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各地高考
北京2014高考报名时间提前 或与实施新政有关
2013-08-29    新华网

字体大小:

  再过两个多月,北京市2014年高考就将开始报名。记者昨日从北京市教育考试院获悉,明年高考报名时间再次提前,由往年的12月初提前至11月中旬。

  昨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为保证本市高考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北京市招考委决定,对北京市2014年高考报名时间进行调整,即由2013年12月初调至11月中旬进行。这并非北京市高考报名时间的第一次调整。2009年高考报名时间就出现过一次调整,此前高考报名时间一般是高考当年的1月进行,而2009年提前至上一年的12月。当时的提前原因是,北京市自2009年开始进行高招艺术类美术专业统一测试。

  就高考报名时间再次提前,北京市教育考试院高招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每年12月中旬到1月初,北京市高招艺术特长生统测、美术类专业统考相继进行,节奏紧凑,工作环节比较多,将报名时间提前是为了有更多充裕的时间筹备高考。此外,全国大部分省市高考报名都在11月份进行,北京此次提前也是借鉴了其他省份的经验。高考报名时间调整对领取考生须知、体检、填志愿、拿准考证等环节影响不大,学生们按照考试院的通知,按部就班进行即可。

  据研究高考报考多年的高考专家晨雾统计,2013年高考,全国报名时间最早的是福建省,在去年10月;最晚的是四川和西藏,在今年3月;上海等14个省的报名时间集中在2012年11月;2012年12月报名的地区有北京等11个省,其他少数地区在今年1月和2月报名。

  业内人士猜测,此次报名时间与明年高考将实施多项新政有关。据介绍,2014年高考,北京市将允许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报考高职。这些学生报名时,将需审核学生父母是否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是否有合法稳定的住所;是否有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是否已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6年;学生是否有本市学籍并已在本市连续就读三年高中等资质和证件。这将需要一定的操作时间。

  此外,明年高考,北京市艺术学门类又将新增全市统测项目,音乐、表演、编导将实行统测,这也需要筹备和组织时间。明年高考,奥赛国内决赛获奖者不再有保送资格,少数民族等加分分值减少等新政也将实施,统计和认定工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晨雾等业内人士表示,高考报名时间提前还有利于控制加分造假以及高考移民。据晨雾分析,由于报名时需要考生在网上确认是否加分,报名越早,对抑制加分造假越有利,“因为造假也需要时间”。此外,按照往年政策,外地转京户口一般要在高考报名日期截止前落户才有资格参加本市高考,照此来看,今年11月中旬前在京落户者才能参加本市高考,外地转京户口期限又缩短了十几天,时间紧张也将对高考移民现象产生抑制作用。

  北京市高招办昨日正式公布了今年高考的录取结果。今年高考共录取考生58794人,其中,本科生录取了3.7万余人,专科录取了2.1万余人。今年北京市高招录取率超过80%。(记者 任敏)

  (北京日报 任敏)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1193万人 再创历史新高
· 内蒙古:严格高考报名资格审查
· 多省份开展2018年高考报名工作 加分项减少成大势所趋
· 多省份启动2018年高考报名 都有啥新变化?
· 高考报名陆续开始 你家乡报考政策有哪些变化?
· 2018年各地高考报名陆续进行 重要时间点汇总
· 北京高考报名60638人 今年高考录取本科二、三批次合并
· 2017高考报名开始 重庆籍考生不能在外地借考
· 北京:2017年高考报名本周三启动
· 河南高考报名82万人领跑全国 高考作弊正式入刑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