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谣时代”
这个时代出了高晓松。
这个时代,有很多人在学校里唱歌,在大草坪上,在闪着烛光的东大操场。
很多人说:那是个“白衣飘飘的年代”。
然而,看高晓松专辑文案的时候发现,他说的“白衣飘飘的年代”是他之前的年代,于是,我想,可能那个年代根本没存在过,也可能它一直都存在于人们心里。
对于那个时代,我了解的很少,只听小卢说,93年的时候,清华曾经有很多乐队,西体的舞会都是乐队伴奏的。别的就不知道什么了,除了高晓松。
“闲着没事干就写歌呗”——高晓松
清华大学电子系,91年肄业,现人在sohu。
92年就读电影学院研究生预备班,准备考研,落榜(当年一个没收)。后去亚视作节目编导。开过广告公司,拍广告、MTV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94年开始作音乐。前年,拍摄了根据自创剧本《青铜时代》改编的电影《那时花开》。
个高,长发,认为自己“挺不错的”。前一阵诸多风波,高晓松似乎又成了媒体的红人,可这个红却红的并不光彩,红到他自己要状告多家媒体对其毁誉。个中原由不想深究,不过,他的知名确实无庸质疑了。既然纷繁的媒体上都可以见到对他的报道,多说无益。
只是有一件事说来有趣,现在的高晓松最深恶痛绝的似乎就是被冠以“校园……”,然而,他的新歌,包括他那部颇具争议的电影又都取材于在这片园子里的生活,颇有些反讽。也许因此,他才去了网站,想在校园之外树立新的形象。
一次偶然,在某网站里又看到他,俨然是一个酷似校园歌手的CAO了。
然而,80年代末的校园乐坛的兴盛远不是一个高晓松就可以代表的,听说那个时候,每年都会有吉他比赛或是校园歌曲的演唱会,就象宋柯提到的“十大创作歌手比赛”之类的。89年的时候,有过一次很大型的演出,在主楼后厅,小卢(卢庚戌,后来的校园歌手)就是看了那次演出,受到了启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