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2010教育盘点——“卓越计划”启动
2010-12-07

“卓越计划”启动:造就卓越工程师

  事件回放:

  “拥有最好工程人才的国家占据着经济竞争和产业优势的核心地位。”美国工程院院长查尔斯·韦斯特如是说。

  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工程教育大国。如何能够让中国的工程师“卓越”起来,已成为工程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卓越计划”实施的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将适度超前培养人才;实施的层次包括工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培养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等多种类型的工程师后备人才;实施期限为2010年~2020年,参与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要达到10%的比例,全日制工科研究生要达到50%的比例。

  点评:

  天津大学校长龚克指出,要使今天的大学生成为将来的“卓越工程师”,必须打牢综合素质基础。

  龚克认为,所谓“卓越”就是素质高,要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中结合工程人才的特殊要求来确定“培养要求”;其次,必须形成开放的培养体系,向社会开放、向世界开放;最后,必须突破评价瓶颈。

  教育部副部长陈希指出,产学研结合是工程教育的本质要求,高校要从学校的内部培养走向开放的校企合作培养。

  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心目中的“卓越计划”有一个关键词——实践。“实践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经验、把学到的知识与社会需求对接,而且能够触动学生心灵,使其产生开拓创新的激情。经过实践历练的学生拥有的是活的能力,而非死的知识,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中国工程院院士左铁镛坦言:“工程教育普遍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一直是困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多年的难题。”

  左铁镛表示,过去,我们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深受苏联、美国以及德国等诸多国家的影响,现在我们更需要在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的同时,主动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讲,实施“卓越计划”,不仅是工程教育的事,更是中华民族振兴大业的需要,需要科技界、教育界和企业界携手合作,共同应对。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