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中外交流 > 中外交流动态
BBC纪录片中式学校引热议 中国教育模式过时了?
2015-09-01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中国的教育模式真的过时了?

  中国老师带领的英国“试验班”以考试平均分约10分的优势获胜,这一结果为BBC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式学校》(以下简称“《中式学校》”)画上了句号。在节目的设定中,中式教育似乎赢了;但在现实中,这个节目引发的关于中西方教育孰优孰劣的讨论还在持续发酵,难分胜负。

  当然,这样的比较很难有明确的结论,但这场大讨论至少让我们对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有了更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对于中国教育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方向或许有所启示。

  焦点一: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有时候是“过”了?

  “应试”是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关键词,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夏谷鸣这样认为。

  为了“应试”,中式教育强调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本标准化,教师专业化,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强控制。

  夏谷鸣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办的中英教育沙龙上说:“有个德国学生到我们学校交流,发现我们的学生会说七七四十九,他当时很惊讶地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夏谷鸣讲到这儿时,现场观众哄笑起来。

  没有人否认掌握基本知识对孩子多有裨益,但参加中英教育沙龙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和学者普遍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未必过时,但有时候是“过”了。

  《中式学校》里中国老师采用“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授课方式,系统性强,进度快,但同时也被中外教育界人士诟病。作为一线教师,北京101中学副校长熊永昌有点“抱不平”,他说:“我们现在也不那样上课啊!”

  除了授课模式,中式教育对学生的管理方式也遭到了质疑。片中英语老师李爱云一脸严肃地说,“别说话,听我说”,“不要问问题” ,给人留下中国老师对学生“高压”的印象。对此,熊永昌解释道,老师可能是想表达“别说废话”的意思,熊老师自己的课堂实际上也很重视互动。

  对于熊永昌的“抱不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的说法是:中国绝大多数学校还达不到你们学校的水平。

  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夏谷鸣曾重金请来外国老师给中国学生授课。他说,中国学生也不习惯,反映外国老师比较“水”,因为他们并没有BBC纪录片中数学老师邹海连那样“成体系”。

  “有一天我把一个外国老师叫到办公室谈话,说学生反映他讲课不系统。他很诧异地问我,‘为什么讲课要成体系?课本已经非常成系统了,我要做的就是辅助孩子们学习。’” 夏谷鸣说,他突然明白了,有时候孩子的成长要靠“自学”。

  《中式学校》的学术顾问阚茜也认为,中国整体的教育模式正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逐步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

  在BBC准备让英式教育向中式教育取经时,英国《卫报》评论援引学者赵勇的观点称:中国人正涌向相反方向。该评论文章说,他们想知道为什么他们的学生或许很擅长死记硬背但后劲不足。中国家长渴望在中国建立英式私立学校。中国学生塞满了美国和英国大学。他们可以看到,在充满活力的经济和极其开放的社会里,被迫的、机械竞争的教育从长远来看无法带来创造力或幸福。

  “世界教育的趋势是中国在向西走,从纪律走向民主、灌输走向讨论;西方在向东走,注重纪律与评价。”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在看完这个节目后评论道。

  朱永新认为,衡量教育水平的首要标准是看教师与学生能否拥有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他在博客中写道:所谓幸福,就是让师生双方都能享受课堂、享受教育带来的智慧挑战,享受学校生活带来的不断成长。所谓完整,就是师生双方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不断成就自己,能把个性培育为特色,成为最好的自己。为此,学校就应该成为一个汇聚伟大事物的中心,不能够首先关注分数,关注考试,关注文化课程,而应该更关注心灵的成长,关注个性的舒展,并为之提供更丰富多元、更生动有趣、更透彻深邃的课程体系。

  谈到幸福的教育生活,有人用美国的瑟谷学校举例。欧美国家中不乏有以“做着自然而然之事”闻名的学校,比如瑟谷学校。他们根本没有固定的课程,学生完全自由掌握自己的时间和学业,学校完全尊重个人的兴趣和发展需求。然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社会学者房莉杰认为,评价教育体制,还要看它的可复制性,看它是否可以推广到全社会去。

  专门研究中英比较的学者王璐认为,在中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考试选拔是实现社会流动的有效通道。近些年中国也在不断进行高考改革,希望可以建立更加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机制。

  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认为,中国人“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的思想根深蒂固。在讨论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是否过时的同时,国人也该思考,我们传统教育的价值观是否过时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人工智能时代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模式?
· 江西:“互联网+”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 重庆沙坪坝:互联网+教育 开启教学新模式
· 青岛:启动“三创”教育 中小学全开“3D打印课”
· 评论:“差生创业”源于教育模式错位
· 海归教师"洋为中用"改进教学:他山之石可攻玉
· 徐匡迪:僵化的教育模式和科技机制急需改变
· 大学教育文理割裂严重 狭隘专业教育模式太功利
· 90后大学生彰显网络时代特点 挑战传统教育模式
· 朱永新:未来学校将变学习中心 有15个变革可能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