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灵长类动物学家弗朗斯·德·瓦尔在其著作《同理心时代:自然界对一个更友善社会的启示》中,通过对动物所作的同理心研究,颠覆了人在本质上是相互竞争的观念。以下是《时代周刊》对瓦尔的采访节录:
问:你怎样定义同理心?
瓦尔:同理心有时候被心理学家定义为一种高水平的认知能力,它能让人想象到别人的感受,或自己在他人的处境下会有怎样的感受。但我更强调全面地来理解同理心,它还涉及到情感。比如,如果你心情比较难过,在哭泣,我仅仅是想象到你的感受还不够,我还跟你一起感同身受(Ifeelforyou,andIfeelwithyou)。
问:你在书中阐释说,同理心其实是从我们的身体开始的:一起跑步、一起笑,一起打哈欠。哈欠真的会传染吗?
瓦尔:是的。狗会跟着主人打哈欠。黑猩猩看见其他黑猩猩打哈欠,也会跟着打。哈欠的传染性非常有趣,因为它是人类之间或动物之间非常深层次的身体联结。同理心有问题的人,比如自闭症孩子,不会有哈欠传染,因为他们要么不关注他人的哈欠,要么不受他人的影响。
问:书中有一个例子,你谈到类人猿之间相互分享食物,以此作为同理心的一种表现。对于获有食物的类人猿来说,背后是什么呢——为什么它们会选择把食物分出去?
瓦尔:在生物学中,我们严格区分行为进化形成的原因和某行为实际发生的原因。比如,性是因为生殖而进化形成的,但如果你问人们为什么性交,人们通常不会提到生殖。因此,为什么某个行为会进化形成,与实际中为什么会有这个行为,不是一回事。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利他倾向。你跟你的同族分享食物,跟可能会回报于你的那些人分享食物,因而,分享行为的进化形成原因是为了自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或动物在作出分享这个动作的时候,是想着这个行为的潜在好处的。
问:同理心是哺乳类动物才有的吗?
瓦尔:有一本书的名字叫《西服革履的蛇(SnakesinSuits)》,讲的是商场上的精神病患者(Psychopath)。麦道夫(华尔街的超级骗子)就是一个典型,安然公司总裁肯尼·雷伊也是。为什么用这样一个有震撼力的书名,因为没有同理心的人就如同爬行类动物。爬行类动物是没有同理心的。哺乳类动物才有同理心。Psychopath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想,但目的只会是更好地利用对方。他们可以玩同理心游戏,但不会把情感投入进去。这就像一个空壳。同理心的核心——情感传染和跟他人感同身受——却完全没有。他们在我们中间就像外星人。
问:我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瓦尔: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人会这样。有一个理论说,人小的时候如果缺乏跟他人的情感联结,就不会对伤害他人产生厌恶感。我来自一个有6个兄弟的家庭,我知道兄弟间的打架是怎么回事。你学到的是,如果你打一个比你小的兄弟,用力太狠,他就会大叫,然后你就会停下来。狗都知道这个道理。大狗在和小狗玩的时候,它们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力量。如果你没有学会这点,继续下去不收敛,或许你还会从中获得好处。如果他人的大叫、大哭对你没有影响,你就可能把它视为获取利益的一个有用手段。
问:虽然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动物和人都是有同理心的,为什么人们还是会认为,人从根本上是背后算计的竞争者?
瓦尔:这个观念在工业革命初期就建立起来了,或许这对描绘一幅相互竞争的人类图景,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有好处。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政治思想家和经济学家忘记了,我们同时还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物种。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其实认识到,如果你把一个制度完全建立在竞争性原则上,这个制度不会运行得太好。
华尔街一年前发生的事情验证了亚当·斯密的预警。社会并不是纯粹靠竞争机制运行的。我认为我们已经明白这个教训了,但不知道明白多久了。“自然界野蛮而残酷,因而人类社会也如此”的论调是错误的,因为自然界并非如此。如果你看看人类的近亲,你会看到通过合作而生存下来的动物。是的,竞争是存在的,统治、等级制都存在。有时候它们会打架,有时候会互相残杀,但它们也会紧密地抱在一起,因为抱在一起比一个人要生存得好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