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教改纲要解读:关注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权
2010-08-12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亮点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

  ——摘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难点

  又到一年开学季,让自己的孩子去哪里上学,成为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发愁的难题,也是本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很多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学者们热议的焦点之一。

  记者了解到,目前,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对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颇为无奈,期望值不高。他们为子女预期的人生轨迹是“中学毕业——辍学打工——挣钱养家——带孩子打工”,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让孩子跳出这个“怪圈”。而这个怪圈的形成,其主要原因在于,无法为孩子解决有学上、上好学这个现实难题。

  有数据显示,我国进城农民工的数量将近2亿,他们的背后是多达1400万的随迁子女,每8个城镇儿童中就有一个是流动儿童。这些孩子能否在城市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顺利融入城市文化,关乎社会和谐、教育公平。如何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这个庞大群体的受教育权,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有专家指出,目前,从全国范围看,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任务,主要还是由民办学校,甚至是未获资质的民办学校在承担,这从某种程度上表明“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在落实的过程当中仍存在较大困难。

  针对民办学校成为求学主选的现状,有网友评论:“民办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学硬件和软件无法与公办学校相比,而且这些学校以私人集资为主,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很难顾及到,无法保证其良好的硬件设备和优质的教师资源。尽管解决了一时所需,但从长远考虑,不利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优质教育。”

  而针对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在城里升学的愿望难以实现这一现实难题,也有网友评论:“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留城还是返乡就读,对于随迁子女的父母是个两难选择。各地课改程度和教材存在较大差异,教学内容难以衔接,造成返乡农民工子女学业延误,会影响到孩子正常的升学和发展。”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学者们指出,如何解决“流动儿童的入学需求与流入地学校利益间的潜在冲突”,让“两为主”真正落实到位,研究制定流动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是当务之急,也是《教育规划纲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重点。

 

  系列报道择校,何时不用苦恼 办好每所学校是良方

  系列报道咋破教育难题 规划纲要颁布后"减负"如何成真


  相关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推荐专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专题报道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一年效应渐现 教改直击体制障碍
· 九万里风鹏正举 写在教改纲要颁布一周年之际
· 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教改纲要实施:变蓝图为施工图 智慧来自群众
· 刘延东:教改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
· 解读《教育规划纲要》关键词
· 《教改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问
· 教改纲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
· 教改纲要:我国将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 教改纲要:我国将组织开展教育改革10大试点工作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