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作者来稿
从评论教育到教育评论
2002-01-04    刘尧

字体大小:

  内容摘要:本文简明地论述了教育评论学研究的意义,教育评论学的学科性质,教育评论学的理论体系和教育评论学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教育评论学 教育评论 评论教育

  近十年来,我走过了从评论教育到教育评论的历程。起初我也与大众一起对教育进行一种纯粹个人好恶的评议,没有理论依据,没有实践考证,只抒发自己的一孔之见。这样评论教育的结果,对教育发展无什么影响,只能渲泄个人对教育的某种情绪。教育发展日新月异、丰富多彩,没有科学的教育评论参与,显然是难以健康发展的。

  一、理性的渴望

  评论教育是一项人类古老的活动,而教育评论却是一个崭新的教育科学话题。评论教育的活动一直存在于人类生活中,只是表现的形式、评论的层次不同而已。我们把用教育理论(思想)评论教育的教育科研活动称为教育评论活动。教育评论活动的开展是有条件的。首先,教育活动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给人们创造了对教育活动进行选择的充分时空间。其次,教育理论要有较充分的发展,形成多种流派,为人们认识和开展教育评论活动提供了相当的理论依据。第三,社会要有相对宽松的政治舆论环境和良好的学术氛围,允许批评并能有效地开展批评。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政治民主、学术自由,教育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教育规模扩大,教育层次齐全,教育形式多样,教育科研受到了较多人的重视,教育理论已从移植转向了创造,形成了许多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学科,学派林立,流派纷呈。在教育这个万花筒前,人们已经是眼花缭乱,不辩良莠,也不知什么是合适的教育? 对个人、对政府、对社会、对未来,究竟什么教育是良好的教育,怎样使教育得到最有效的发展,这已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教育评论(学)就自然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自1995年以来,我承担并主持研究了《教育评论学》项目,其核心就是要通过认识教育评论现象,探索教育评论规律。《教育评论学》专著是该项目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专著在力图从全国和历史的角度揭示教育评论本质特征的同时,注重的主要是现代教育问题,尤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问题。那么,历史所延续下来的和国外的教育评论,将要面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做什么样的选择呢? 首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不排斥教育评论(批评),不会使教育成为一个不能评论的禁区,而更需要教育评论健康成长,发挥应有的作用。那种把教育评论摆到无所作为地位的任何一种做法,都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所要求的。其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并不兼容一切教育评论,不会使落后、腐朽、装腔作势的教育评论有容身之地,而是需要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评论,需要先进、健康、切中时弊的教育评论。那种把西方和历史上腐朽的教育评论推到不应有地位的任何一种做法,都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所要求的。可见,为正确理解教育评论的意义,准确发挥教育评论的作用,有必要探讨教育评论的科学理论。而对教育评论科学理论的探讨,可以形成一门学科,即教育评论学。

  二、感性的跋涉

  教育评论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我认为,教育评论学是与教育理论、教育史并列的一门新兴的、综合的、研究意识形态的教育基础理论学科。

  教育评论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这门学科虽然已经开始了创建,世纪之交已经有一本《教育评论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专著问世,但这门学科的真正完善和成熟尚需教育评论工作者长期艰辛的探索。

  教育评论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教育评论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教育评论学涉及整个教育评论领域的方方面面,内涵十分丰富。可以从不同视角,针对不同范畴建立多部门、多层次的分支学科。

  教育评论学是研究意识形态的学科。教育评论活动的直接结果是鉴别、评判教育文化的优劣,进而对教育界产生社会舆论导向作用;而教育文化本身及其所产生的附着于受教育者身心的精神产品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教育评论学是一门教育基础理论学科。教育评论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教育评论活动的历史、现状、教育评论现象的本质联系,教育评论工作的性质、任务和作用,以及教育评论工作的原则、方法的学科。或者说,它是研究教育评论现象和教育评论规律的学科。教育评论学的对象和任务就规定了它的基础理论性质。

