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师教研究
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构想
2002-04-16    杨开城 李文光

字体大小:

   摘要:在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方面,我国的教学设计理论尚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分析其根源,自身理论存在重大缺陷是主要方面。鉴于此,本文提出了重新构建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构想,并认为应该将针对综合性教学目标的教学决策的依据、实用化的教学问题诊断方法、学习行为的分析方法、学习任务的设计方法和学习环境的设计方法作为构建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问题、教学模式、学习行为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学设计理论被引入国内以来,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一直处于引介、消化国外研究成果的状态,除李克东教授和谢幼如教授提出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理论”等少数研究成果之外,符合我国教学实际情况,真正称之为我国自己的教学设计理论很少。近二十多年实践检验表明,由于缺乏大量的教学设计理论本土化研究的支持,当前的教学设计理论本身存在着诸如逻辑起点错位、解释力不够、只提供教学设计的流程,难以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等多种缺陷。我们深切地感到重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笔者在多年的理论探究和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设计新理论体系的具体构想,旨在抛砖引玉。

   一、 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建构的依据

   (一) 教学设计的概念分析

   这里讨论教学设计概念的目的不是试图重新为教学设计下一个恰当的定义,而是通过对教学设计概念的分析获得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全面理解。

   当前比较权威的教学设计概念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该定义与张祖忻、史密斯、雷根、皮连生、何克抗等专家所提出教学设计概念的观点大体一致,即他们都强调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包括如何编写目标、如何进行任务分析、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如何编制标准参照测试等。这些操作是必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正是这些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化操作程序使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目前教学设计理论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例如,在教学设计的培训实践中,对普通教师进行一周的培训,教师很快就接受了教学系统设计的操作过程和方法,并立即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结合自己的教学写出一份符合教学系统设计要求的教案。教学方案中有了非常具体的教学目标,有了形成性练习题,甚至有了教学流程图。但这仅仅是一个基础,老师们更期望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能提供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分析思路和具体方法,这将是教学系统设计实际应用的关键。否则,教学系统设计对教学的影响就仅仅停留在教师备课形式的改变上。早期教学设计理论过分强调了定义所体现的形式范畴,而忽略了内容范畴。因此,今后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该由重视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向重视解决教学系统和过程中的问题转移。前者可以称为“设计过程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后者则称为“教学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教学设计理论应该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l 各种用于指导、规定教学活动(instructional action)和行为(activity) 的理论,关心的是具体教学问题。

   l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即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系统的设计,包括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和教学设计方法等内容,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关心的是设计问题。  

   (二) 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分析

   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不是教学系统的性质,而是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法;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也不是教学规律,而是如何使实际教学更符合教学规律的方法。那么如何使实际教学更符合教学规律呢?这归根结蒂是个教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所以说,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寻找解决方法的方法。因此教学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提供方法,规定性较强。

   由于教学设计理论主要任务是提供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寻找解决方法的方法,因此它必然是个应用性的交叉学科,也注定不应该成为从某单一基础理论直接推演出来的产物。教学设计的实践离不开系统方法。同时,教学设计也是一门设计科学,设计的本质在与决策、问题求解和创造,因此它的发展植根于教学的设计实践领域。

   二、 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应具备的特征

   建构什么样的理论体系才算是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呢?我们认为一个科学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至少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特征:

   (一) 能在设计层面上集中反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

   教学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是如何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学理论、系统科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设计教学系统的学问。因此它的进步和发展应保持与基础学科同步,并将基础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吸纳到自身的理论体系中来。

   (二) 能体现教学设计活动的创造性

   设计讲求创造。教学设计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教学设计理论应为营造这种创造性提供理论空间。早期的教学设计理论简化了目标、方法和条件之间的关系,构筑了封闭的理论框架,不利于教学设计者创造性的发挥。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应该反映目标、方法和条件之间的多对多的关系,并揭示影响这些关系变化的要素,构筑开放的理论框架。

   (三) 能对教学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早期的教学设计理论对教学现象缺乏较强的解释力,这突出表现在当教学设计者按照理论设计的教学方案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时,在设计层面找不到解释的理由。这时人们往往将失效的设计归咎于教学系统的复杂性、设计者的技能水平低下、设计者教学观念落后等等因素。实际上造成不良的教学设计的最根本原因是教学设计理论没有将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吸纳到自身的理论体系中使其成为可以直接利用的方法性成分,进而造成教学设计理论的解释力不足。

   (四) 能提供发现教学问题、分析教学问题和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教学设计理论有两种设计取向:一种设计取向是从学习理论出发,建构理想的教学系统模型,并按照这个理想的模型来设计实际的教学系统。另一种设计取向是从教学现实出发,分析现有教学系统的现状,发现问题和问题的根源并着手改善教学系统,使之能够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后一种设计取向更务实更可取。教学设计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发现教学问题、分析教学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案的方法。

   (五) 能提供控制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教学设计理论不能只是个系统方法的空架子,还应包含已被证明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方法性成分。教学设计理论中所提供的方法、策略和模式不是单纯的技巧和流程,这些方法性成分必须要被纳入到目标——方法——条件的框架中考察。

   (六) 能提供寻找解决教学问题新方案的方法

   教学设计活动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根据教学问题和教学条件选择解决方案的过程;另一个层次是根据教学问题和教学条件创建解决方案的过程。第二个层次的活动集中体现了教学设计创造性的一面。因此,教学设计理论应提供寻找解决教学问题新方案的方法。  

   三、 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的体系建构

   理论体系包含两方面的问题:内容和结构。内容包含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结构是指内容间的具体联系和组织。

   (一) 基本概念

   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至少应建立在以下几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系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结果、教学问题、学习需要、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结果、学习条件、教学模式、学习任务、学习行为(learning activity)、教学行为(instructional activity)、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学习环境、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和教学设计评价。其中,一些概念是早期教学设计理论(特指以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为代表的风行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西方教学设计理论)所没有的,还有一些概念需要我们重新认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素质教育观念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新观念
· 教学设计理论的新框架
· 中小学综合学习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
· 教学本质特殊交往说论析
· 21世纪中国教学论发展的问题与走向
· 抓好实践教学 办出西京特色
· 异步网络化教学模型设计及实现
· 宁波大学百万奖金重奖教学
· 北京国安学校多样化教学满足学生需要
· 创新网络实验教学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