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专题研究 > 普及义务教育
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全面推进『普九』工作
2001-11-21    河南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马振海

字体大小:

  在普及初等教育时,我们一手抓普及,一手抓巩固提高,使初等义务教育事业一环扣一环不断地向前发展。我们要继承普及初等教育的好传统,对未“普九”的地方继续抓普及,对已“普九”的地方抓巩固提高,同时开辟“两个战潮。

  一、积极进取,打好“普九”攻坚战

  今年年初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各地根据“积极进取,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预期目标积极采取措施有计划地推进“普九”工作,成绩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从5月份中央和拾两基”督导的情况看,我省的“普九”形势在许多方面不容乐观:一是少数地方的领导对“普九”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处理“普九”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有的县领导抱消极态度,上边给多少钱我办多少事,完全躺在国家身上;有的乡按文件要求向县里提出了集资的申请,但县里压一年多不审批。到这些县检查工作,“普九”冷冷清清,没有列入党政主要领导议事日程。二是有的地方工作基础薄弱,硬件缺口太大。有的县平均建筑面积,小学仅为两平方米,初中为3.6平方米,仅此一项,缺口近10万平方米;不少县的图书品种少,质量差;有的县仪器缺口很大,特别是体、音、美器材,有的学校几乎是空白。从全省宏观上看,目前完成“普九”的79个县(市、区)中,有42个城市市区、18个省特别改革试点县(市),其余19个也大多为经济比较发达的县。以后“普九”的县中,有28个经济欠发达的县和30个国家及省级贫困县。全拾普九”工作从过去的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转向农村和贫困地区,这些县“普九”的经济支撑条件明显差于已“普九”的县(市、区),工作难度变大。三是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指导思想滞后,没有把普及程度作为重点来抓。我们已有了《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办法和“普九”验收标准,又发了很多指导性文件,但有的地方还用“一无两有、六配套”来指导“普九”工作。普及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就是衡量适龄儿童少年是否都接受了义务教育,是解决“进得来,留得妆的问题。普及程度达不到,“普九”就是一句空话。最近收到一些群众来信,反映有个县的一个乡在普及程度上弄虚作假,是通过借学生来应付省评估验收的。

  我省普九”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到本世纪末应实现85%的人口地区“普九”,可是从1993年到1996年,4年时间人口覆盖率仅完成34%;从1997年到2000年,剩余的4年时间里要完成人口覆盖率51%。若按国家要求完成二片“普九”省任务,实现到1998年“普九”人口覆盖率80%的目标,任务就更重了。1997年、1998年两年要完成46%的人口地区“普九”,“普九”确实进入了攻坚阶段。如何打好这次普九”攻坚战,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历史责任感。

  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前不久发表署名文章,要求我们要充分估计已有的工作基础和成绩,从政治上看待“普九”问题,要着眼于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他指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程度和水平实际上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到本世纪末,新中国建立半个世纪之后,连基本‘普九’还没达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很难有说服力,共和国的形象就要受到影响。这是一个历史责任问题。”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朱开轩同志这些话的精神实质,从讲政治、讲大局、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下一代负责的高度,来认识“普九”。同时,还应看到,现在我们的机遇难得,千万不能错过。“普九”有了这么多年的积累,现在是冲刺阶段。我们一定要鼓劲、加油,不能松懈。“普九”的目标不是软任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做好这项工作,对下一世纪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等各方面工作都会大大推进一步。

  其次,要明确责任,层层抓落实。

  已“普九”的县(市、区)的实践证明,层层实行责任制,对“普九”实行目标管理,是落实政府责任、抓好“普九”工作的重要经验。去年,省政府按照一级抓一级的原则,同17个市(地)政府(行署)签订了“普九”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县应完成“普九”的具体时间,这是进一步落实政府职责的有效措施。各地必须按照责任书上规定的各项职责逐项认真地完成。从今年开始,省教委每年对本年度完成“普九”规划目标情况进行通报,好的表扬,无故完不成目标的,届时将报请省政府,按《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38条的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各市地都要实行目标管理,并形成制度,切实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验收,一环紧扣一环地把工作落到实处。要坚决贯彻“以县规划,落实到乡”的指导思想,把工作规划到乡、指导到乡、验收到乡,要下大气力,狠抓乡镇“普九”工作。这是市地的工作重点,也是“普九”的关键环节。

