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专题研究 > 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导向(二)
2001-09-24    鲍东明

字体大小:

        记者:有关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不少,但调查结果差异很大,有的调查说我国中小学生有心理行为问题的人数占1/3,有的调查的比例还要高。而您这次调查的结果是,我国中小学生中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不到5%,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异呢?要科学地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应把握哪些基本原则? 

    答: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虽然不少,但是调查结果差异很大。这其中的原因:首先,学者们调查所依据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不同的。有的是以统计学上的常态分配作为标准,有的是以社会规范作为衡量标准,有的是以生活适应状况作为标准,还有的以是否存在病因与症状为依据,等等。这些标准实质上可以归纳为两类:社会适应标准与医学标准。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来说,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社会适应标准。但是对于社会适应标准来说,每个人的理解又是不同的,所以导致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的调查所采用的“中度”、“严重”的标准都是医学上的概念和标准。我认为,“中度”是指心理问题有异常倾向;“严重”一般指的是有心理疾病,并且它的确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我非常赞同林崇德教授的观点:“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做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我们提出以下10条标准:了解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信任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坦然处之,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失败;悦纳自我,对自己的外形特征、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地接纳认同;控制自我,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调节自我,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行为目标、心理不平衡状态、与环境的不适应性,能做出及时的反馈、修正、选择、变革和调整;完善自我,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发展自我,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人格;调适自我,对环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理解他人,悦纳他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设计自我,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但理想与目标能切合实际;满足自我,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另外,调查结果和取样也有较大的关系。在调查取样的过程中,取样有偏差则会直接影响到结论。 

    记者: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指标一般包括哪些内容?依据是什么? 

    答: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指标主要包括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学习评价、自我控制、自我概念、动机等几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几项内容,比如:情绪状态这个维度包括焦虑、抑郁、孤独、敌对、恐惧、敏感性、生理反应等;人际关系包括异性关系、同性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与陌生人的关系和应变能力等。这样确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指标是根据心理健康理论和国际健康心理协会的有关标准执行的。 

    记者:以往的调查结论都是中学生有心理行为问题的要高于小学生,而您的调查结果则是相反的,请对此进行一下分析。 

    答:小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中学生,可能与学生对测试题目的语义理解能力有关。比如,回答“你感觉老师对你的态度如何”时,有的小学生会选择“很差”,而做出这种选择只是因为老师刚刚批评了他(她),但是中学生的理解会比较客观。另外,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感受到问题的程度与中学生是不同的。小学生在心理感受方面不及中学生,中学生认为无所谓的问题和事件对于小学生来说或许是比较大的问题了。但我们不能忽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小学生认为严重的问题也许在成人眼里不算什么,但事实是,当小学生有严重的感觉时就已经是容易出现问题的时候了。 

    记者:您对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建议? 

    答:根据我们所调查的结果,针对目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我建议: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和教育要科学化。科学的真正含义是追求客观事实、讲究方法合理。首先要注意心理训练材料的科学性;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随时调整训练的目标;再次对学生评价要客观,评价的方法、手段要统一。2.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要规范化。无论是心理训练课,还是学生的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咨询员的培训等,力求规范,统一标准,统一要求。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和教育要系统化。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把心理教育纳入正式活动课程,这样有利于心理训练的系统性和教育的有效性。4.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和教育要整体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老师的事,还是整个学校、家庭、社会的事,因此,每一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逐步建立规范的心理咨询室,把整体训练和个体心理咨询、治疗结合起来。还可以结合本校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心理训练活动。5.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一定影响,因此,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就要从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入手。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小学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