  三、悟性的深化

  教育评论学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建构一个科学的学科体系。为此,需要悟性的深化,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教育评论学的基本框架、基本思路、基本原理和基本范畴。

  如何把握教育评论学的基本框架呢? 作为一门学科需要有一个比较严整的体系,有一个合乎逻辑(即能自圆其说)的学科体系。当然,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有多样的体系。所以,我的研究提出的体系也仅是一家之言。根据该学科的性质,我拟定了由“教育评论学概论”、“教育评论主体论”、“教育评论客体论”、“教育评论过程论”、“教育评论原则论”、“教育评论功能论”、“教育评论形态论”、“教育评论标准论”、“教育评论文章论”、“教育评论活动论”、“教育评论风格论”诸方面构成教育评论学的基本框架。

  如何把握教育评论学的基本思路呢? 教育评论作为教育评论学的对象,包含着极其丰富、复杂的内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是一个矛盾运动系统。在这众多的矛盾中,教育评论主体与教育评论客体的矛盾是教育评论的基本矛盾。从教育评论基本矛盾人手,深入分析其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通过分析教育评论主客体矛盾来揭示教育评论规律。

  如何把握教育评论学创建的基本原则呢? 教育评论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应当遵循的原则很多,这里只强调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教育评论活动既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又是一个概念的逻辑推演过程。要建立教育评论学的学科体系,必须对这两个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统一进行研究,必须把教育评论学学科体系建立在逻辑和历史统一的原则之上。

  如何把握教育评论学的基本范畴呢? 范畴是有不同层次的。该学科的基本范畴是:教育评论、教育评论主体、教育评论客体、教育评论过程。“教育评论”是教育评论学最基本的概念,教育评论学的全部概念又都是由“教育评论”概念中派生出来的,教育评论学的全部判断和推理可以说都是“教育评论”概念的展开。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评论学学科体系,也是“教育评论”概念的逻辑展开,我们如果把这一逻辑展开过程研究清楚并给予科学的理论把握,建立教育评论学学科体系的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也就是说研究教育评论学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找到了。

  总之,由以上的基本范畴、基本规律、基本框架构成了教育评论学学科的基本内容,并使这门学科成为一门研究教育评论主体与教育评论客体的矛盾,促成教育评论过程健康运行的学科。

  四、灵性的训练

  任何一门新学科的创建都要讲究方法,这是对灵性的一种训练。而教育评论学的学科特性决定了它的研究方法(以及叙述方法)也有新的特性。

  任何一门真正的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教育评论学要能成立,也必须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它为一切具体学科提供了一般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运用唯物辩证法去观察和分析教育评论活动中的矛盾,并指出解决的方法,正是教育评论学的基本任务。因此,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对于教育评论学的研究也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也应是教育评论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也是教育评论学的基本方法。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教育评论活动中的各种矛盾,特别是基本矛盾,分析矛盾双方各自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分析矛盾的运动和发展,从而深刻揭示教育评论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把教育评论学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是建立科学的教育评论学的可靠途径。教育评论学在运用矛盾分析法于教育评论活动研究时,不可避免地还要形成一些带有自身特点的具体方法,这有待于进行认真的研究、深人的发掘和及时的总结。具体地讲,教育评论学研究方法有如下特性。

  教育评论学的研究需要采用多学科的方法。教育评论学是一门教育学科,但它一开始就与评论学有了内在的联系。从目前看发展较为成熟的文艺评论学、图书评论学就成为教育评论学的重要参考资料。教育评论学的多学科研究方法,还主要表现在教育科学内各学科都是教育评论的对象,各学科的研究方法亦然是教育评论学研究要关注的方法。

  教育评论学的研究也需要采用多类型的方法。从历史的角度看,科学方法有传统方法和新兴方法的区别。教育评论学的创建仍要大量采用传统方法,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教育评论学的创建决不会局限于传统方法,还要采用许多新兴方法,这也是很自然的。

