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网络推出“融资租赁”商业模式,化解资金难题
“教育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教育信息化改变一代人的命运”,但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资金短缺始终成为一个瓶颈问题。鉴于我国教育信息化资金流向的明显变化,部分地区客户采购资金暂时不足,作为美国华平投资的国内最大教育软件公司—-浙大网络,今年将引入国际通行的“融资租赁”模式,帮助教育主管部门摆脱长期困扰着的资金难题。
我国由于缺乏理论研究,消费观念落后,信用环境较差,对融资租赁认识滞后等原因,对“融资租赁”方式较为避讳。其实融资租赁作为非常有效的金融工具,在国际上已经通行了五十多年,它通过特定程序在短时间,低成本地把资金和物品紧密结合起来,在促进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竞争力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融资租赁以其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魅力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于一体的新型产业。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具备了采用“融资租赁”模式的条件。基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实际建设中软、硬件投资大的特点,“融资租赁”形式,不仅缓减了资金问题,而且由于整体规划、统一配置和实施,可以避免以往建设中出现的重复投资现象和信息孤岛的形成,以实际应用为核心,最大限度地节约投资。
融资租赁条件是:沿海县级及以上行政单位,内地地级市、百强县或人均GDP在全国平均水平的普教行政单位,或者学生规模在7000人以上的高校,都可以提出申请。
根据融资租赁机构要求,教育局向融资租赁公司提供代码证复印件、上级机构对该项目的批文、资金来源及还款计划、项目清单等相关材料和证明。租期结束,教育局可以获得城域教育网的所有权,也可以让融资租赁公司将设备回收。
导入融资租赁的商业模式,将教育主管部门从资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没有任何推辞地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任务,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提高了国内教育信息化开发商的积极性,实现了整个教育信息化资金流的良性循环。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