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与孩子谈"性"色不变 察觉孩子性萌动九大招
2001-10-31    

字体大小:

    10月30日消息:据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对上海、北京、广州、武汉四城市中的3000名11到17岁的在校中学生调查显示,与十年前相比,当代城市青少年的性生理发育提前、性生理走向成熟、性观念更为开放。调查还发现,大众传媒(影视录像、报刊杂志和互联网等)成为影响青少年性发育的最主要原因。面对青少年日趋提前的性成熟和传媒的影响,社会、学校、家长应协调一致,通力合作,把青春期性教育视为一项系统工程。

  而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有影响、最为亲密的成年人,他们对性知识的掌握却不尽如人意,更别说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了。如何关心孩子的性健康,是摆在家长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在心理上会产生性萌动。即从对性的不理解、没兴趣,逐渐变为有兴趣,逐渐感受到了异性有吸引力,而且可能采取还有性爱色彩的行动,例如写情书、单相思或交异性朋友等。父母和老师应该及时察觉孩子的这些变化,正常地加以引导与教育。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应该适时,做早了孩子不懂,做迟了被动,效果也不好。

  ■注意孩子的性生理变化,这是性心理变化的基础。孩子们进入青春期后,身躯迅速地长高长大,第二性征出现,女孩来了月经初潮,身体开始丰满、乳房开始发育;男孩子开始有遗精现象,嗓音变粗了,胡须和喉结开始出现。

  ■孩子开始爱打扮,特别是女孩开始注意发式、服装和其他方面的打扮,对有些女孩来说,镜子变成她们的“好朋友”,她们经常在镜子面前左顾右盼,表面看似乎是在自我欣赏。

  ■学习成绩突然下降,这说明他们的心另有所属。

  ■本来在家里有说有笑,和父母无话不谈,现在变得沉默起来,甚至有时显得心事重重。

  ■对有性爱情节的小说、文章、影视开始感兴趣。

  ■有时会有不明来处的电话或信件,信封上也不写明寄处,只写“内详”等。

  ■在课余时间,孩子出去得多了,有时回家较晚,有时不说明原因,甚至有时说慌。

  ■孩子的零用钱总不够用,向父母要钱常没有正常的理由。

  ■孩子把自己的抽屉上锁,有时偷偷地写些什么,似乎有了什么秘密。

  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后,家长就可以开始考虑实施性教育了,青春期是进行性教育的黄金时段。

  专家建议▲永远不要正式谈“性”郑重其事地谈性注定是要失败的。应该找机会多谈谈跟性有关的问题。

  实施机会教育,重要的是一针见血,而不是长篇大论的演讲。▲性教育不一定是同性别间的事情只要父母对性有正确的认识,母亲可以跟儿子谈,父亲也可以跟女儿谈,事实上,父母双方在一起对子女进行性教育是最好的安排,因为在讨论性和爱的时候,父母双亲是爱和被爱的最亲近的典范。

  ▲性和爱的教育首先应该强调的是“能做什么”不要老是在孩子面前强调“不能做什么”。父母开出一张在性行为方面“能做什么”的清单,孩子反倒产生“听上去很有趣味,我为什么不去试一试”的感觉。在你说出能做的事情(如握手或拥抱与亲吻)时,必须同时说出下列两种不能做的事情:“结婚以前不能性交”和“永远不能伤害另一个人”。

  ▲父母双亲同时施教性和爱的教育最大的危险是父母双亲在性道德和性思想方面产生分歧。如果夫妻两人的意见不一致,就很难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

  ▲性和爱的教育不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教育不要指望进行一次性教育就能使孩子终身“免疫”。孩子能从重复的性教育中了解父母所重视的事情。由于性问题的个别性与隐私性,家庭教育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性教育专家说:性知识是可以通过培训而很快掌握的,并不需要性科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去执教,只要家长注意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就可以教育孩子们。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开放的时代呼唤开放的青春期性教育
· 北京海淀征订教材 初一高一必修性教育
· 女生身心发育亟待重视
· 香港中学生对性暴力警觉不足
· 性教育专家:青春教育交流很关键
· 教育专项调查:性教育学校家庭一起抓
· 性教育调查研究:中学生最关注婚恋教育
· 湖南力保灾后按时开学
· “早开的花朵”挑战迟到的性教育
· 冰城14岁学生知晓3种避孕方法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