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坎昆观察:中国为什么要“始终坚持”?
2010-12-02 中国网

  据美国《纽约时报》11月23日报道,解振华表示,只有在西方国家同意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的前提下,墨西哥气候变化大会才能够成功。这一立场反映出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的一贯观点,即从很大程度上来讲,他们不用为气候变化负责——他们认为气候变化是西方国家数十年来的环境污染所致——因此对于该问题的解决,不用起带头作用。在各国谈判代表努力调和两大阵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时,中国气候变化首席谈判代表发表的这一强硬言论凸显出,各方代表在坎昆会议上还将面临挑战。

  这是国际舆论对中国最新的批评之一。事实上,中国不断地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误解、歪曲和指责,究其原因,有个别情况是恶意的,其他大部分是因为不了解中国“为什么”。

  比如,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和合作中,中国始终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始终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始终坚持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定位,等等。这些“坚持”背后的原因和道理何在呢?

  中国政府的一些文件和长期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谈判的官员解振华和苏伟在不同场合都谈到过这些问题。

  关于《公约》、《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坎昆会议前夕,于2010年11月推出新版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2010年度报告),对这个问题做了最新的解释。

  《报告》认为,《公约》和《议定书》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框架和法律基础,凝聚了国际社会的共识,是落实巴厘路线图的依据和行动指南。而巴厘路线图则要求为加强《公约》和《议定书》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应该确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减排承诺期的进一步量化减排指标,并就减缓、适应、技术转让、资金支持等做出安排。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