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
2018-01-11 科技部

  王泽山

  Wang Zeshan

  南京理工大学

  由江苏省推荐

  王泽山,男,1935年9月出生,吉林省吉林市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火炸药专业,一直从事火炸药研究。现为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泽山院士是我国著名火炸药学家,发射装药理论体系的奠基人,是火炸药资源化治理军民融合道路的开拓者,系列原创性技术的发明人,为我国武器装备和火炸药产品的更新换代做出了杰出贡献。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王泽山院士在对火炸药基础理论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将火药、火炮、弹药、弹道等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了“发射装药理论与技术”学科分支架构,创立了发射装药学。同时,他深入揭示了火炸药组成、结构、性能的规律,建立了炮、弹、药的构效关系,发展了火炸药理论,出版著作15部。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王泽山院士为了解决环境温度变化对武器性能的影响这一国际共性的技术瓶颈问题,发现了火药燃面、燃速互补原理,建立了温度-燃面补偿系统,对材料、方法、工艺等进行创新与集成,发明了“低温度感度发射装药技术”。其原理、材料、稳定性及普适性,全面优于国外技术。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获199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面对制约远程火炮、等模块装药和炮射导弹等武器装备发展的难题,经过20余年努力,建立了“最大膛压低、做功能力高”的弹道。通过对发射药材料、结构和工艺的发明,攻克了国际上至今无法突破的高膛压、高过载、等模块等技术瓶颈,使我国武器发射装药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沿地位。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获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针对废弃火炸药处理的世界性难题,开发了安全、绿色、资源化利用技术,创制出20余种军、民用产品,引领了我国火炸药资源化再利用的研究方向,为国家火炸药储备提供了核心关键技术,成为军民融合的一个成功范例。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获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系列技术发明已经在工程实践中广泛应用,装备于多种武器型号。军品在十余家军工企业、民品在数十家企业实现了产业化。

  他作为我国火炸药领军人物,策划了我国火炸药发展的路线和战略,培养了90多名博士和大批火炸药高层次人才。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与火炸药企业、研究所紧密结合,开启了火炸药行业协同创新模式,推动了我国进入火炸药世界强国的进程。

  王泽山院士品德高尚、治学严谨、为人谦和。以“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执着与坚韧,求真务实、无私奉献,至今仍以过人精力忘我工作在火炸药研究第一线。他的精神境界和学术思想影响了几代火炸药科技工作者。

  侯云德

  Hou Yunde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由陈竺、赵铠、饶子和推荐

  侯云德,男,1929年7月出生,江苏常州人,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七年制,1962年被苏联医学科学院破格授予医学博士学位。1962年回国后,历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副院长等职务。现任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云德院士是我国生物医学领域杰出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我国分子病毒学、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和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

  他在分子病毒学研究和基因工程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20世纪80年代初他率先利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方法,完成了当时我国最大基因组——痘苗病毒天坛株的全基因组测序;构建了一系列新型原核表达载体和病毒基因治疗载体;发现了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抗原表位及其致癌性分子机制等,奠定了我国分子病毒学的研究基础。他率先研发出国际独创、我国首个基因工程药物(国家I类新药)——重组人干扰素α1b,实现了我国基因工程药物从无到有的“零”突破,随后又在短短数年间相继研制出1个国家I类和6个国家II类基因工程新药。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获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侯云德所研制的基因工程药物不仅已应用于上千万患者的临床治疗,而且成功替代国际进口产品并产生数十亿人民币的经济效益。他主导完成的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化对我国改革开放早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侯云德连任三届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的十年间(1987—1996年),我国以基因工程药物发展为重点的医药生物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取得了飞速发展。

  他在中国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建设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带领“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专家组,顶层设计了我国2008—2020年应对重大突发疫情和降低“三病两率”的总体规划。他特别强调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应对能力的提升,布局建立了多部门、多领域、覆盖全国的传染病检测平台和监测网络,将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技术和能力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成功应对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多次重大传染病疫情。他还主导了2009年我国H1N1流感大流行的防控应对和科技攻关,取得8项世界第一的研究成果,使我国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对流感大流行成功干预的先例。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侯云德院士从事科研工作60年,科研成果根植于祖国大地和人民健康事业,为我国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和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