  教育评论学的研究还需要采用多手段的方法。从现实的角度看,科学方法有定量与定性研究两种基本手段。教育评论学研究将以定性手段的方法为主,适当时来用一些定量手段的研究方法。

  教育评论学的研究更需要用综合化的方法。正如定性的方法需要辅之以定量方法一样,任何方法都不是唯一的,也都需要有相应方法补充。并且,这种补充不是外在的,而是有机的、使多种方法综合起来达到融合贯通的程度,产生相辅相成的效应。无疑,综合方法将使教育评论学研究尽快地走向新阶段。

  教育评论正在从过去走向未来。人们对于从评论教育到教育评论的认识,也正在从过去走向未来。在从过去走向未来的道路上,我们感到,走出过去是一种幸运,走向未来更是一种幸运,一切有幸能够从过去走向未来的学科,都应无愧于历史。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愿意为创建教育评论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附 录

  《教育评论学》简介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刘尧教授历时五年系统研究撰著的《教育评论学》2000年4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教育评论学是研究教育评论现象和教育评论活动规律的科学,或者说它是研究教育评论活动的历史、现状,教育评论现象的本质联系,教育评论工作的性质、任务和作用,以及教育评论工作的原则、方法的科学。教育评论学是与教育理论、教育史并列的一门教育学科。要建立教育评论学的学科体系,必须解决两大难题,那就是建立教育评论学的范畴体系和概念体系,并给予科学的揭示和阐述,使这些概念和范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还要运用这些概念、范畴及其所固有的内在联系,采取科学的方法论证教育评论活动中最普通、最一般的科学原理,从而揭示出整个教育评论活动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评论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从根本上规定了教育评论学的学科性质和范畴。首先,教育评论活动是一种教育科研活动,它的直接结果是鉴别、评判教育文化的优劣,进而对教育界产生社会舆论导向作用;而教育文化本身及其所产生的附着于受教育者身心的精神产品,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可见教育评论学属于研究意识形态的科学。其次,教育评论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评论活动的本质规律,建立完整的教育评论学学科体系。所以,教育评论学也属于基础理论学科。再次,教育评论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教育评论学涉及多个教育领域,内涵十分丰富。也可以从不同视角,针对不同范畴建立多部门、多层次的分支学科(如:教育理论评论学、教育史评论学、教育行政评论学、教育家评论学等),所以,教育评论学又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教育评论学》全书共五章,约22万字。第一章,教育评论学总论,涉及教育评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学科性质、学科体系、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教育评论的性质、作用、目的、特点、形式、分类等内容。第二章,教育评论本体论,探讨了教育评论主体、教育评论客体和教育评论媒体,这是构成教育评论的三大要素。第三章,教育评论原理论,研究了教育评论过程、教育评论原则、教育评论功能、教育评论标准、教育评论情境等基本理论问题。第四章,教育评论实践论,对教育评论形态、教育评论活动、教育评论文章等教育评论的实践问题进行了论述。第五章,教育评论规范论,从教育评论风格、教育评论情感和教育评论品格三方面对教育评论活动提出了一些规范。同时,该书在附录中对教育评论学的基本范畴体系、教育价值与教育评论构成、教育评论学基本概念体系、教育评论学基本概念解释进行了专门的说明,对一门新建学科来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该书是作者1995年首倡教育评论学研究五年来系统研究的成果。该书的部分内容作为独立的研究成果,曾获得陕西省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科学的一门新兴学科的孕育,有助于教育科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助于教育评论活动的健康开展。该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理论的参考教材,也可作为教育理论研究者、教育评论工作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的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其基本走向
· 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
· 魔鬼之床与教育评论漫话
· 教育评论与教育评价的区别
· 论教育评价科学化的方法论原则
· 关于教育评论的几个问题
· 教育评论情境论
· 倡导健康的教育评论
· 教育评论十戒
· 教育评论必须实话实说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