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中学生自杀后续报道
2001-11-10    

字体大小:

    呼和浩特11月9日电(记者吴献、柴海亮)

  新华网最近关于呼和浩特市14岁中学生凯钦自杀悲剧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一些教育、心理专家和社会界人士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强烈期盼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心灵之旅”热线主持、残疾人寒星看到报道后,深感震惊和痛心,日前,她含着泪水给新华网写下一篇文章,题为:让孩子珍视生命!现抄录如下:

  我从新华网上看到了呼市34中学生凯钦自杀的消息,作为一名心理咨询热线的主持人,我震惊了。作为一名与青少年朋友们朝夕相处的知心姐姐,我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心痛。望着还在不停闪烁的电脑屏幕,我仿佛看见一个花季少年正扬着一张稚气的脸站在我的面前,我不禁问他:

  孩子,你有没有想过,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人活着,固然有维护自身尊严和利益的需求,但同时也还应当承担另外一种东西--责任。你用这种偏激的方式来报复老师对你的不理解,但你是否想过,老师也是凡人,也会有情绪化的时候,而你对老师的理解又有多少呢?

  凯钦的自杀是个特例。但是,在当代青少年中,许多孩子也许和凯钦一样存在一些缺陷:他的挫折教育接近于空白,多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除了自我的存在和感受,很少想过对父母、老师、学校,乃至于对社会所应当承担的一份责任。

  大千世界,漫漫人生,没有一个人一生中不经历沮丧、失意和痛苦,面对挫折每个人的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像不幸的凯钦,他所遇到的只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小小的不如意,可他却败下阵来,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上的一个失败。

  责任心、自信和勇气,这些品质不是等到孩子成年以后,凭空获得的。每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应当积累如何面对困难的经验和心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在走出自我这个小圈子的同时,负起对他人的责任,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困难面前树立起信心和勇气。

  一位教育家说过:“只有让孩子体验寒冷,体验孤独,才能让孩子在承受挫折的同时激发其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如果这个过程经常得到强化,孩子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战胜困难。

  但是,当今有多少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心肝宝贝”去接受挫折的锻炼呢?严格、正确而科学的教育倒需要家长付出“勇气”。

  这个活泼少年的离去,让我们每一个陌生人都感惋惜,不难想象,孩子父母的撕心裂肺,学校老师的痛心,但这一切都晚了。我们只能希望,这个血的事实能够震醒我们每个人,我们有责任让孩子学会如何直面人生,如何珍视自己宝贵的生命!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不忍父母负担重14岁女孩留下遗书吞药自杀
· 25%受调查学生想过自杀 大多家庭原因
· 为求自尊 自缢身亡
· 专家提示:警惕青春期社交恐惧
·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班报名者踏破门坎
· 专家建言:不应过分期待孩子超常优秀
· 孩子的心里话会对谁说
· 专家忠告:对孩子的爱心需要正确引导
· 家庭教育不能只重智力开发
· 从中学就开始失望,早了点吧?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