907

9036

27346

成人中专

2169

3709

5799

职业高中

2650

5269

11872

技工学校

 

 

 

(二)初中阶段教育

 

 

 

1、普通初中

82240

91126

268948

2、职业初中

849

1239

2950

3、成人初中

128

 

196

 

 

 

 

三、初等教育

 

 

 

(一)普通小学

96835

128779

669503

(二)成人小学

17616

 

27367

其中:扫盲班

4322

 

13810

 

 

 

 

四、工读学校

 

 

 

五、特殊教育

55

138

1246

六、学前教育

53599

78340

102217

  注:1、成人本专科毕业生、在校生数为2002年数据;
   2、其他各类高等教育学生数未包含成人高校举办的学生数。

2003年各级各类非学历教育学生情况

 

(结)业生数(人)

招生数(人)

在校生数(人)

一、高等教育

30796

31444

10361

(一)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40

42

106

(二)自考助学班

 

 

 

(三)普通预科生

1005

1355

1405

(四)证书教育

2366

2366

 

(五)岗位培训

21152

21300

4425

(六)进修及培训

6233

6381

4425

 

 

 

 

二、中等教育

151589

 

150881

(一)中等职业教育

111871

 

109093

(二)职业技术培训机构

39718

 

41788

  注:高等教育非学历学生数未包含成人高校举办的学生数。

2003年各级民办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数(所)

毕业生数(人)

招生数(人)

在校生数(人)

教职工数(人)

专任教师(人)

一、民办高等教育 

 

 

 

 

 

 

(一)普通高校

1

 

884

1645

201

152

(二)成人高校

 

 

 

 

 

 

(三)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

 

 

 

 

 

 

 

 

 

 

 

 

 

二、民办中等教育机构

 

 

 

 

 

 

(一)高中阶段教育

 

 

 

 

 

 

其中:民办普通高中

13

302

908

1940

418

241

民办中等职业教育

1

45

535

739

119

46

(二)初中阶段教育

 

 

 

 

 

 

其中:民办普通初中

7

812

1324

3859

 

 

民办职业初中

 

 

 

 

 

 

 

 

 

 

 

 

 

三、民办普通小学

9

373

570

2892

279

188

四、民办幼儿园

67

2580

5358

10709

922

524

  注:民办普通高中的教职工数包含民办普通初中数据。

  [全区教育大会] 2003年8月24日~25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在银川召开全区教育大会。会议提出,要充分认识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全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会议讨论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今后一个时期全区教育工作进行部署,表彰了一批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

  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在讲话中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全区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教育工作,始终保持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为教育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发展夯实基础;进一步拓宽渠道,加大投入,为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要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事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统筹安排,认真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要把重视人才培养、保证教育投入,作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目标的重要内容和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

  自治区主席马启智强调,要始终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着力推进素质教育,把创新精神贯穿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坚持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要强化服务意识,努力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要进一步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配合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关部门要增强全局观念,多配合、多服务、多办实事,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形成全区上下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的良好局面。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马文学、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刘仲分别作了工作报告和会议总结,对贯彻会议精神提出了要求。会后正式颁布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会议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区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制定了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区教育大会之后,区内大部分市、县(区)相继召开教育大会,制定了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教育发展规划。

  根据2002年自治区政府通过的《关于我区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继续加大对原有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加强优质职业教育的建设,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由原来的120所调整到87所,校均规模由原来的375人增至520人。其中普通中专从原来的25所调减为11所,效益逐渐显现,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教育投入] 2003年超额完成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年度规划。投入资金1.11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318所,其中:小学282所,初中36所,建设面积21万多平方米,配发课桌凳72650单人套,培训校长、教师和管理人员2677人。

  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2003年,“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进入验收阶段。工程共投入资金1.36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85所,建设面积25.5万平方米。抓紧做好各项前期规划工作,准备启动二期危房改造工程。

  国债项目建设工程。2003年自治区争取国债资金普通高中国债3300万元,职业教育国债8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

  移民吊庄学校建设工程。2003年开展了移民吊庄学校情况调查,协调自治区财政筹集500万元,用于改善吊庄地区办学条件,基本解决了学生入学难的问题。

  2003年,积极争取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贷款项目和高校日元贷款项目,已完成了项目的立项和论证工作,两个项目分别投资1500万美元和2215万美元 。第十七批邵逸夫增款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

