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湖北潜江浩口三小复课 事发教室已不再使用
2014-06-12    中新网-荆楚网

字体大小:


浩口三小平静复课,秦开美为学生上课


一学生调皮地向记者打出了“V”形手势

  校园超市里,学生们吃着棒棒冰,追逐嬉闹;操场上,三场篮球赛打得正酣,小家伙们汗流浃背。

  事后第一天,潜江市浩口三小在淡定中迎来新的一天。

相关报道>>湖北校园劫持案细节:4人抢当人质 教室留弹孔 
相关报道>>湖北潜江校园劫持案劫匪疑因与村支书矛盾作案

  “全校学生无一人缺课”

  昨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浩口三小时发现,六(3)班的教室变了。

  原在二楼的教室,课桌椅被搬一空,新教室改到了一楼。

  朗朗的读书声,快乐童真的歌声,尽情嬉闹的笑声,诲人不倦的教导声,响彻在校园里。

  看到记者在外面,一名学生调皮地打出了“V”形手势。

  “学校一切如常,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事实上,前天下午就恢复上课了。今天早上,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所有人都到了,学生无一人缺课。”校长龚四明说。

  他介绍,事发的原二楼六(3)班教室将不会再使用,不会再安排学生入读,将会保留下来用作安全教育警示基地。此外二楼相邻的两个教室,也同时移到了一楼,学校将对六(3)班的学生们进行心理辅导。

  “这种事以后不会再有了”

  浩口三小大门外,这两天站满了人,记者也纷至沓来。不过,一墙之隔,校园内秩序井然,一旦有人想进入校园,保安都会仔细查看证件,要求登记。

  昨日晚饭时间,一年级(2)班等几个教室里,学生们饶有兴致地看着动画片《史前怪兽》。一名老师介绍,学校有不少住宿生,晚上老师会组织学生们在一起写作业或看会电视,以便于管理、保证安全。

  “事情发生后,学校召开了会议,再次强调了校园安全问题。”该老师说。

  在校园里,记者偶遇前日事发时表现异常勇敢的六(3)班学生郑雨桐,13岁的小姑娘笑靥如花。

  “我没有一点心理阴影,老师们都在安慰、鼓励我们。”郑雨桐说。

  “老师们都说了些什么呢?”记者问。

  “老师说,就像写在黑板上的字,擦了就没了,这种事以后不会再有了。”

  “我们会越来越勇敢的”

  昨日,一位王姓家长把孩子送进校园后,转身就走了。他说:“这是一个偶然事件,政府部门已经及时处理到位,这事不可能经常发生。”家长雷女士送儿子进入校园后,紧盯着儿子进了教室。雷女士告诉记者,前天事情发生时,她和一些家长都是从网上看到消息,惊慌中赶到学校,后来看到儿子和同学们被安顿在操场上,自己才放心。

  “浩口镇这么多年,从没有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情。”雷女士说。不过她也相信,有了这次的意外后,学校的安保比以前会更加严格,令家长们更放心。

  在学校女生宿舍,记者来访时,安全值班员仔细核实身份后,才领着记者见到了六(3)班的几名学生。13岁的肖诗晴说,之前,学校组织过他们参加防火逃生演练,同学们都学到了一些本领,经历这次的事件后,“我们都会越来越勇敢的。” 楚天都市报讯 特派记者徐剑桥 黄宏 特约记者关伯煜 摄影记者:李辉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四川芦山地震发生16天后灾区中小学全面复课
· 四川宜宾:持续高温终退去 近14万师生全面复课
· 教育部:地震灾区学校9月1日能够实现全面复课
· 实验二小白云路分校复课
· 北京科技管理学院复课 被欠薪教师已补领部分工资
· 芦山中学正式复课 上千学生搬进82间板房教室
· 全面复课前忙碌的芦山中学:千余学生赶回学校
· 复课,点燃灾后重建的希望
· 鼓起勇气,走向新的开始
· 从灾难中崛起创造奇迹——写在灾区学校复课之际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