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上午9时,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创新中国--官、产、学、研和合发展”。当天下午,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栾恩杰在京西宾馆会议楼一层第一会议室做题为“积极探索与实践建设创新型国防科技工业”的主题报告。
以下为文字实录:
很荣幸向各位介绍国防科工委的情况,创新已经是我们国家非常热点的一个词。同志们都在议论、也在思考,都在探索和实践。作为国防科技工业来看,我们怎么理解国防科技工业的创新,我们怎么认识,怎么实践,对这一题目向各位专家进行介绍。
我讲三方面内容:在对抗和竞争中创新,国防工业发展的本质属性;建设创新型国防科技工业,努力构建五大能力优势;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与实践。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取得了辉煌成绩。我们曾在积极艰苦的情况下,获得了两弹一星为标准的巨大成果。进入新的时期依托自己的力量,成功实现了再可放电,初步形成了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新的装备体系。以民营传播为重点的现代化跨越。可以说一个现代化国防科研生产体系开始形成。
回顾50多年的历程,国防科技工业围绕鲜明的发展主线,我个人认为,这个主线就是自主创新。我们都知道,创新是指那些推出新的不同寻常的东西,既首次发现一些新的原理,产生一些新的发明,或者说设计生产出新的产品。对国防科技工业来说,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弥补我们国家的空白,我认为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创新。这是因为,对我们国防科技工业来说,世界上最前沿的技术、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我们除了自主研发,没有其他途径可以获得。赶超世界现金水平,过去一直是我们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创新的主要动力,也是一个方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十几年来的大发展,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的前沿上。本世纪头20年,我们不仅要继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且更多依靠自己的发明创造,争取在若干领域实现重大发展。
结合国防科技工业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我最大感受,自主创新是我国国防建设的必由之路。坚持自主创新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胜利之路、辉煌之路。
第一,在对抗和竞争中创新,是国防工业发展的本质属性。
军事领域对于对抗竞争是激烈的领域,是最具创新活力也是最具要求,必须创新的领域。市场竞争的失败带来的经济损失,而军事斗争那是生死的比拼,因此军事能力建设就是要力求获得课题自身的攻防的优势。在现代科技条件下,武器装备发展就是要不断追求技术的领先、再领先。作为其物质和技术基础的国防工业,则必然瑶池需地创新再创新。创新,事关军事斗争的成败,事关生死存亡。几十年来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军事能力的建设越来越成为一场科技水平的比拼。比如说战术导弹的发展,战术导弹在上世纪50年代以来,众多国家相近发展,以及舰军、坦克等战争过程中,对于技术的换代大幅度的提高。远程的定位、精准的打击能力,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隐身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应用。出现了F117隐身攻击机,从97年开始成为美军打击的重要装备,成为打击对方的首选装备。他从学术发展领域来讲,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装备领域。比如说核潜艇的对抗优势,美苏竞相降低核潜艇噪声,噪声等级从最初的150分贝降到了50分贝。美俄导弹防御系统技术的竞争,促成变轨、分导、诱饵等技术的创新发展。科技的比拼,不仅仅直接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创新发展,而且导致了战争形态的变化。总结近20年来,美国主导的局部战内,从91年看到,海湾战争的战争形态迅速信息化的演变。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那样,随着高薪技术,尤其是信息化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一场新军事变革蓬勃兴趣。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军事技术形态出现了又一轮的“时代差”,这种“时代差”使技术落后的一方不仅被动捱打。北约完全掌握了指控权,战争之初南联盟也曾动用过飞机进行过抵抗,但只要升空,基本上被击落,使南联盟空中力量无法施展。地面力量也因为兵力部署在千里之外,根本见不到,而无用武之地,在伊朗的战争中有300多家战机,他们不是美军的对手,为了保持实力,把这些飞机全数保存起来。战争期间,伊朗的全局完全处在于美军的的监控之下,只要离开战场,就会遭受到美军的袭击。继续抓紧实施以军事转型为主要形势的新内容。依靠先进的技术,夺取军事优势,主要是促使军事竞争的重点明显向科技领域前移。
例如美国国防技术的重点已经转到了科技领域牵移,01年到07年美国装备研发采购的年度投资从1000亿美元上升到了1800亿美元,是现行的研发和采购的计划总额达到了1.5万亿美金。其中研发投资额高达到达43%,目的是要在关键技术领域掌握军事优势。
国防工业的创新,是国防科技比拼核武器装备创新发展的根本。在新军事变革的条件下,国防工业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威慑力。有了这三件对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战略的威慑,你不听话我仍一原子弹,或者派远程轰炸机,或者派潜艇到你家门口,他认为这三件进攻性的武器是威慑三角。明年已经把这个概念转变了,把这三件产品放在一个角,这是战略战术的打击力。同时有一个角落是防御体系,在攻击别人的同时做好自己的防御。还有一个是基础能力,这个基础能力表现在国防工业,他头一次把国防工业的发展、现状、能力作为国防的力量,作为国家的威慑力。这是美国也是世界上首次把国防工业作为一支战略力量,使工业能力和作战能力的链条进行连接。通过创新明确的响应科技领域的发展。主基调是创新发展,目的是激发承包商和供应商创新的积极性,发觉高新技术的军事应用潜力,加快技术向战斗力的转化。英国乃至整个欧美,把整个国防创新工业活动作为促进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增长投资,加强基础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求工业界加大对国防科技的投资力度,增强本国国防工业的创新能力。国防科技工业必须跨越发展,才能满足机械化和信息化符合发展的需求。决定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我们不能把国防的机密放在别人的基础之上,历史的经验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最先进的武器我们是买来的,先进的武器相关的技术我们也是买来的。