  [教育信息化建设] 一是通过多种形式加快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建设。全区所有普通高中、县城以上的小学、初中都建有计算机教室,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部分重点学校还建起了校园网,许多农村完全小学也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全区已建成中小学校园网23个,多媒体计算机教室788个,数字化多功能教室143个,计算机总数达到32200多台,学生生机比为32:1。贫困山区300多所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软件。高等学校普遍加强了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工作,所有普通高校的校园网已与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实现了联通。二是加强了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训和队伍建设。全区中小学共有41348人次参加了各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培训考核合格的有31751人,占全区中小学教师总数的54.7%。三是建立起全区基础教育信息平台,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效益明显提高。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鼓励竞争、资源共享”的方针,利用中国教育与科研宽带网在宁夏大学的分中心节点,搭建宁夏基础教育网络平台的“高速公路”,以四个地级市教育信息中心为依托,建设分布存储、多级共享的宁夏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源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宁夏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开展了收集整理开发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工作,建成并开通了宁夏教育信息资源网、宁夏教育信息网等网站。四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扶贫工程,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扶贫工程,共享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远程教育提供的手段,一些学校还将远程教育站点作为基地,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民的脱贫致富提供信息服务。五是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积极探索符合宁夏区情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独特之路。采取了“政府主导、银企合作、企业运作、市场规范”的运作模式筹措发展资金。在教育资源信息库的建设中,制定了“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鼓励竞争、资源共享”的方针。六是建立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科学机制。制定了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力政策措施,成立了自治区教育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全区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工作。将教育信息化工程统一纳入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规划。同时,成立自治区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承担全区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实施工作。

  [建立完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 2003年,全区初步形成了以普通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为基础,“宁夏毕业生就业网”为纽带,全区毕业生就业双选洽谈会为支柱,人才交流和职业中介机构为补充的“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认真做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调整了毕业生就业有关政策,采取了9项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措施,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全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为78.6%。

  [加强行风建设] 2003年7月,自治区政府召开了全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大会,对全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作出总体部署。自治区政府分别与4市政府和高等院校签订了治理教育乱收费目标责任书,聘请了10位全区教育行风评议员,对全区教育行风建设和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进行评议督查。制定了加强行风建设实施细则,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学校,落实到人。全区教育系统普遍成立了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主要抓,班子成员协助抓,职能部门具体抓,上上下下一齐抓的工作机制。自治区教育厅还先后制定了《自治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实施意见》、《关于中小学乱收费的“十不准”规定》、《关于对普通高中择校生实行“三限”政府有关问题的意见》、《中小学教材价格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使行风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2003年,明确了各级领导干部对本单位及全区教育系统收费管理的职责。南部山区8县和红寺堡开发区的农村小学和初中,全部实行了“一费制”,制定了公办高中“三限”政策,坚持和完善了“一证、一卡、两公开、四统一”的收费管理制度。增加了收费的透明度,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建立了收费巡视制、收费通报制、责任追究制、社会监督制等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加大查处力度。春秋两季开学后,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当地有关部门组成检查组,对本地中小学收费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在此基础上,教育厅会同自治区纠风办、物价局等7厅局组成联合督查组,对中小学收费和部分高等院校收费情况进行抽查。检查中,严肃纪律,严格标准,一抓到底,做好“退、缴、追”工作。对违纪违规收费,做到有报必查、有错必纠。

  [教育强县创建活动] 为了实现十六大提出的教育发展目标,使全区教育在现有的层次上上一个新的水平,根据《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关于开展创建教育强县、教育强镇活动精神,自治区教育厅组织开展了“教育强县、教育强镇”创建活动,并制发了《关于开展创建教育强县、教育强镇的实施方案》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强县考核认定标准》(试行)、《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强镇考核认定标准》(试行)。

  [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 2003年自治区教育厅相继组织举办了规模超过千人以上的全区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和全区第十八届大学生运动会。组织选拔队员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和全国中学生足球联赛。承办组织了中国“飞利浦”大学生足球联赛暨宁夏赛区的选拔赛以及全国大学生CUBA篮球联赛暨宁夏赛区的选择赛。配合兰州军区和宁夏军区积极开展学生军训工作的调研活动。2003年,自治区教育厅相继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学校食堂卫生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安全检查评估细则的通知》。先后组织选派三批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医到北京、重庆参加全国骨干校医培训和学校预防艾滋病与生活技能教育培训,并与广州高露洁公司联合举办了全区学校口腔卫生保健教育培训班,与自治区卫生厅联合举办了全区第二期学校预防艾滋病与生活技能教育骨干师资培训班和全区学校食堂卫生炊管人员培训班,还与自治区人寿保险公司联合举办了全区“人寿安康杯”师生书法作品大赛。积极开展学校体育、艺术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试验,举办了全区中小学骨干体育教师专业培训班,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和初中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使全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全面育人、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育人功能和特殊作用。

