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徐匡迪:僵化的教育模式和科技机制急需改变
2009-11-23 科技日报 张晶

  “重复、重复、再重复,单纯重复老师教授的知识,这样的教育模式培育不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在研究单位里,祖孙三代同聚一堂,甚至四世同堂,这样的管理机制很难让科研人员突破祖师爷的框框。”11月20日下午,在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举办的“面向未来系列科学讲座”上,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作了题为“面对科技发展新趋势,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专题报告。他指出:僵化的教育模式和科技机制已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障碍,急需改变。

  “科技教育比自然资源更重要。”徐匡迪举例说,韩国资源十分缺乏,巴西是一个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上世纪70年代,韩国、巴西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韩国成功转型,经济持续增长,巴西经济则陷入停滞。2002年,在韩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巴西仅为2603美元。

  从更大的范围来看,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拥有全球1/3至1/2的自然资源。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自然资源拥有量虽不到全球总量的1%,但却很富强。徐匡迪指出,“发达国家R&D投入占全球的86%,技术转让许可证收入则占98%。他们靠技术来赢得市场,赢得经济发展的动力。”

  徐匡迪认为,近些年我国在科技和教育上的投入逐年增长,也在科技教育发展、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是,要进一步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还必须下决心解决两大问题。

  “在基础教育中,老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创新精神方面仍显得有些不足。”徐匡迪说,怎样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目前,我国的科研机构是固定的。科研人员很少交流,他们在思想上也缺乏沟通。这种凝固的或半凝固的科技机制应当改变。”徐匡迪认为,解决创新人才问题的关键是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体制创新,建立开放式、人才自由流动的科研机制,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必然会促使创新人才不断涌现,推动创新人才充分发挥作用。

  此次“面向未来系列科学讲座”是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成立2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之一。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