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2006年,按照我国经济发展的5年递进周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十一五”建设时期。而作为与经济建设紧密配套、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的信息化建设来说,同样进入了一个新的建设周期。尽管一些“金字工程”和行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并没有按照国家经济建设的5年计划去划分周期,但我们依然可以发现,经过多年的建设积淀,在2006年以后我国各部委、行业信息化在建设动力、建设方向等方面已经有了不少潜移默化的变化。
在1月20日“2006政府、行业应用工作会议”上,72位部委、主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专家共同对目前的信息化建设成就和“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探讨。会后,我们还对10多家国家部委、行业进行了跟踪采访。从总体来看,展望“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将全面进入主流业务的信息化建设阶段,实现了从技术驱动到业务驱动的跨越,从独立建设到协同共享建设的跨越,从缺乏统一指导和规划到有了制度化保障的跨越,但同时也有一些问题仍然未能明确,如信息中心定位问题、信息化绩效评估问题等等。此外,在各部门、行业的信息化投入上也需要一些整体协调,警惕由于信息化的放大作用而带来“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
业务需求成信息化驱动力
在经历基础设施的大规模采购阶段、单一业务系统的探索建设阶段之后,从我国整体信息化来看,将在“十一五”期间全面进入信息化的最核心内容——主流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实际上,这样的变化也意味着“信息化的普及认识”阶段基本结束,人们对信息化所带来的效率提高等作用已经不再存有怀疑,“改变原有的手工工作模式、应用计算机来操作业务”已经成为了共识,这也让信息化建设真正告别了以往的“技术驱动”模式。“‘技术驱动’也是信息化普及时期的不得已手段——在大家都不了解的时候,你只能通过展示技术应用的先进性来吸引人们的关注,进而让他们慢慢熟悉。而人们普遍了解信息化之后,建设方向自然就会回到‘业务为主导’的正确方向上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局王德进处长这样表示。
在“十五”期间,随着信息化认识的深入,许多部门已经出现了“业务驱动”取代“技术驱动”的现象。只是由于不同部委、行业的主流业务对信息化的需求度不一致,导致了信息化普及过程长短的不一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各部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总工程师顾炳中认为,按照信息化推进速度我国各部委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数据业务是其主流业务的部门,信息技术对其效益作用明显,如海关、银行等,它们的信息化水平最高;二是一些具有行政审批等特殊服务职能的部门,信息技术能提升其对外工作效率,如社保等,它们的部分业务有了较好的信息化应用;三是以内部办公为主要职能的部门,由于信息技术作用并不明显,其应用水平也不高。
从以上划分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是业务需要,而非技术进步,成为当前我国部委、行业信息化的原动力——不仅仅是有钱、能买最新设备的部门走在前列,而是信息化真正能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部门名列前茅。应该说,在“十一五”期间,围绕业务发展而推动信息化进程成为了所有信息化建设者的共识,而“通过信息化让工作更简便、轻松”也是所有工作人员的共识。只是由于主流业务的方向不同,导致不同部门对信息化的关注方向有较大差别,例如以上提到的第一类部门可能涉及到数据整合与开发利用、社会化服务等深层次,而第二类部门还需关注业务流程重组,第三类则在加大计算机应用的同时关注个性业务应用。
协同与共享成建设主基调
“信息孤岛”,这是“十五”期间我国各行各业在总结信息化问题时,提到最频繁的一个词。究其原因,则是在信息化建设的探索阶段,许多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要求,建立了一系列为自身服务的应用系统、数据库等等,但由于相互之间的技术标准、行业标准、基础标准等不一致,导致各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共享,各部门的应用只能集中在局部,而不能扩展到全局。
整合,这也是“十五”期间针对“信息孤岛”问题时被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一些信息化进展较快的部门,例如税务,对各种已建的应用系统的整合成为了一个最热烈的话题。而在信息化进展慢一些的部门,已经在考量是否停下刚建不久的独立系统,改为从全局出发重新建设。甚至,在一些起步晚的部门,如一些地方政府,从信息化建设之初就开始基于信息共享来实施。
整合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同时也意味着整体成本的增加和人力浪费。正是有了这种痛苦和无奈,在“十一五”期间,无论是各级政府,或是各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时的全局性有了大幅提高。以电力行业为例,国电信息中心企划咨询处处长辜体仁总体分析,“整合是重点,各电力企业一方面要建设自身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另一方面也重视与其他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实现与外部的高效协作与信息共享。”而在政府部门,这种协作与共享的趋势更加明显:按照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要求,行政审批等服务行为得到强化,而这些项目都是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有效协同工作,因此在下一阶段的信息化建设中,与其他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成为许多部委的建设目标之一。
从导致“信息孤岛”的原因上看,还有管理体制、标准等方面的问题,在“十一五”期间也不可能完全得到解决。但无疑,对信息共享和协同共享的认识将会让每一个建设者找到正确的方向,例如,体制问题难解决,但在技术上选用标准接口、设置信息共享平台等方法都能为实现共享奠定基础。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