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语言文字 > 语言文字动态
张巨龄:语言要花一生去琢磨
2014-03-19    光明网教育

字体大小:

张巨龄

  编者按

  当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猜灯谜比赛、赛诗会等汉字汉语竞赛节目不断涌现,成为不少人茶余饭后的话题,这给了我们一种“汉语热”的假象。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大学悄然把大学语文课从必修课降为选修,一些家长在孩子汉语还没有说利索的情况下,就让孩子沉浸在各种英语培训和考试中,还有些满腹学问的专家学者却写不好一篇深入浅出的文章。

  当前,汉语语言学习被忽视,已经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问题。那么,当前的汉语教育现状怎样?造成现状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是什么?汉语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就此,我们采访了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回族史学家、原《光明日报·语言文字》专刊主编张巨龄。

  语言的人文性决定着它能诉诸人的精神层面

  一般来说,语言有两个性质,一是工具性,另一个是人文性。从历史上来讲,偏重于强调工具性,往往造成只把语文课当成一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工具。人们很少谈语言的人文性,或者说强调不够,忽略了它对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精神层面的影响。

  从工具性的角度来讲,不管是哪个学科的学生,都离不开书写。文章中每句话怎样写才得体?字与词怎样去镶嵌才合适?这不是一年两年就能纯熟掌握的,甚至需要人们花一生时间去琢磨。

  从人文性的角度来讲,语言是诉诸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在语言阅读的过程中,会因为作者文章当中的各种形象、情节、技艺、纠葛、手法等,感动,甚至震撼人的心灵。比如说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作者笔下的韩麦尔先生虽然只是在教学生法语,但是我们从文章中读到的却是都德写这篇文章时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感,是通过对母语的教学表现出来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大学里是没有《大学语文》这门课的,后来在教育改革中做了填补,因为人们还是觉得,如果不学习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往往在学生的精神层面就有缺憾。从人文性的层面来看,语文这门课,决定着学生将来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改革创新做好语言文字工作
·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新"诞生"585条新词
· 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南京大学举行
·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网络语言?
· 我国36个一类城市的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顺利完成
· 网络技术催生新兴语言学科
· 中国有130种语言在传承 汉语全球影响力第六
· 教育部语用司:校长论坛推中华经典诵、写、讲
· 星际通讯和语言创造成学术界热议课题
· 报告指:本科学生更偏好在线学习 语言、职业课最热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