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专题研究 > 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导入
2001-09-18    董劲聪

字体大小:

  让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对生活充满兴致,对未来有所期待。

  这是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迷幻而颓废的思想潮流而提出的。在物质富足的时候,一些青少年便找不到奋斗目标,找不到生存意义,对许多事情提不起精神,继而堕入了麻木、烦躁、痛苦的深渊。这显然是在对生活的理解角度上出的偏差,而且只是一念之差。

  我曾用一个美丽故事把我的学生小吕的不良心态纠正过来。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小女孩起床后随意地打开了一扇窗子,看见祖母正在埋葬一只昨夜死去的她心爱的小狗,骤然伤心起来,泪流满面。看见这情形,她的祖父轻轻地关上了这扇窗,然后替她打开了另一扇窗,窗外是一片茵绿的草地,还有一丛美丽的玫瑰花,晨曦中几只彩蝶在花间舞动,小女孩逐渐变得开心起来……

  通过这个故事,我尝试诱导感性的小吕联想到更多,最终是她自己发现在生活观念上“开错了窗”,继而辟出一片全新的心境。

  让学生拥有自信,懂得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是针对社会上激烈的竞争意识造成一些青少年因为自己的某些不足产生自卑而提出的。

  在一节心理辅导课上,我作了一个调查:每个学生利用手上的小纸片如实画上符号,其中有自卑感或曾有过自卑感的同学画一个“△”,而一直保持自信的同学划一个“○”。结果,在回收到的50张纸片上,我数出了47个“△”。显然,缺乏自信已成为颇严峻的心理问题。

  然而,其普遍性又足以消除我们对自卑的恐惧感,我掌握时机,利用这一结论迅速卸下了学生来自自卑心理的巨大压力。

  当然,要真正远离自卑,仍要了解自卑的实质,且正确认识自己。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评价,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出现消极情绪,包括惭愧、害羞、胆怯、忧伤、失望等等。了解到这些,我们就不难找到确立自信的途径了。

  这一节课里,在那个心理调查后,许多同学勇敢地说出了自己自卑的原因及感受,也对彻底消除自卑充满了信心。

  让学生学会接受身边的每一个人,且乐于与他们沟通,拥有自己的知心朋友。

  这是针对如今的独生子女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难于与人相处的性格而提出的。

  为了达到目的,我在课室的侧壁用两个精致的镜框镶起了这样两句话:

  友谊不仅能够提供情感和社会支持,还会带来许多乐趣。

  当你为别人搬去挡路的石块时,自己的前方也平坦了。


  当爱挑剔别人的学生逐渐学会了包容(不是容忍),当自私的学生开始帮助别人,他们便脱离了自闭、离群的痛楚,也证明我的指引已成功渗进了他们的观念里。这当然有一定的过程,其中,班里一节题为《我与最难相处的一个人》的讨论式主题班会课起到了飞跃的作用。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