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唐钧:灾后重建,社会学者不能缺席
2008-05-23 科学网 唐钧

  汶川地震以来,全国民众要么奋战在救灾一线,要么祈祷祝福,要么捐款捐物……在这样的社会脉络中,社会政策学界的专家学者可以做些什么呢?

  心理咨询。地震灾害的突然性和残酷性会对遭遇灾害的人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我们也在第一时间组织了社会心理学专家和社会工作者去第一线开展工作。然而,地震带来的心理创伤具有长期性,参与救灾的人和关注灾害的人也难免受到冲击,对相关群众进行心理调适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走出精神困境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社会评估。灾后重建、恢复家园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以往的经验看,政府可能会作经济和环境方面的评估,但在中国还缺乏社会评估。社会政策的专家学者应该积极参与,贡献社会政策在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方面的理论方法和国际经验。

  孤儿领养。这是个大问题,现在有不少人已经提及,无论政府还是民众都要理性看待,绝不能仅仅凭一时的热情。这些孩子最好是分散地由全国各地合格的家庭领养。以前孤儿领养方面有与计划生育政策冲突的地方,现在应该是不成障碍了。社会政策应该努力促成此项政策,并在今后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领养孤儿的家庭进行辅导。

  资金监督。全国人民自发地和自觉地捐出了自己的钱款,建议建立一个非政府的专家委员会,对巨额捐款的使用进行监督,使社会捐款能够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完善预案。现在防灾救灾都强调预案。但是,不作美的老天爷总会找到那些我们一时想不到的漏洞来捉弄我们。吃一堑,长一智,还要对预防和抵御自然灾害的种种政策作总结和检讨,以完善预案。面对多变的自然环境,还要努力去找到一些能以不变应万变的通用预防措施。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