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是严谨治学的意识。长期以来,思政课在高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这门课被看成万金油、重复课有关,也与个别老师的应付态度有关。严谨治学就是要从强国人才素质要求的角度,从培养学生主流价值观念和批判性思维的角度,严格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把教材体系变为教学体系的科学性、板书的合理安排、教学课件的设计、课堂用词的选用、课堂气氛的渲染、教学案例的选取等等。
第五是不同于专业教学的教学意识。思政课与专业课最大的不同,是在比专业课少很多的有限的学时里讲述相近的内容。如历史专业的中国近代史(1840-1919年)和现代史(1919-1949年)需要两个学期且每周四学时。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则要在30学时中讲完1840-2011年的历史。因此,具体史实的小而全介绍和重大事件罗列的大而空侃谈,都不是科学的教学方法。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主要的是取典型历史事件阐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规律,引导学生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些重大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
另外,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意识,是一个操作层面的话题,也是一个岗位责任的问题,要从岗位职责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和养成一定的学术习惯。
一是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当前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境内外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渠道也对学生产生多元影响,教师及时的正面引导和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施之以他们乐于接授的教育形式和教学话语,对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帮助。一旦形成不了良好的教学互动,即使理论水平再高、知识再渊博,也不一定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学效果也会打折扣。
二是结合教学提出科研命题,又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之中。科研是教学的基础,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得好:其一是有些教师不能及时从自己研究生期间的专项研究中走出来,教学科研两层皮,使得科研成果无法用于教学;其二是有的教师固执于教学技巧的改进,重教研轻科研;其三是有的教师深入研究教材不够,不能从教材的写作目的、章节设计、材料选取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从教学中发现研究课题的元素,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深入和质量的提升。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党委副书记 周志成)
相关专栏>>基教研究:课程研究 教学研究 综合研究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英语教学 其他学科
>>教育研究:综合研究 教学研究 教育思想 高教研究 学前研究 师教研究 就业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