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研究
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的出路
2003-09-15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单中惠 杨捷

字体大小: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8%,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7%,预计2015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仍将有50%生活在农村。普及义务教育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各国实施农村教育的主要内容。   

  ●发展中国家农村基础教育的顽症是什么   

  ●建立区域教育框架和自动升降级制度   

  ●实行管理权的实际下放,健立全社会的参与机制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自独立以来就开始将普及义务教育作为基本国策,并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进入21世纪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教育问题依然是普及教育问题。这其中既有客观现实因素的制约,又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从客观现实因素上看,影响发展中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主要因素有三:   

  其一,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障碍。按照联合国对贫困人口的界定,每天基本生活费用不足1美元的为贫困人口,据此,世界有3/4的人口属于贫困人口,其中90%以上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在发展中国家,平均每5个儿童中就有一个因贫困而不能入学。由于贫困,对于相当多的农村家庭来说,儿童还具有参加基本生产劳动、维系家庭生存的责任和价值,送子女上学家长不但要负担一定的教育费用,还要蒙受相应的经济损失,所以许多家庭不愿送子女入学。贫困也导致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不从心。在印度,9%的普通小学没有一间校舍,35%的学校只有一名教师,许多小学生的家庭一贫如洗,父母皆为文盲,根本买不起任何教科书和学习用具,孩子营养不良,发育缓慢,而且还要兼顾体力劳动,以弥补家庭经济的困难。   

  其二,农村人口过多制约着发展中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由于历史的原因,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已成为影响发展教育的一大障碍。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的关键是降低生育率,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其三,教育经费不足。发展中国家在普及义务教育方面最突出、最明显的一个困难就是教育经费的严重匮乏,农村教育更是如此。由于国家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已成为发展中国家普及义务教育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难题。   

  从社会深层次的角度看,影响发展中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盲目照搬发达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过程。由于普及义务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均来自西方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曾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殖民地,因此,在普及教育方面无一例外地把西方国家的普及教育经验移植到本国。结果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第二,许多发展中国家至今仍然是内忧外患,社会、政治不稳定,普及教育根本无从谈起。   

  第三,管理体制有待健全。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不均衡发展,加大了原有城乡差距,使农村教育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失学、辍学、不断增加的文盲、性别差异等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顽症。另一方面,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用中央集权制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但是由于没有健全的相应机制,在具体行动中没有有效地发挥中央集权教育管理模式的优点,导致了这种模式易于产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教条主义以及腐败的问题。   

  针对普及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已深刻认识到:只有解决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顽症——贫困,才能为实现普及义务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国际社会(包括中国的教育专家)普遍认为,要解决发展中国家农村贫困人口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就是实现农村社会的转型。具体说来就是:首先,要打破已有的城乡之间的人为分隔,建立包括大城市、中小城镇、乡村在内的统一发展区域,统筹规划、平等发展,彻底扭转农村社会发展处于不利地位的局面。具体措施包括改善和扩大农村社会服务,使农村经济结构和就业多样化,促使从农业向非农业活动的持续转变;积极投资于农业科技开发;发展城乡合作,建立区域框架。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教育发展,形成新型的区域教育综合发展关系,实现区域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真正普及。其次,注重普及教育的实效。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普及义务教育,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是必不可少的。从义务教育的具体实施上讲,教育低效的重要表现就是留级、重读、辍学。降低留级率、重读率、辍学率就是提高教育的效率。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从三个层次上入手来提高普及义务教育效率。第一个层次是在学校内部,改革教学内容,力争与农村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因地制宜,使教学内容多样化、地方化、生活化。第二个层次是在学制上。重点防止教育浪费现象的出现,降低留级率、重读率、辍学率,做好学前教育的准备,为接受义务教育打好基础,改革考试制度,建立自动升级制度,为潜在的留级生、辍学生、重读生提供个别辅导。第三个层次是教育政策管理上。改变学校的评价方法,建立义务教育的质量控制系统;改革义务教育管理模式,实行管理权力实际下放,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健立全社会的参与机制。   

  ●中国农村教育面临的3大挑战   

  ●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体制要进一步完善   

  ●尽快实现农村社会的转型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12亿人口中80%生活在农村。农村教育涉及的人口最多、范围最广。对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对我国农村教育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首先,对我国农村教育的艰巨性要有清醒的认识,切实重视农村教育。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政策基础,政府先后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农村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为:一、农村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政策上采用了不均衡的策略,使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经济文化水平不断拉大,造成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内地、内地和边远地区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水平差异,相应使农村教育的差距增大。二、经济转型对农村教育体制的冲击。具体包括地方财政税收的改革、城乡社会生活和文化差距的拉大、农业经济发展开始趋缓等都直接和间接影响到农村教育的发展。三、农村普及义务教育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为“基本普及”与“实际普及”有一定的差距。2000年底我国还有15%的人口覆盖地区没有普及义务教育。根据上述情况,国家必须切实把普及义务教育的重心放在农村,明确农村教育的战略任务和目标,采取实际、有效的方式办好农村教育。   

  其次,完善农村教育经费的管理和投入体制。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就是教育经费短缺。我国农村教育正面临着新形势下的财税改革,出现了暂时性困难。2000年国务院制定了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确定教师工资由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具体分担的比例。农村基础教育经费可以采取中央加大投入、地区配套供给、多渠道积极筹措、鼓励民办教育、压缩行政开支、发行教育债券等方式来筹集。对于贫困地区教育经费奇缺的情况,政府可采取特殊政策,专项投入。   

  笔者认为,只有实现农村社会转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根据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发展的经验与发展趋势,我国发展农村教育应主要从三方面的“结合”着手: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与完善法制相结合;改革农村教育体制与理顺财政投入相结合;发展地方经济与推进新型农村教育相结合。   

  总之,发展中国家的农村教育所面临的不仅仅是义务教育问题,它还有包括扫盲教育、教师教育、女童教育、妇女教育、特殊教育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链接   

  2001年,国务院根据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了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战略决策,提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这是从根本上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为推动建立这一管理体制,国务院办公厅还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对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等问题做了全面部署。会后,各地迅速传达会议精神,采取措施贯彻落实。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各地建立了“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情况的月报制度。目前,全国已有约90%的县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上收到县。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农村教育融资问题研究
· 不断积累经验 实现规范目标
· 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举办
· 解读“南山教育现象”
· 2004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农村教育要富民
· 教育论坛: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公平
· 53万娃网上听课 天津农村教育全国领先
· 广州教育管理实现电子化
· 给未来建一个支点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