二、建设创新型国防科技工业,必须构造五大能力优势。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面向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都是他的核心使命。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重视国防科技工业,以及在科技发展当中的作用,摆在重点发展的重点。国防科技工业必须把自己打造成创新性的产业群体,当前的情况下,我国国防科工业的整体水平与世界水平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特别是经过近十年来的高速发展,在人才队伍、科研设施、科技水平等方面,具备了主要依靠自己创造、促进发展的基本条件。我认为作为一个军科结合的前提,建设创新型国防科技工业,从根本上说是要构建适应新时期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战略性产业国际竞争的新的能力优势。
创新的本质是首创,首创不仅是原始创新的目标,也是集成创新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灵魂。更多地发现新的原理,更多地发明新的技术,更多开发新的工艺,形成属于我们自己首创性的科技。形成属于自己的首创性科技成果,不断研制出满足国防建设和产业竞争需要的创新性产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国防科技工业科技资源优势。
广泛的技术辐射能力,现在的军事需求历来是拉动最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国防领域历来是前沿高新技术的重要发源地;国防领域现金技术向其他领域扩散,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现在广泛使用的压水堆,核能发电站原于潜艇核动力技术。GPS源于军用,现已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英特网的维形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发的一个军用计算机网络,上世纪80年代推向市场,现在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对经济社会的进步也产生了全面的影响,另国防科技资源和水平领先的优势,不断地向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输送现金的产品、技术、经验和人才,带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是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发展的社会责任。
快速的需求相应能力。要求快速能动地相应国防建设核战争的需求。信息化战争持续时间大幅度缩短,对国防工业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时敏性。时敏性要求对国防科技工业也是一样重要,时敏性有三层次的理解,一个是将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迅速应用到武器装备中去,缩短研发周期。过去说十年磨一难。二战期间对战争需求做出快速反映,使战争中出现的新问题在战争进行期间就能得到解决。在伊拉克战争开展前,美国络马公司仅用11天时间就完成了GPS-2R-9卫星的校验工作。美国正在研究一种创新性的技术,目标是在6天内根据需要要组装一颗卫星,这一计划将于2009年实现。三是具备丰厚的雾气装备技术储备,以及相应的设计、试验、制造、生产管理能力,实现现代化需求。成为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所要达到的基本的目标。四是强劲的产业竞争能力。国防工业是国家经济与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高技术产品国际贸易的主要发源地。国防相关产业领域,是国际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在各级上已经形成了一大批具有极强竞争力的武器。
2005年世界军工企业的前十强和日本三大军工企业销售收入,其中国营已经处在前五十强的是三菱重工、三菱电器。波音公司2006年国外销售收入达到230万美金,要将民用航空至于国家有限发展的地位。认为航空制造业不仅仅是高科技、高度集中的领域,而且是国家经济的重要前沿。是国家参与国际经济的重要一方面,和航空、航天、电子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仅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威望、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我们需要立足自主创新,把国防科技工业产业做大做强,奠定一个雄厚的工业基础。
五是灵活的环境适应能力,在静候长期的过程中,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必然要不断遇到新的情况、新的需求、新的挑战。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国防科技工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应有之义和必要前提。美国和英法国家为了使国防工业能够适应新的军事能力体系建设,通过政府行为和市场机制,大幅度调整工业管理政策,其中大量利用中小企业被作为一个战略性措施。国防创新的五大能力:适应国防建设的新需求的能力,适应科技发展的新态势的能力,适应市场竞争的新挑战的能力,适应经济社会的新发展的能力。创新不是在这儿论就可以达到的,我个人感觉创新是一个经验的成果。我们到了一些单位,他们对基础理论研究并不重视,对基础的工艺、技术不了解,却大谈起创新,能不能把创新优数化,谁都可创,那就不用我们创,人家早就创新完了。创新是一个艰苦的劳动,创新更需要知识的积淀,他在传统基础上的升华,如果连传统基础都没有,如何谈创新。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