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农村基教
农村寄宿学校缺钱建校舍 学生心理状况堪忧
2015-08-04  经济参考报  

字体大小:

  一周洗一次澡换一次衣服,爱吃“辣条”,得病了就抗一抗……这样的情况在农村寄宿生中非常普遍。留守儿童已成为农村学校寄宿的大多数,而且他们的住宿条件、精神状况普遍令人担忧。

  辽宁朝阳市朝阳县木头城子镇中心小学有不少孩子住校,由于学生家庭的贫困,生活不易。

  四年级二班班主任于莹介绍,寄宿生小冯去年父母离异,父亲在长春建筑工地打工,将她寄养在叔叔家,而叔叔家靠种地为生,家里还有一个上初中的儿子,没有多余的精力和经济条件照顾她。“她平时住在学校,周末回叔叔家。她平时特别节省,基本吃不着什么肉菜。就连穿的衣服也大都是亲戚家孩子穿完了给她的,连袜子都没有。”于莹说。

  记者和小冯有简短的交流,她说自己一天吃饭花不了五块钱,并且吞吞吐吐地向记者说出了两个愿望,希望能见爸爸一面,还有过生日时能有件新衣服。

  校长张国文说,学校里类似小冯情况的孩子还有不少。全校共有学生651人,寄宿的就有101人。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已成为农村学校寄宿的“主力”。

  据NGO公益组织歌路营的《中国农村住校生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的数量超过3000万人,其中小学接近1100万,初中约有2200万。这里面又有近60%是留守儿童。

  记者采访发现,缺钱是造成农村学校寄宿条件较差的最直接原因。有的县乡连建学校的钱都是从“牙缝”里抠的,而要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已经是勉为其难。

  大部分农村学校的热水供应不足,原因一是设备成本高,二是不适合农村学校使用,例如电压和电路问题。目前,已经有地区出现了用空气能热水器解决洗澡问题,但同样是由于成本的问题很难推广。

  值得关注的是,农村寄宿制学生的心理状况堪忧。歌路营总干事杜爽说,她曾去往甘肃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做调研,当晚同孩子们睡在一起。熄灯铃响过后,孩子们并没有马上安静下来入睡,期间还传来孩子的哭声。“听老师说,因为刚开学不久,低年级的孩子想家。”

  一位基层农村小学老师感叹道:“农村寄宿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都跟家庭有关。我们学校有一半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有的孩子几年见不到家长。还有好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什么都不管了,孩子有的时候给家长打电话都不接。”

  辽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苏子沟镇中学八年三班班主任李良美反映,较为贫困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性格上不像其他孩子那么阳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家庭状况,有时候没有自信。“爷爷奶奶生病了,我就看到她们蜷缩在角落哭,谁也不告诉,老师也特别心疼。”

  杜爽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农村寄宿制学生的学业成绩甚至要低于非寄宿制学生。这样的事实也在提醒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们,以“效率”和“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的“撤点并校”工作尚未达到最初的设想。而这可能恰恰与住校生心理健康水平、住宿环境、营养水平较低、课余生活匮乏、因安全而减少的运动等非课堂因素相关。

  从农村寄宿生这一群体面临的实际问题看,专家认为当前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做好学生住宿条件保障和精神状况疏导:

  一是通过标准化校园等手段划拨专项资金,改善农村寄宿儿童的寄宿及配套条件,让学生在校安心、教师上课舒心、家长在外放心。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等专家建议,从农村寄宿制儿童学业成绩和精神状况并不理想等现象看,今后在开展农村“撤点并校”过程中不宜“一刀切”,应稳妥稳步推进,不可操之过急。一些学生数量不多但贴近学生家庭所在地的地方,如有条件继续办学应尽可能保留。尤其要尽可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再做安排。二是丰富农村寄宿儿童课余生活,将之纳入办学评价中。三是探索为乡村老师提供简单可操作的心理教育内容。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农村寄宿学校现状:建学校的钱要从牙缝里抠
· 外媒:超50%农村娃高中肄业 中国难变发达国家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