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流动儿童”的暑假生活:回老家,还是留城市
2011-08-01    新华网

字体大小:

  对于往返城乡之间的“流动儿童”和他们的家长来说,暑假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回老家,还是留在大城市?

  在朝阳区黑桥菜市场,几个小男孩在摊位间跑来跑去。他们都是住在附近的外来打工子女,热闹的菜市场成了他们的游乐场。白天,他们或者独自在家,或者挂着钥匙在附近游荡,盼望着父母早点回家。

  7岁的樊雅文暑假留在北京的原因是对老家“水土不服”。从小生长在北京的她,一回老家就闹肚子、发烧,于是家人只好让她留在北京。对她来说,暑假多数时间是在屋里独处。

  “学校对暑假问题也很关心。”北皋中心小学校长绍理田说,因为地处城乡结合部,学校里孩子基本上是流动儿童,每到暑假,就出现孩子没人照管的问题。但依据有关教育政策,公立小学不可以开设各类辅导班,更不可以收费。所以面对处于“放羊”状态的学生,自己实在是心有余力不足,只能做一些安全教育工作。

  “即便是开了托管班,也没人来上课。”在打工子弟学校昌平雨竹学校,黄校长介绍,学校考虑到有暑期托管的需求,曾经开设过托管班,但因为收取一个暑假200元的基本费用,家长都不愿意送孩子来。“这个费用已经是最低的,如果是免费的,民办的学校又实在开不起,所以也只好停办了。”

  樊雅文的妈妈说,即便有托管班,如果不是离家很近,也不愿意让孩子去。“我们刚搬了家,孩子也转了学,对周围的环境很不熟悉,怕不安全。”实际上,因为住在城乡结合部,很多家长都担心街上车多、人杂而希望孩子待在家里。

  对于多数打工者来说,把孩子“送回老家”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绍理田介绍,在北皋中心小学的700余名孩子中,有一半到三分之一暑假期间会被送回老家。开学后老师发现,孩子假期全都疯玩了,有的连作业都写不完。绍校长说,这个年龄的孩子,一旦离开父母就成了“脱笼的鸟”,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往往开学以后,教师们要花上一个多月的时间给孩子“收心”,调整状态。

  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分析报告显示,在北京市外来人口中,6到14岁的外来学龄儿童为24.9万,全市常住人口中,6至14岁学龄儿童为88.8人,外来学龄儿童占全市学龄儿童的近三分之一。

  长期关注流动儿童教育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周皓表示,“暑假综合症”是流动儿童课外教育缺失的集中表现。因为经济条件较差,他们很难和城市里孩子一样参加夏令营、兴趣班等商业性质的暑期活动,所以无论呆在哪儿过,都因缺少安排而显得乏味、寂寞。在目前的学校、家庭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应该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

  周皓表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城市“流动儿童”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目前存在的公益活动远不能满足庞大的流动儿童群体的需要。要想解决暑期托管问题,本质上是要让外来务工人员融入社区,让他们的孩子与本地孩子一样,成为社区的“小主人”。

  (记者 赵琬微)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存短板 随迁子女异地中考需求强烈
· 流动儿童:移居的城市易居否?
· 面对"难贵乱"现状,流动儿童入园机会在哪里?
· 中国流动儿童艺教资源严重缺失 专家吁政府关注
· 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凸显 冀教育资源均衡化解题
· 上海15万流动儿童将享免费学校健康服务
· 千名流动少儿生存调查:心理问题检出率达30%
· 河南郑州将建立五大关护网络关爱留守流动儿童
· 中组部等七部委河南调研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
· 中组部等七部门下发通知开展关爱流动儿童工作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