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专题研究 > 心理健康教育
健全人格教育的现状及优生群体健全人格教育意义
2005-09-22    袁章奎

字体大小:

  [摘   要] 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感、进取精神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强优秀学生群体健全人格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 优生群体;健全人格教育

  一、健全人格的涵义及对个人成功及社会发展的作用

  人格(Personality)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的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兴趣、爱好、信念、性格、气质、能力等。而健全人格是指对世界抱开放的态度,乐于学习,不断吸收新经验;以正面的态度看待他人,人际关系融洽,有团队精神;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将来,有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以正面的态度看待困难与挫折,有良好的情绪状态。总之,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人、自己、现在和未来以及困难和挫折,是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而“示范中学学生健全人格的现状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课题就是对贵阳一中学生的人格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人格现状,并探索相应的对策,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全人格教育,从而促进学生人格全面而健康地发展。

  人格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多种调查研究都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将我国的社会生活推向了崭新的时代,但急剧变革的时代步伐带来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新旧观念的交锋,许多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也伴随着科技文化的引进进入我国校园,使得我国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陷入了冲突、困扰,甚至一度出现混乱状态,心理状态的倾斜与失衡普遍,人格“低落”、“缺失”等现象呈现出增长势头。这是很令人忧虑的事情。

  具有健全的人格有助于人们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并有效地为社会服务。时代的变革必然产生层出不穷的新观念、新事物,健全的人格是人们主动、积极地调节自我适应转变的根本保证。作为跨世纪的青年一代,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急剧变化,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讲,重视青少年人格教育,实质上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的“希望工程”。

  二、国内外人格教育的现状

  人格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多种调查研究都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健全的人格有助于人们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并有效地为社会服务。时代的变革必然产生层出不穷的新观念、新事物,健全的人格是人们主动、积极地调节自我适应转变的根本保证。作为跨世纪的青年一代,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急剧变化,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 围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这一主题,从80年代开始,国内外就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从八十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的教育逐渐由单纯重视智力开发转向同时重视人格培养。2000年秋天,美国一家研究所对全国8600名中学生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71%的学生曾经在考试中作弊,68%的人曾经打过人,35%的人则曾经在商店里偷窃,这个调查揭示了美国教育制度所存在的弊端,引起了政府和学校的震惊和关注。为此,在一些学校开始在学校的运动队中开设人格教育课,目前美国已有48个州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洛杉矶联合校区正式开设人格教育课则走在了全国前列。日本提出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宽阔的胸怀、健壮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的精神。新加坡既重视智商教育中摆脱出来,又重视情操教育。德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学校不只传播知识,而且要关心学生品德、性格的培养。

  从古至今我国历来重视人在青少年时期的人格培养问题。学校德育工作一直是我国大中小学日常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而人格教育也隐约包含其中。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也在进行之中,不仅课程在进行改革,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已提上了议事日程,国家教育部就曾先后多次出台相关的文件。由此可见,在国外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人格教育)的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广义上的人格教育)之路。尤其是在一些发达的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极大的重视,如上海、浙江、重庆、广东、北京等等省市就有专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类似的机构,许多中小学都配备有1-2名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不仅如此,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和课题研究小组还专门编写了心理健康教材或指导用书。由于受传统德育观的影响,很多人格教育并没有从实质上与传统的德育区别开,因而收效有限。因此出现了在中小学越来越重视德育的同时,却发现中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并且频频发生中学生出走或非正常死亡的惨剧。由此可见,在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人格教育问题上必须进行更加细致全面的审视和思考,争取用最少的时间和尽可能易操作的方法去实现中小学生的人格教育目标,进而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加强中小学优生群体健全人格教育的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繁荣和富强都必须通过一批一批的人才去实现。据不完全统计,从1983至1993年间,北京市中小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从8.34%上升到10%,其中很多与人格问题相关。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到我国城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果说北京是我国大中城市的典型代表,那么关注我们的城市优秀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尤其是人格发展现状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因为我们在心理咨询中发现,寻求咨询与辅导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学校里的优秀学生,他们在取得优异的学科成绩的同时,却在内心深处隐藏着许多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中学时期正处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关键期的,因而,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上,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就是必须的。

  另外还必须看到,做好优秀学生的人格现状调查、开展健全人格研究,对优秀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因为只有人格健全的人才会把实现自己的价值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顺应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如果一个优秀的人才在人格上偏离了正常,不论是分裂型的、冲动型的、偏执型的、表演型的、强迫型的,还是反社会型的,不仅不能发挥出个人的聪明才智,正常的适应社会,反而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担。具体来说,开展优秀学生群体健全人格教育研究的意义有:

  (一)、着重对学生“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等人格方面的培养,加强对青春期学生身心变化的研究,查找出教育的落脚点,消除因人格缺陷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学会学习、自我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自我发展的主动性,使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标、行动都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要求协调一致,最终迈向成功。

  (二)、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品德教育工作体系。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的道德水平、道德情感、道德判别标准与其认知的水平、年龄阶段、心理水平密切相关,与时代发展、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品德教育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水平及时代发展的要求。探索出一套符合一中学生、符合时代特点的德育教育体系意义重大。

  (三)、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自己和社会有较为明确的了解,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地分析、评价社会,正确处理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平衡自身与环境的关系,使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标、行动都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要求协调一致。因此健全人格的培养,会使学生有良好健康的性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对形成良好的学习互助风气、良性的竞争环境、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有重大意义。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