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教师新闻
袁贵仁:坚持教师教育优先发展地位
2003-09-11    

字体大小:

  全国教师教育工作会议9月9日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就我国教师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表讲话。

  袁贵仁指出,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到2020年要普及高中教育,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高质量教育的关键是高质量的师资,提高师资素质的关键是搞好教师教育。要坚持教师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我国目前有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支撑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基础教育;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我们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前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对教师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更要求教师教育加快信息化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

  面对形势要求,袁贵仁提出了近期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七项重要任务:一是筹划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大计,推进教师教育创新。要努力实现教师教育的6个转变:即创新教师教育体系,实现教师教育从独立封闭向灵活开放的体系转变。创新教师教育体制,实现教师教育的培养培训相分离向教师教育一体化转变。创新培养模式,从定向培养向定向与非定向培养相结合转变。创新管理方法,从直接管理、学校管理向间接管理、事业管理转变。创新教学内容,从单一陈旧的传统内容向现代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转变。创新技术手段,从传统手段向广泛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转变。二是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教师网联计划是教育部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和先行启动的重要项目。我国地域面积大,教育发展不平衡,推动“人网”、“天网”、“地网”的结合,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和其他教育形式的结合,高质量、高水平地培训教师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大事,需要大家的联合和合作。网盟成员要有大局意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来操作。要让全社会相信,教师网联的质量是最好的。各级教育部门要充分认识教师网联的意义,积极参与教师网联的建设。三是实施“国家教师教育基地建设计划”,探索改革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拟在师范大学和有条件的其他高校整合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分批建立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办成专门从事教师教育的新型办学实体和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基地。四是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新一轮继续教育工程要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教师”为特色,本着“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指导思想,结合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推进,实施全国100万骨干教师、1000万名中小学教师的新一轮全员培训。五实施“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计划,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优质服务。在区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基础上,整合教研、教科研、电教等资源,形成多功能的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办成教师接受现代远程教育的工作站和教学点,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阵地和联系纽带。六是实施“教师教育课程与资源建设计划”,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从今年教师节开始,每年组织一次全国性的教师教育优秀课程教材资源征集、遴选、展示活动。七是积极配合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认真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统筹规划,理顺体制,落实经费,改革培训方式,不断增强新课程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拟进入实施新课程的教师,进行不低于40学时的新课程岗前培训,并进行学分认定。要以新课程培训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提高培训水平。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师范处长、高教处长、人事处长等对教师教育的改革创新和《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和研究。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老师和家长,都有说不完的理?
· 尊师爱师 全国各地庆祝第18个教师节
· 贾庆林祝教师节日快乐 号召为教师办实事
· 当你陷入三种师生关系
· 老师是授课机器 学生就沉默封闭
· 青海湟中:垫付学杂费使教师不堪重负
· 湖南一高校执行任课教师公示
· 郴州:“保姆式”教师引起争议
· 中学教师国外留学 体验中外教育差异
· 西藏启动现代远程教育师资培训工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