  [对外交流] 2003年,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有41人申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经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共有15人分别被录取到美国、英国、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留学。

  设立“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为充分利用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渠道为地方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快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2003年7月国家留学基金委与自治区教育厅正式签署了“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协议。协议主要内容为:自2003年至2005年,国家留学基金委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共同每年派遣30名科技、管理、研究人员和教师赴国外留学,派遣费用按6:4由基金委和地方分担。在自治区政府的支持下,自治区财政每年提供50万元人民币支持项目的开展,选派计划和方案正在实施。

  扩大聘请外籍教师规模。自治区聘请外籍教师工作按照“十五”聘请规划进程,健康稳步发展,聘请单位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新增聘请单位6所,全区具有聘请外籍教师资格的7所高等学校和8所普通中学和其他2所办学单位共聘请外籍教师35人,是历年来聘请外籍教师最多的一年。根据近年来申请聘请外教单位增多和外籍教师人选紧缺的情况,自治区教育厅与自治区外事办公室、公安厅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和外籍教师工作的通知》,旨在规范管理,积极帮助聘请单位开拓聘请渠道,物色外籍教师,保证计划的落实。2003年底,已完成聘请单位的资格年度审核工作。

  来华留学。2003年自治区两所普通高校共接收来自韩国、日本自费来华留学生23人。

  2003年,全区高等学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考察的教师共50多人次,设立合作研究项目7项,接待来校友好访问和考察的国外学者、专家38人次,与13个国外学校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自费留学管理。按照教育部和公安部的要求,与自治区出入境管理局加强了自治区境内自费留学中介机构的管理,严格机构审批制度,规范化管理留学中介渠道,并根据自治区区情,规划自费留学中介市场,确保自费留学中介市场的有续发展。

撰稿 陈少娟 董宏伟

基 础 教 育

  [综述] 2003年,宁夏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全区教育大会精神,加快基础教育发展,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3年,全区中小学由3361所调整到3262所,调减比例为3%。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全区幼儿在园(班)人数10.2万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班)率达到了34.8%,学前一年入园(班)率达到了85%。义务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区实现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目标,川区实现“两基”巩固提高目标。“普九”覆盖人口占全区人口的68%。普通高中发展迅速。全区普通高中招生3.9万人,在校生达到10.7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升学率达到70.44%。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验区已占全区县(市、区)的54%,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迅速,生机比达到26:1。

  强化措施,努力扩大农村优质教育规模。先后通过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危房改造工程”等,投入资金 5亿多元,改善了1000 多所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农村和贫困山区的优质教育得到明显的扩大。

  大力实施“3133工程”,从2003年起,自治区用3年~5年的时间,建设300所自治区示范性小学、100所自治区示范性初中、30所自治区重点高中和示范性高中、30所骨干职业学校,基本形成全区优质学校体系。

  [义务教育] 把普及义务教育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摆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加大了对同心和海原两县“普初”攻坚力度,使两县的“普初”工作通过了自治区的评估验收,标志着全区已经全面完成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历史性任务。狠抓川区的“普九”巩固提高工作,完成了对中宁县、西夏区、陶乐县的“两基”复查,实现了对川区16个县(市、区)“普九”巩固提高工作的第一轮全面复查,推动义务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是普及程度有了新的提高。各地在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二是教育投入继续增长,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校舍建设的档次明显提高,教育设施设备普遍升级,教育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三是师资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各县师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普遍提高。四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小学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

  2003年,自治区教育厅发出《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坚持以流入地政府负责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中小学建立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扫盲教育] 为适应全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后的巩固提高工作需要,进一步扫除剩余文盲,控制复盲现象,并使脱盲人员及广大农民接受继续教育,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编写了扫盲教育读本,内容有《基本语文与实用数学》、《家庭生活知识与技能》、《子女教育》、《公民生活知识与技能》、《创业知识与技能》和《进城务工知识与技能》。

