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高校开设热门专业一窝蜂怎能象牙塔里"闭门育人"
2013-05-20 民日报海外版

  “699万”,今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规模之大史无前例。面对2012届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四成的数字,去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无疑更为严峻。10多年来的大学扩招使大学生人数成倍上升,然而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却未能与时俱进,没有跟上多元发展的社会步伐。多年来,诸多大学为满足扩招需求,大量增设诸如新闻传播、国际金融、法学等热门专业,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遭遇求职“冷门”。如何适应经济发展进行高校院系专业设置?本报就此专访了北师大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洪成文,就中国现阶段高校院系专业设置弊端进行探讨。

  盲目追求“综合型

  虽然教育部制定和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明确表示,高校设置专业要综合考虑社会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但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洪成文介绍现阶段中国高校院系专业设置时指出,我国高校专业设置还处于“知识本位”、“逻辑本位”阶段,即偏重知识和理论的传授,缺乏应用和实践的指导。例如,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是生物科学专业下属的两个方向,前者重理论研究,后者重应用开发,生物技术方向就比生物科学方向薄弱得多。这样的偏重一方面反映出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缺乏与市场的接轨,惯于在学术的“象牙塔”中“闭门育人”,没能真正接近社会,做足功课,调研社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另外,由于理论基础学科相较实践应用学科成本投入低,操作便捷,许多高校在追求建设“综合”型大学的“吸引”下,纷纷增设的诸如“法学”、“金融”等专业,导致类似专业遍地开花,而质量却参差不齐,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将盲目跟潮的择校生推入从业难的境地。专业设置偏重也间接反映了当下企业的心态——对高校信任度低。当政策红利大于科研投资红利时,企业更倾向于以短期的政策为风向标实现盈利,而非进行高校科研投资。

  一面是没走近企业的大学,而一面又是不愿走进大学的企业;一面是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而一面又是招不到适合大学生的企事业单位。这样的矛盾让困于“象牙塔”的大学亟须擦亮双眼,放眼社会需求,企业也需从长计议,联手高校,告之所需,以实现真正的双赢。

  自主权停留在嘴上

  中国高校院系专业设置和调整,实行的是备案和审批制度,由教育部进行统一管理。1999年开始实行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去年10月,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落实和扩大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减少专业设置的审批环节,将原规定由高校主管部门审批的专业,改为高校自主设置。然而在实际操作上,洪成文指出教育主管部门仍扮演着多重角色,为保证高校专业设置承受最低风险,对高校专业设置过度进行行政干预,导致高校专业设置刚性太强、韧性不足。“高校办学自主权”也往往停留在口头上,很难办出自己的特色,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行政之茧”的破除,有待政府切实转变职能,在宏观上对高校予以指导,专业设置方面,实现政府宏观调控、学校自主自律、社会监督引导相结合。在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方针和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设置,办出自己的特色,接受社会的检验。

  岂能两耳不闻校外事

  高校专业设置必然存在多方博弈,不可一蹴而就。洪成文指出,专业设置需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首先,高校作为专业设置的主体,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的需求间接地反应社会的需求,高校需要调研学生期望在大学校园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尽量予以匹配,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同时,考虑是否设置一门新的专业或是取消某一专业,需要审视社会需求,即便企业对高校教育投资信心较弱,高校自身应走出第一步,主动与相关行会沟通,了解人才市场行情,变被动为主动。当然,高校也要结合自身办学条件,不能老跟风跟潮,扎堆设置雷同专业,也不要好高骛远,过于追求建设研究型大学或综合型大学。站在国家的宏观立场上,对一些基础偏冷门学科要予以保护,对国家有重大需求以及关乎未来科技发展的行业领域,要有前瞻性,在专业设置上也要紧跟步伐。

  专家评说

  大学毕业生为何就业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没有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另外一方面就是专业结构不合理,一些专业已没有那么多需求了。现在专业设置雷同,一个学校跟1000个学校一个样,看几个学校跟看一个学校一样,这跟进超市一样办大学设置专业能行吗?

  娄源功 河南大学校长

  如过分强调就业率,大学必然狠抓就业,甚至不惜将毕业年变为就业年,让学生去实习或找工作,大学教育将严重缩水。大学有不同定位,985高校、211高校应该实施精英教育,以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教育学校则以就业为导向。如用就业率评价大学办学,无疑将把学校都变为职业培训所。实践证明,将就业率与大学专业“生死”挂钩,并没改变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反而催生了就业率造假,况且就业率与专业好坏本就很难挂钩,也会使学校在追逐热门中迷失办学方向。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高校的专业设置应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自身学科发展的需要进行主动调整,而不是以就业率为标准进行被动调整。政策应该对综合类院校、专业院校、高职院校等进行细分。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高校,应该面向社会需求,紧紧抓住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李振宇 天津大学招办主任

  有很多学生手里拿着各种证书,看似很全面,但实际上进入工作中就一片茫然,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在知识和能力积累上针对岗位工作有充分的准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大学人才培养上的缺失。

  雷朝克北京同方鼎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经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