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专题 > 校园欺凌
防范校园欺凌决不能“捂盖子”
2017-06-27  中国青年报  杨三喜

字体大小:

  如何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与防控同等重要。这不仅是对受欺凌对象正当权益的维护,也有助于防控校园欺凌,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过程。

  日前,网络传出北京市延庆区一学生在厕所被逼捡食粪便的视频,延庆区教委获悉后立即启动调查程序。经查,视频反映的是一起性质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被侵害人此前还受到索要钱财和伤害身体等欺凌。延庆第二中学已依法依规对涉事责任学生给予了留校察看等处分,公安机关认定7名涉案学生构成寻衅滋事违法行为。

  这起校园欺凌事件曝光之后,延庆教委的反应不可谓不及时。6月24日23点左右传出视频,25日,延庆教委便宣布启动调查程序。延庆教委和涉事学校的处置措施也堪称齐备。25日,学校便表示已经请专业教师对受欺凌学生进行安抚和心理疏导。26日,延庆区教委会同延庆公安分局发布处理情况通报。

  有关部门对于后续处理的态度,一是在调查清楚事实的前提下,依法依规处理有关责任人;二是在了解责任人的动机和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帮扶。此次校园欺凌事件的应对,反应迅速,处置果断,给社会以负责任的交代。

  逼迫学生捡食粪便,其恶劣程度令人惊愕,是对受害学生人格的极大侮辱。比之其他类型的校园欺凌事件,该事件更具有传播性,进而成为一个社会事件。客观来看,它固然提高了社会对校园欺凌的重视程度。但对于涉事的学生、家长以及学校来说,“事情弄大”之后,也造成了更大的伤害,产生了难以弥合的裂痕。

  受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校园欺凌事件难以彻底杜绝,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也是公众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对待校园欺凌事件,首要任务当然是加强预防,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学校要加强法律教育、思想教育、人文教育,并健全防控校园欺凌事件的安全网,以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家庭要强化教育和监护责任。此外,净化社会风气,防止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是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重要措施。

  如何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与防控同等重要。这不仅是对受欺凌对象正当权益的维护,也有助于防控校园欺凌,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过程。一些学校在校园欺凌事件发生之后,不是正视问题,给予受欺凌者及时的援助、心理疏导和对欺凌者应当的教育和惩戒,而是“捂盖子”,乃至于以威胁受欺凌者的方式隐瞒问题。这种方式不仅不利于维护受欺凌者权益,还是对其身心的二重伤害。纵容欺凌者可能导致欺凌变本加厉,乃至于一发不可收。这种和稀泥处理方式,对受欺凌者和欺凌者都是不负责任的,应该坚决反对。

  发生校园欺凌事件之后,正确方法应该是正视问题,及时对受欺凌对象进行安抚和心理辅导,并在调查清楚事件真相的情况下,依法依规惩罚责任学生。

  对于教育者来说,惩罚不是全部目的。欺凌者也是欺凌现象的受害者。反思学校教育的缺失和不足,弄清楚责任学生动机和深层次原因,并不断改进学校的防校园欺凌工作,更是教育者的责任。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人大代表关注校园欺凌 普法教育要形成长效机制
· 校园欺凌:除了说“不”,我们还应做些什么?
· 北京市教委:绝对不能容忍校园发生此类事件
· 甘肃:集中开展校园欺凌与暴力专项整治
· 陈宝生两会答问:解决校园欺凌问题要树立法治思维
·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应加以区分
· 心理专家谈校园欺凌:欺负人的孩子自己也不快乐
· 去年北京对“校园欺凌”审查批捕35人
· 校园欺凌如何筑起法律“防火墙”
· 最高检:涉校园欺凌暴力案 前11月批捕逾千人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