  根据扫盲工作新的形势,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自治区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全区扫除文盲工作意见》,坚持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杜绝新生文盲、扫除现有文盲与脱盲后的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方针,巩固和扩大扫盲工作的成果,重点推进南部山区、少数民族和妇女的扫盲教育,大力开展扫盲课程和教学改革,建立以满足扫盲对象基本学习需求为导向的扫盲教育机制,提高扫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确定了到2007年全区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6%以上,2020年全区基本消除文盲的目标。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12部门,<关于“十五”期间扫除文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2003年3月1日,自治区政府召开了全区扫盲工作会议,自治区教育厅、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民委、财政厅、农牧厅、文化厅、广电局、林业局、宁夏军区政治部、自治区团委、妇联、科协等12个部门和各市、县(区)教育局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确定了“十五”期间全区扫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高中教育] 实施优质高中建设工程。经过努力,2003年普通高中扩招3500人,实现了自治区政府确定的目标。10所优质高中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六盘山高中建设年底前可完成主体工程。固原一中教学综合楼、贺兰一中教学综合楼、惠农中学教学实验综合楼、中宁中学教学综合楼、红寺堡中学教学综合楼等已投入使用;银川二中迁建工程、石嘴山三中迁建工程、青铜峡高级中学新建工程、永宁县高级中学新建工程等正在进行中。2003年全区普通高中招生达到3.9万人,比上年增长10 %;全区普通高中教育招生人数达到3.9万人,比上年增长10%,在校生达到107479人,比上年增长15.58%。全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升学率达到70.53%,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

  高中择校生“三限”政策。2003年,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批转了《关于对普通高中择校生实行“三限”政策有关问题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了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行为。

  [课程改革] 继续实施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3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验已由点到面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新增金凤区、贺兰县、石嘴山区、平罗县、青铜峡市、中卫县、中宁县7个课改实验区,实验区达到13个。全区进入课改的学校 1141所,班级5176个,学生20.7万人,教师1.12万人。同时,改革考试与评价制度,积极做好应对高中新课程改革准备工作,研究总结了实验区与新课程接轨的中考改革实验。

  [幼儿教育] 为进一步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推进全区幼儿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依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幼儿园分类评估验收标准》,自治区教育厅于下半年对已验收过的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进行复验,对已经申报的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进行了评估验收,10所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全部复验合格,同时新增示范性幼儿园7所,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达到17所。

  开展儿基会项目工作。组织了“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项目社会宣传与传播策略及《0~3岁儿童与发展资料包》参与式培训班,对项目县局长、幼教干部进行了培训。

  [特殊教育督查] 进一步加强对残疾儿童少年特别是农村地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根据国家教育督导团在2003年下半年对特殊教育工作进行一次专项督导检查精神,发出《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特殊教育自查工作的通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特殊教育学校认真做好自查和整改工作,同时开展了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师资培训活动,在原州区、同心县、利通区组织了培训班,教育局主管领导、特教干部、教师参加了培训,有力地促进了特殊教育的发展。

  [德育工作] 2003年,中小学德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调整改革了中小学德育课程设置,在中小学开展了家庭教育、法制和小公民道德建设“四进”(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公共场所)教育活动。2003年,国家扶助自治区中宁县、惠农县、彭阳县、兴庆区建设青少年活动场所共4个,现已开始进行规划和土建工程设计。从2001年起,国家共扶持自治区建设12个青少年活动场所,到年底,贺兰、灵武、平罗、吴忠市4个青少年活动场所已建成,中卫、永宁、金凤区、原州区4个青少年活动场所正在建设中。

  [家庭教育]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妇联、教育部《全国家庭教育教育“十五”计划》和《全国家长学校工作指导意见(试行)》,推进全区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水平,自治区教育厅与自治区妇联于2003年3月1日召开了全区家庭教育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家庭教育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家庭教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制发了《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意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家长学校评估标准》。自治区组织编写了《家庭教育读本》,分幼儿版、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共4册,作为家长学校教材,在家长学校使用。

  [学校安全教育] 为切实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工作,2003年3月20日,自治区教育厅召开了全区中小学安全工作会议,会议分析全区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工作的形势,部署了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工作的任务,研究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与安全工作的措施,印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学安全工作规定》,为全区中小学、幼儿园配发了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教育部、卫生部《学生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撰稿 孙金中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综述] 2003年,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对职业教育资源进行结构调整,实施战略性重组。通过调整改制,组建了8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优化了资源配置, 提高了办学水平和效益。同时,投资3000万元,改善了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了全区优质职业学校规模。2003年中职、高职招生出现了大幅回升的局面。2003年,全区有成人中专5所,招生3709人,在校生5799人,毕业生2169人。

