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考试新闻
解析“考研热”背后的三大关键词
2013-01-09    

字体大小:

  考研经济、防作弊手段、就业压力——解析“考研热”背后的三大关键词

  新华网北京1月8日电(记者丁静、王晓洁)又到一年考研时,持续多年的“考研热”仍在升温。5日至7日举行的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人数高达180万,连续第九年突破百万,再创历史新高。

  硕士研究生考试连年高热不退的背后,是如火如荼的考研经济;频发的泄题事件,也催生着防作弊手段的升级。专家认为,考研热反映出就业难的现实,也折射出社会的学历崇拜以及研究生培养制度的种种问题。

  考研经济热度不减

  对于即将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的应届生刘佳音来说,5日至7日是“大日子”。两周前,她从武汉一路北上,到首都北京备战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成为全国180万名考研生中的一员。

  刘佳音发现,考研大军进京,催高了北京部分宾馆、旅店的价格。即便如此,在中国传媒大学附近,宾馆仍一房难求。

  随着考研热连年升温,考研资讯、考研资料、考研辅导班、考研资讯等在内一站式服务与日俱增,不少网站甚至打出“权威押题”“核心考点”等宣传口号,吸引考生购买教材、参加培训。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考研经济”兴起的背后是学生考研热情的不断高涨。这一现象反映出研究生培养制度背离了“培养专业人才”的初衷。“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应招收专业人才、培养专业人才,而真正的专业人才并不是通过辅导班就能培养的,更不是通过一张考卷就能筛选出来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考研经济不仅在校外活跃,还渗透到校内,形成考研产业链:一些高校以考研为目的培养学生,打造所谓的“考研基地”,自学生入校起就动员考研,以致高校教育偏离了培养人才的初衷,这种现象值得警惕。

  防作弊手段加速升级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前夕,试题外泄引发轩然大波。事后,教育部通报相关情况,并处理责任人。然而,作弊丑闻还是给研究生考试的公信力蒙上了阴影。

  2013年,防作弊手段加速升级。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将有四个科目实行一题多卷。同时,通讯设备一经发现携带入场即视作违规。此外,本次研究生考试的23门统考科目及英语单考科目将首次全面实施网上评卷。

  为防止作弊,各地也纷纷出台措施:山东省实行轮换考场制,即每位考生每科考试将安排在不同考场进行;河北省对所有考场全部实现视频监控,考生违规行为可通过考场视频录像回放确认,作为处罚依据。有网友戏称,此次考研防作弊措施为“史上最严”。

  自从有了考试,作弊就如影随形。受访专家指出,如今,我国已是名副其实的考试大国,面临的考试安全风险自然也大。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不仅考生数量大,而且考试的种类和科目繁多,事关对各领域优秀人才的选拔,公平、公正尤为重要。

  还有专家认为,防止作弊需要彻底斩断考试泄题、作弊的利益链,从试卷命题、印制、分发、运送、保管等环节杜绝泄题。此外,还应加强对作弊的惩罚,“最好出台相关法律,维护考试公平,提振考生和公众对官方考试公正性的信心”。

  就业压力助推考研热

  应届毕业生一向是考研大军的主力,对他们而言,今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李壑认为,不少学生考研并非出于对所学专业的热爱,而是为了将就业压力延后,其中不乏“打酱油者”。还有学生认为,拥有研究生学历,尤其是名校学历,有助于找到更好的工作。

  熊丙奇则认为,学生盲目考研的背后是社会对学历的盲目推崇:“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看重求职者的学历,这就导致考生为了一纸文凭而考研,没有分析自身的个性、能力,也没有详细的职业发展规划。”

  熊丙奇表示,改变学生盲目考研的问题,我国需要建立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的的研究生培养机制,这需要对研究生招考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其次,应对大学教育实行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不能再用就业率、考研率这种功利指标评价大学;此外,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体系也需完成从“认学历”到“认能力”的转变。“不过,让考研热衷的非理性因素降温,依然任重道远。”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考研热度攀升,折射就业市场新变化
· 考研热持续升温 研究生教育如何有量又有质
· 考研热弥漫高校 专家:莫盲目考研,应纳入个人职业规划
· 多因素催生“考研热” 学者建议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
· 全国报考人数连续9年逾百万 就业难助推考研热
· “考研热”继续升温 27万人今起竞考北京研究生
· “考研热”高烧难退 专家称勿盲目跟风
· 考研与就业捆绑 考生投机心理催生"报考泡沫"
· 实现梦想还是缓解就业压力 考研热要持续多久
· 考研培训市场成“三不管”地带 亟需有效监管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