  第三,要依法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经费政策,千方百计增加义务教育投入。

  1.要认真落实“三个增长”。前不久教育督导突出抓了教育经费审计工作,发现有的县三年均未落实“三个增长”,有的县一年没有落实。希望市地抓紧研究,督促所属县市拿出解决办法。以后要形成“普九”验收前教育经费的督导审查制度,凡未依法落实“三个增长”的,不能通过“普九”验收。

  2.要管好用好“义务教育工程”款、世行“贫三”项目贷款和“‘普九’扶持工程”款。前两笔款加上各级配套资金近10个亿,全部用于34个贫困县,后一笔款加上各级配套资金近6000万,用于28个经济欠发达县。省教委已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各地用好管好这三笔资金。各市地都要研究出一种机制,以这三笔款为契机,调动各级的积极性,筹措更多的义务教育经费,用于学校的硬件建设,特别是初中校舍建设。

  3.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1996)13号文件和省委(1997)1号文件,在落实上狠下功夫。落实中央(1996)13号文件和省委(1997)1号文件既是减轻农民负担的需要,也是办好农村义务教育的需要。贯彻落实这两个文件,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政策规定之外的坚决不做;二是政策规定允许做的要用足用好。如省委(1997)1号文件中规定的“统筹费内除乡村两级办学经费(即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下同)为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以外,其余部分不得分比例使用”。这一条,是对教育的极大支持,各地都要切实落实这个1.5%。教育集资也是中央与省里特许的一条政策,各地也要充分利用好这条政策,按程序规定搞好教育集资。

  第四,教育督导要加大督政力度。现阶段督导首先要搞好督政。在工作重点上主要督促各级政府切实落实目标责任制,督促市(地)县按规划和责任书上确定的时间按期“普九”。在工作方法上,要针对“普九”工作中的某项薄弱环节开展专项督导。如,有的地方经费投入不到位,可以就落实经费搞专项督导;有的市地没有把工作落实到乡,可以就督促市地抓好乡镇的“普九”落实工作搞专项督导;对工作比较落后的县,可以逐个督导,或请这些县来省里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深入到县督促落实。另外,要提前对明年和以后“普九”的县进行督导,必须使县里对“普九”工作提早抓。搞临时突击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完不成任务就可能出现弄虚作假和浮夸。

  二、再接再厉,搞好“普九”后的巩固提高工作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普九”标准具有动态性、区域性和阶段性。我们省已“普九”的县(市、区),都是按现行标准验收的,这些县(市、区)初中毛入学率仅为95%,17周岁人口受完初中教育的完成率仅为80%,普及程度与《义务教育法》的要求还有差距,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也只是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距国家教委颁布的标准还有距离,这说明这些县(市、区)巩固提高的任务还很重。

  (一)要把巩固提高作为“普九”的一个阶段省教委根据有关规定,制定了巩固提高的基本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要把巩固提高工作作为新起点,按照“统一部署,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全面提高”的指导思想,针对第一阶段“普九”验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突破难点,化弱为强,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通过“普九”验收的县(市、区)应在三年内达到巩固提高要求。检查验收由市地负责。凡一半以上的县份达到巩固提高标准的,市地可向省申请中期验收;凡所有县份达到巩固提高标准的,市地可向省申请末期验收。对通过中期或末期验收的市地,省里将予以表彰奖励。