  [职教师资培训] 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教师短缺,队伍总体素质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根据“十五”师资培训规划,充分发挥自治区国家级重点中职师资培训基地的作用,积极开展教师的全员培训和专业课教师的新知识培训工作。努力改变职业教育教师素质不高的状况,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环节。坚持上下结合,区内区外结合,长短结合的原则,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2003年,在石嘴山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基地举办了计算机、电子电工等专业教师培训,又协助该学院承办了全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对职校校长和部分教师进行培训,使参培人员了解全国职教发展动态及前景。同时,加强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合作,对十几名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近年来各职校都制定了教师培训计划,支持教师到区内、外参加培训。

  [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和自治区教育厅的安排,自治区教育厅组织专家组于9月15日~11月23日,分两个组对全区40所中等职业学校和部分高职院校进行合格评估。此次评估起到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的作用,引起了各学校主管部门领导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从评估进展情况看,对学校各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构建职业技术教育与国内外著名IT企业的合作平合,提升全区职业技术教育的整体水平,在几所职校开展了IT课程改革试点,通过试点按照IT课程改革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在校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IT商的相关权威认证证书,有利于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摆脱因所学专业与企业需求脱节而导致就业难的困境,提升了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和声誉。

  11月24日~25日,组织举办全区中等职业学校第二届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技能竞赛和职教成果展。通过竞赛和成果展,促进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招生及毕业生就业指导] 前两年自治区中职招生出现连续下滑的局面。2003年,首先从宣传入手,按照关于做好2003年中职、高职招生文件有关政策规定,深入全区各县(市、区),召开由县长、教育局长和各中学校长参加的座谈会,宣传职业教育的招生政策,改革措施,进行答疑,加大了宣传力度。各职业学校也充分发挥积极主动精神,深入偏远农村,争取每一个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入学。由于工作到位,2003年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取得突出成绩,扭转了下滑的趋势。据初步统计: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共招收新生17418人,比上年增招1864人,增幅达16.9%。各类中职学校招生总数均有增加。

  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2003年招生新生5385人,比上年增招1953人,增幅达36.3%。

  经过毕业生资格审核已取得毕业生资格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近1.3万人,比2002年增加1000余人。各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办公室坚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毕业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创业。2003年,就业率达90%以上,一些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2004年的毕业生已在预订之中。

撰稿 陈少娟

高 等 教 育

  [综述] 2003年,宁夏大学与宁夏农学院的实质性合并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宁夏大学农学院的整体搬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组建了独立运行的后勤集团或管理中心。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03年度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按照教育部教学名师奖的评选范围、评选条件、评选方法和步骤,组织各高校积极申请,以此带动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经各高校教师提出申请,学校择优推荐,组织专家对学校推荐的候选人进行严格评审,并将评审结果上报教育部。同时,在自治区重点课程的基础上评选推荐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高校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落实“三个代表”“三进”工作。加强了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坚持定期排查学校不稳定因素,完善落实学校稳定和安全保卫制度,继续保持了学校稳定局面。

  经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成果)评审(定)委员会评定,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批准,共确定2003年高校科学研究项目51项。其中,资助项目32项,占立项总数的62.7%;非资助立项19项,占立项总数的37.3%。32项资助项目中,人文社科类11项,占34%;科技开发应用类21项,占66%,19项非资助立项项目中,人文社科类11项,占57.9%;科技开发应用类8项,占42.1%。

  [学位工作] 2003年,经自治区学位委员会批准,自治区上报了宁夏大学、宁夏医学院作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备选对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宁夏大学被批准为博士授予单位,草业科学专业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实现了自治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性突破。

  在此次学位审核中,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统一部署,经国务院授权自行审批增列硕士点。宁夏大学、宁夏医学院、西北第二民族学院(2003年新被批准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共提出49个学科、专业申请新增列硕士点。按照自治区制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对上述三个单位申请的49个学科、专业进行了严格筛选,最后确定出36个学科、专业作为申报自治区2003年新增列硕士点候选对象。并组成4个学科评议组,对申请增列的36个学科、专业逐一进行了评审,共评出法学理论等21个点为新增硕士点。加上原有41个硕士点,全区硕士点已达到62个;硕士授予单位又增加了西北第二民族学院,自治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实现了新的跨越。

  2003年自治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了自治区第三次成人本科学士学位授予工作,自治区近200名具有成人本科学历人员报名申请学士学位。通过宁夏大学、宁夏医学院、西北第二民族学院组织的专业科考试和全区统一的外语考试以及各学校学位委员会和自治区学位办的审核,有100多人获得成人本科学士学位。在总结三届成人本科生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就今后自治区成人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工作进行了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原则、授予标准和工作程序以及备案要求,以确保学位授予工作的健康发展。

