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专题研究 > 农村教育
关于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初步设想
2001-10-17    东北师范大学 洪 俊 熊 梅

字体大小:

  一、正确认识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

  面对新世纪纷至沓来的信息化、科技综合化、知识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挑战,世界各国纷纷构筑相应的发展战略。我国政府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作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布署,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指明了方向。

  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尤其是基础教育,它是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的奠基工程,是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础。基础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科教兴国事业的成败。

  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为了实现“全民教育”,“全民教育”的核心是“基础教育机会的均等”,它要求所有的儿童、青年和成人都获得达到和维持必要的学习水平的机会,要求积极消除教育差异,使社会地位相对低下的群体在获得学习机会上不受到任何歧视。

  农村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这是由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国情所决定的。

  ㈠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点。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我国12亿人口,9亿在农村,全国有95.1%以上的小学、87.3%以上的初中、71.5%以上的高中设置在县镇和农村。提高农村人口基本素质,是实现“全民教育”目标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农村基础教育(首先是义务教育)的普及,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农村人口的脱贫致富、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乃至我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都是不可想象的。

  ㈡农村基础教育是从“质”的方面实现“普九”的重点和难点。

  实现"两基”和“两全”,是我们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举措,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普九”工作的突出问题在于“质”,而不在于“量”,重点和难点集中在农村,尤其在初中阶段。

  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使“两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数量上完成了预期的目标。截至1997年底,全国通过“两基”验收的县(市、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总数累计已达到1882个,人口覆盖率达到65%。一片地区、二片地区和三片地区实现“两基”地区的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5.07%、62.66%、32.11%。全国适龄儿童入学率基本达到2000年规划目标,小学入学率达98.92%、初中入学率达到84%, 女童和男童、农村和城市、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学龄儿童入学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辍学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小学辍学率降到1.01%,初中辍学率降到3.14%。小学升学率达 93.69%,比上年提高1.07个百分点,小学巩固率达到88.51%,比上年提高3.11个百分点,三片与一片地区间的差距比上年缩小了6.61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61.55%,比上年下降2.83个百分点,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88.37%,比上年提高3.27个百分点,三片与一片地区间的差距比上年缩小了1.11个百分点。教师队伍和教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

  同时还应清醒地看到,目前,农村基础教育还面临着严峻的质量问题,主要有:

  1.水平低、差距大。据有关测查结果,目前学生学习质量与教学基本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小学语文和数学都及格的约80%,四门课(语文、数学、自然和思品)全部合格的为60%,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达不到要求。初中更为薄弱,学科课程及格率在70%以下,有 1/3学生达不到基本要求,工具学科合格率仅占34.3%,整体水平是偏低的。

  2.差异大。⑴区域差异。经济发达和欠发达的东中部地区教育质量高于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从测查统计结果来看,东中部地区小学四门学科(语文、数学、常识、思品)学生及格率都在80%以上,初中阶段及格率在60%左右。而西部地区小学及格率在70%,初中及格率仅仅在30-40%之间。⑵城乡差异。 城市教育质量高于农村。初中语文学科城市及格率是62.8%,高于农村及格率的54.2%,初中数学学科城市及格率是79.8%,高于农村及格率的75.6%。⑶阶段差异。小学教育质量好于初中。初中总体水平偏低,分化加大,差生比重上升。⑷学科差异。工具学科和必考学科高于艺体学科和非考学科。据国内有关调查研究资料显示,城乡的中小学明显地存在着学科性的偏差和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如,初中工具性学科学生及格率达到60%以上,而音、美学科及格率却不足50%,工具学科的及格率与劳技课程的及格率相差30-35个百分点。⑸知识与能力的差异。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高于综合应用知识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固然与教育思想和政策、办学模式与条件、师资水平、教育管理与评价等因素有关,但最核心的因素是课程。因此,深化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

  二、当前农村基础教育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试教育的课程模式是现行农村基础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课程在本质上还没有超出传统课程的界域,局限在单一的、静态的、学科的、累积的框架中运行,而没有朝着动态的、发展的、综合的、多样的、创造的现代课程转变。在个性上,还缺乏农村教育的特色,不能有效地为农村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其结果造成升学与就业的疏离、教育与社会生活和生产的远离、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学生缺乏创造性和一技之长。具体来说,农村基础教育课程存在如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

  ㈠课程目标缺乏一定的层次性、关联性、准确性,教学实践重知识,轻态度、情感、技能、能力和个性的培养。现行的课程目标没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因而不能尊重差异,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对课程目标各因素(如知识、理解、能力、技能、态度、情感等)的内涵和关系缺少准确具体的规定,导致教师在实践中出现一定的盲目性和偏差性,重知识、轻能力,重认知、轻情感和态度,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造,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我国课程改革研究20年:回顾与前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