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专题研究 > 心理健康教育
与父母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下)
2001-08-30    郧阳医学院心理学教研室张仲华

字体大小:

  ??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的影响

  每一位父母亲都应向自己提出下列问题:我们的心理健康吗?我们的心理可能存在哪些问题?父母的心理状况对孩子有哪些好的或不良的影响?孩子学到了父母哪些行为?俗话说: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行为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所以说,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孩子出生后跟着父母生活,每天都在模仿和学习父母亲的行为,他们可能学到了父母好的行为,也可能学到父母不好的行为。父母在哪些方面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哪些方面不希望孩子向父母学习,而应该比父母要更好。要使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每一位父母都应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儿童对父母行为的模仿和学习。儿童的学习和模仿能力是极强的,他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与父母生活在一块,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首先是父母亲,父母与人相处的方式,对待事物的态度,父母的爱好和兴趣,习惯方式、动作,甚至走路的姿态和说话的语调等等,都能成为孩子习惯行为的模式。他们向父母的各种行为进行模仿和学习,并且他们的行为也主要受父母的规范。不论父母良好的行为还是不良行为,儿童都可能会模仿和学习,甚至成为孩子人际交往的方式,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手段。一位小学生的父亲向心理医生诉苦,说孩子老是在外面打架惹事,几乎每天都有其他孩子或父母亲找到家里告状。他说,孩子从小做错事,在外面打架,回家都要挨揍。可是越揍他却在外面打的越历害。后来问这位父亲,才知道,他不仅经常打孩子,也经常打妻子。医生告诉这位父亲,孩子的行为正是从小向父亲学来的,是父亲教给他解决人际问题的方法靠“打”。孩子对父母行为的模仿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受父母对孩子态度的影响,孩子根据父母对他的态度、认同、学习和模仿父母的行为。有一个家庭,父亲比较内向,遇事老是闷闷不乐,较少和人交际,母亲却比较外向,性格比较开朗,有不顺心的事吵吵算了,有两个男孩,老大性格像父亲,老二性格像母亲。这是因为孩子小时候,父亲比较喜欢老大,母亲却比较喜欢老二,同受父母行为的影响,但父母对他们态度的不一致,老大对父亲的行为学习认同的多些,老二却对母亲的行为学习认同的多一些。就形成老大的性格像父亲,老二的性格像母亲。

  父母可能把自己的心理状况移给孩子,研究表明,一个月的婴儿也能自动感觉到母亲的紧张状态,如果母亲感到焦虑,婴儿也感到焦虑;如果母亲感到安宁,婴儿也感到宁静。父母亲或母亲情绪不稳定,孩子情绪也可能不稳定。一位母亲常常有恐惧感,不安全感,胆小怕事,每天晚上总是把窗户、门关了又关,这种恐惧和不安全感也会移给孩子,使孩子处于一种恐惧,不安全的气氛中。常常体验到恐惧和不安全。一个两岁的孩子正兴致勃勃地爬到椅子上去玩,突然看到妈妈十分惊慌,不安地跑过来把他从椅子上抱下去。孩子可能从母亲不安、惊慌的神色中体验到不安和惊慌。

  父母的价值观,道德观是父母心理健康状况的组成部分。儿童吸收父母的道德准则。儿童是非观念的形成和善恶标准的形成,主要受父母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的“同化”。儿童在家庭生活中学习父母的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父母也以自己价值观,是非观,丑恶观去规范儿童的道德行为,而形成儿童的价值观,是非观和丑恶观。儿童从父母处理事情和他人的关系中学习父母的各种行为,孩子看到父母对其他人总是很有礼貌,他会用这样的行为作为标准要求自己。看到父母经常说脏话骂人,他也不会为说脏话和骂人感到羞耻。看到父母经常把公家的东西拿回家,他也不会认为这是错误的行为。父母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要求孩子,当孩子的行为与父母的价值观一致时,父母可能会感到高兴、赞扬,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大部分儿童在父母的影响下,建立自己理想和良心,儿童的自我理想与父母的道德观相吻合,儿童的良心形成与父母的丑恶观相一致。

  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也直接影响父母的孩子的态度。父母对待孩子要有耐心、温和。有的父母对孩子缺乏耐心,急燥,看见孩子做错事,不是耐心地讲道理,面是大发脾气,不是打,就是骂。有的父母情绪不稳定,焦虑。时而高兴,时而发脾气。对待孩子的态度以自己的情绪变化而变化,自己心情高兴时,即使孩子做了错事,也一笑了之。情绪不好时,即使孩子很好,也会冲着孩子发脾气。使孩子对父母的态度模不定。有的父母心情忧郁,常常不高兴,对待孩子的态度也比较淡漠。有的父母有神经症、精神病、人格障碍,有的父母可能有神经症倾向,常常感到焦虑,心烦不安,心情忧郁、不高兴,胆小怕事,常常感到恐惧和不安全,内心常常有矛盾和冲突,与其他人人际关系较差,敌对感较高,不能以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缺乏用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能力等等,这些不良的心理状况和不健康的行为对孩子都有很大的影响。可能使孩子学习到父母的不良行为,父母可能会把自己的不健康的心理状况移给孩子。父母也会因自己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影响到自己对孩子的态度,而进一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