  2003年共有区外4所普通高等学校与自治区有关办学单位举办了6个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为自治区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提供了便利条件。

  [实施“宁夏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宁夏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是2003年自治区教育厅的一项重点工作。自治区教育厅高教处从自治区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确定了一批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重大项目,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最终形成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和区域特色,推动全区高校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的改革成果。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根据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对高校本专科专业的设置及调整原则、专业设置条件、申报审批程序和专业管理工作等方面都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和规定。经自治区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委员会评审和自治区教育厅审定,2003年全区高等教育新增专科专业34个,其中:新增普通专科教育专业6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28个。新增经教育部审核批准、备案的本科专业7个,其中:经教育部备案的本科专科5个;经教育部审核批准的本科专科2个。

  [重点实验室建设和高校图书馆评估] 2003年,根据教育部科技司《关于组织申报新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通知》精神,由学校申请,经自治区教育厅高教处审核、推荐宁夏大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为新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生物技术实验室是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紧跟世界生物技术发展前沿,密切结合自治区支柱产业进行应用性的研究,先后完成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生物技术领域科研项目30余项,取得了重大的应用性科研成果,对自治区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自治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003年下半年自治区已经对该实验室进行了前期重点投入,并将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和重点投入。

  为推动高校加强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在高校文献信息中心的作用,自治区教育厅配合自治区高校图工委研究制定了全区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组织了专家队伍,并在2003年底开展了评估工作。

撰稿 陈少娟

民 族 教 育

  [综述] 2003年,宣传和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民族教育发展迅速,办学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各级各类学校回族在校生41万多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4.7%,已达到人口自然比例。其中回族小学生27万人,占41%;回族初中生7.2万人,占26.8%,回族高中生2.4万人,占22.4%;普通高校回族在校生8758人(含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占25.8%。

  2003年自治区投入2000多万元,调动各地政府配套、社会捐助共计8000多万元,已在回族聚居的14个县市区建成了24所标准化的回民中小学,新建校舍8万多平方米。

  争取中央民族教育补助专款。宁夏高级回民中学、灵武市回民中学、彭阳县回民中学确定为2003年度中央民族教育补助专款建设项目学校。每所项目学校由中央民族教育补助专款安排3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改善三校回族寄宿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

  2003年,全区有12所学校进入“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项目,自治区对第一、二期24所项目学校中的22所学校进行了评估验收,并于2003年11月21日召开了“工程”总结表彰大会,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民族高中和高中民族班建设] 加快民族高中骨干学校建设,继银川一中暨宁夏回民高级中学建成投入使用后,200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又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要求,通过中等专业学校布局调整,将原宁夏农业学校改建为面向贫困山区招生的六盘山高中,首批600名学生已入校。自治区教育厅继续加大对高中民族班工作的指导,发出《关于做好银川一中、吴忠中学、固原一中民族高中班招生工作的通知》,对民族高中班招生工作进行部署。对银川一中民族班招生范围进行了调整,决定从2003年起,银川一中民族高中班的招生范围由原来的面向固原市6县(区)调整为面向南部山区8县(区)和红寺堡开发区以及移民吊庄点,招收农村户口的回族优秀初中毕业生,由每年招收2个班扩大到每年4个班。固原一中和固原二中等高中也扩大了回族学生的招生比例,使2003年全区高中回族在校生比上年增长了2%。

  [民族高等教育] 加强了高校民族预科部建设,扩大招生规模。2003年高校民族预科部招生由2002年的700人增加到815人,增长12%。坚持落实高校招生中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优惠政策,对回族聚居的南部山区采取定向招考、切块到县的办法,扩大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招生比例,保证了回族考生录取每年递增一个百分点。2003年,全区高等学校录取的少数民族考生占全区录取的考生的比例已达到30%。

  [资助民族困难学生] 继续实施免费发放教科书制度,近两年来,共为南部山区8县和红寺堡开发区农村小学和初中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3500万元。各高校普遍建立了资助贫困大学生的“绿色通道”,通过奖、助、贷及勤工俭学等各种方式,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扶持力度。同时,通过动员社会各方捐助,共资助高校贫困学生1607人,资助金额85万元;资助贫困中小学生1844人,资助金额26万元。

撰稿 孙金中 陈少娟
审稿 张广平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