  (二)必须继续解决好学龄人口高峰问题全省小学学龄人口这几年已进入高峰期,预今后两年还将居高不下。这就意味着1998年、1999年初中入学人数也将进入高峰,预计2002年、2003年达到最高峰。这就是说,我省大部分地方“普九”通过验收以后,还有一个发展初中的问题。现有的初中校舍、师资、设备等办学条件问题若不注意解决,再停几年就会出现更大困难。解决学龄人口高峰问题,一是要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按照统计部门的数据,预测好分年度适龄人口数、在校生数及其他有关的数据。二是根据预测数据,对高峰期所需校舍、师资、设备进行通盘考虑,然后作出年度规划。三是及早动手,争取主动。该建的校舍要尽量提前修建,对需补充的教师要及早进行培养。四是提前考虑人口低峰情况。要在人口高峰的时候,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财力条件,避免到学龄人口低峰时,造成浪费。对有些地方由于计划生育等原因出现的小学学龄人口减少,也不要简单地采取合校并点的办法,可用复式教学的办法来解决,尤其是深山区和偏远地区,复式教学将长期存在,这有利于孩子就近入学。

  (三)要进一步搞好城市市区薄弱初中建设目前,薄弱初中的存在已成为阻碍城市市区义务教育整体水平提高的关键环节,不仅加剧了升学的竞争,而且导致了“择校”现象的日益加剧。《教育法》强调受教育者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加强城市市区薄弱初中建设,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涉及城市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也是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和择校生、高收费等问题的关键举措。

  加强薄弱初中建设,首先要明确法律职责。根据基础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城市市区薄弱初中建设的主要责任在市政府和区政府。市政府和区政府要加强对薄弱初中建设工作的领导、指导和协调,要组织有关部门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市和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它作为大事,抓紧抓好。省教委对各地总的要求是:要力争在2000年前全面解决薄弱初中问题。各地要按照这个时间要求,制定详细的规划,定出目标,责任到人,狠抓落实,确保按时完成任务。第二,要硬件、软件一起抓。薄弱初中存在的情况主要有三类:一是硬件即办学条件较差;二是办学条件可以,但软件较差;三是硬件、软件都不行。在工作中一定要分类指导,缺啥补啥。对办学条件较差的,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大投入,还要发展社区教育,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对领导班子、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等软件较差的,要调整充实领导力量,改善师资队伍,狠抓学校管理及教育质量的提高;对硬件、软件都差的,要注意从改革中找出路,如联办、兼并、改制、分离、办特色学校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定期调换制度,促使学校平衡发展。

  (四)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去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城镇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办法》。考虑到城镇流动人口的复杂、多变和各地的情况差异,这个《办法》先在北京等六省市试行,我省也及时把这个《办法》印发到了各地,供各地参考。随着形势的发展,在巩固提高阶段,各地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望在工作上有所突破。已“普九”的42个城市市区,可先按国家教委颁布的《办法》参照试行。这项工作很复杂,各地教育部门可在政府统一领导下会同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积极地采取措施,尽快在这一问题上取得明显成效。省里将及时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好的将予以推广。

  (五)要进一步抓好特殊教育工作目前,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仍是“普九”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必须在巩固提高阶段采取切实措施抓紧抓好。一是在“普九”中该办未办特教学校的,一定要在巩固提高阶段办起来;二是切实抓好普通学校增设特教班尤其是随班就读工作;三是要积极发展盲童教育,有条件的市地要抓紧把盲校办起来;四要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职业技术教育,使残疾儿童少年学有所长,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矗。

  (六)要认真贯彻《小学管理规程》,加强小学科学化、规范化管理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小学管理规程》,我省已转发各地执行,并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规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各地要认真宣传,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小学校长、教师都能充分认识《规程》对加强小学管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要组织学习,聘请专家讲解,层层培训,全面、准确地掌握其精神。同时,要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小学的管理体制。各市地要按照省教委的要求,确定一两个试点县(市)。试点县(市)可根据《规程》要求,制定小学管理示范校标准,在建设示范校的基础上,创建一批名牌学校,逐步使小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另外,今年国家教委颁布《初中管理规程》,各地要将这两个《规程》一并实施,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