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课程研究 > 课程改革
构建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
2001-09-26    

字体大小:

  迎着世界课程改革的浪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和期盼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了,这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件大事。《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基础教育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今天,我国两亿中小学生在课堂里学什么、怎么学,事关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纲要》的颁布,充分表明了我国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好课程改革攻坚战的决心,预示着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的诞生。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纲要》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历经4年多的反复酝酿和讨论,凝结着众多专家、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思考和实验探索,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对国际课程改革趋势和政策深入分析比较、对国内课程实施现状进行大规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提出了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纲要》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指导思想渗透、贯穿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的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以及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等各个方面。《纲要》在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确立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遵循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精神,新课程重视信息技术教育,从小学至高中开设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本次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又一显著特征。新的评价观念必然引起评价方式的变革。目前,新的评价方式正在积极的实验之中,广大教师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将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评价方式。

  本次课程改革从中国国情出发,妥善处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以适应和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通过新的教材编写审定管理办法,促进教材多样化,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和历史使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重大、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课程结构的调整、课堂教学的改革以及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

  新课程对学校、校长、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教研员和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纲要》精神实质,以《纲要》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尽快适应新课程。

  《纲要》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展现了21世纪新课程的美好前景。我们相信,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实现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宏伟目标将为期不远。

  《中国教育报》2001年7月27日第1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