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形势分析与未来工作指导意见 在当今国际竞争格局中,对人才的争夺已经上升到各国的战略层次。中国历经多年所积累的人才资源,是我国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我国最可倚重的战略性资源。为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把培养和凝练优秀创新创业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目标。切实优化有利于人才辈出的制度和环境,不拘一格地大胆使用优秀青年人才,构造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形成千军万马汇流的局面,造就一批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
实践证明,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不但需要合理的制度环境,也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几点:
一是造就开放的科学环境。现代科学越来越趋向于复杂和综合,许多重大科学成就的取得,往往都是来自于交叉和边缘学科。以合作与竞争互动为特征的科学家群体,已经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主导性力量。如大家熟知的美国桑塔费研究所,从事复杂科学研究的这一团队不仅包括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物学家、计算机专家,还包括一些经济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麻省理工学院的多媒体实验室和卡耐基梅隆大学新媒体工程中心,从事多媒体的研究人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哲学、心理学、宗教、儿童、艺术、生物、物理学方面的专家,真正搞计算机的并不多。在当今大科学研究、交叉学科研究已成主导的情形下,在科学研究国际化的趋势下,开放可以拓宽视野,开放可以磨炼性情,开放是创新的灵魂和源泉,对此我们切不可忘记。
二是倡导追求真理、宽容失败的科学思想。科技事业的真谛在于追求真理,怀疑和批判则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当今不断开放的环境,不断更新的知识,要求我们必须永远保持一个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文化氛围。无论是大科学家还是刚刚步入科学殿堂的年轻人,无论是科技管理者还是科研人员,在讨论科学问题上应当是完全平等的,特别是给青年科学家以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不应当以权威压制人,以名望排挤人,以资历轻视人。同时也要教育和培养青年人才谦虚谨慎、开放交流的品德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科技团队中和谐生存脱颖而出。
三是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浮燥习性。没有耐得住寂寞的气度,没有超凡脱俗的冷静,就只能永远与科学无缘。当然,我们并不鼓励人们禁锢在科学的象牙塔里,但每一个迈入科学事业殿堂的人,首先要以科技人员的身份要求自己,不忘对科学真、善、美的追求,不应当把人文性与科学性分离甚至对立起来。因为只有把科学内化为我们精神的一部分,才能有产生科学思想的热情和灵感。如果过于追逐名利,甚至于对名利的追求超过了对科学的追求,科学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和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