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创新人才应“思考人类、适应时代、服务社会”
2009-07-14 科学时报 谢克昌

  谢克昌,太原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煤化工专家,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196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先后在太原工学院、日本信州大学获理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1995年任太原工业大学校长,1997年起任现职。

  在国际科技、经济激烈竞争的当今时代,特别是金融风暴肆虐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创新是保持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创新型人才是推进和实现创新的关键。

  正处于结构调整与效益提高的关键时期的中国,由于高能耗、低效率、重污染的传统工业化老路已经走到了尽头,要实践科学发展观,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因而对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作为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目标的研究生教育要以先进的理念、有效的措施顺应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为本地、我国和全球的创新体系提供支持、作出贡献。

  重塑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

  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理念问题至关重要,它关系到研究生教育最终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如何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

  始于1902年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办学的太原理工大学,在学校发展的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理念,虽然表述不同,但无一不浸透了对大学精神的艰辛探索与形象诠释。

  在“211工程”起步之时,学校就确立了“思考人类、适应时代、服务社会”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这既是审时度势后的科学定位,也是对百余年办学传统的传承和延续,更是新时期全校师生对大学精神的理解和发扬。

  “思考人类”是高层次创新人才位于“创新金字塔”顶端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完美统一。

  环顾今天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环境生态破坏严重,南北发展不平衡,局部战争不断,接连不断出现的问题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这些都应成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关心关注深思深究的问题。

  因为他们以后的工作不仅是为了促进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其最终目的更是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终极福祉。不以“思考人类”为出发点,缺乏社会责任心和国际视野,创新就会失去动力,创造就会失去价值。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精神的本质则表现为确立怎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文精神教人求善,科学精神教人求真,必须两者兼备。

  “适应时代”就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创新灵感不断涌现的根本保证,蕴含着与时俱进的思想、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自强不息的信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的功能也在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除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基本职能,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还要求当代大学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或“孵化器”,这些都需要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去完成。

  “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大基本功能之一,也是大学之所以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价值所在,是对创新体系中各个层次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一切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干起,根基扎得最牢,奋斗滋味体会最深,后发之力来得最实,这也是古今中外许多成就卓越的伟大科学家所走过的道路。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