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高师教育
学校“减负”必须提高校长和教师的整体素质
2001-11-19    华南师范大学谢少华

字体大小:

  近来“减负”话题之热,可谓洛阳纸贵。然而,减负的必要性虽已成共识,但究竟减哪些“负”、怎么减、实现减负的前提条件又是什么,仍然处在见仁见智的混沌状态。这种状态长期存在可能导致至少三种不利局面的产生:其一,“减负”的政治象征主义意义重于实际意义,即“减负”停留在政治口号层面、昙花一现、不了了之;其二,对“负”界定的不确定性将导致“减”的随意性,造成“减负”实践的混乱,即该减的未减、不该减的减了;其三,实现减负的前提条件或瓶颈不明,创造或解决工作无从着手,虽令不(能)行,或虽附和“减负”但仍照旧行或变相行“重负”之实。由此可见,有关“减负”,还有大量的问题需做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减负”的真正落实亦还任重道远。如何找准突破口、解决问题的主要方面、以使“减负”落到实处,是每一位关心“减负”的人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考虑到学校教育在其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中所处的主导地位,目前实行的校长负责制所赋予校长的权力和地位,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等,我们认为,“减负”的关键在学校,学校“减负”的关键在校长和教师,而校长和教师实施“减负”的关键在其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

  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其中,主要有来自社会、家庭和学生自身等几方面的压力。这种压力客观地存在于现代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之中。现代社会与以往的社会的本质差别就在于:以往社会在本质上是保守的,缺乏竞争,其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缓慢;而现代社会在本质上是革命的、竞争性很强的社会,其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发展迅猛,且都处于竞争状态,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民族与社会要能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参与这种竞争,且总是把竞争的取胜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这种期望必然对青少年学生产生巨大压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组成单位,无论是为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还是为社会作应有贡献,也都把希望寄托在后代身上,它自然而然对作为学生的子女也产生一种很大的压力。学校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处于激烈竞争状态,因而对学生始终都产生极大的压力。

  青少年学生集上述三方面压力于一身,而压力本身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压力是动力。当学生的承受能力大于压力时,压力就变为动力,激励学生主动、愉快、创造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最好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压力又是阻力。当压力大大超出学生承受能力时,压力就成为阻力,使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产生各种异常现象和问题,阻碍和破坏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压力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它随着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它永远存在,人们不能消灭和抹杀它,而只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它。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矛盾,必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变压力为动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真正发挥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用,做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创新。为此,需要学校校长和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一、提高校长和教师现代教育思想素质

  现代教育思想与传统教育思想不同,它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科学最进步的教育思想。提高校长和教师现代教育思想,核心问题是要求他们不断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其主要内容包括:

  1、树立现代学生观。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根本看法。传统学生观视学生为被动受教育的对象乃至装知识的器皿而非学习的主人。不可否认的是,直至今日仍有许多校长和教师尚未摆脱这种传统学生观的影响。教育教学仍在拼命向学生灌输知识,其中,许多是陈旧落后无用的知识。特别是在学校追求升学率的思想指导下,校长和教师对学生提出高指标要求,增加教育教学内容,加快教育教学进度,把学生压得透不过气来。这样,不仅压制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摧残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这种学生观应坚决批判与抛弃。校长和教师必须树立现代学生观,对学生应当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学生是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有创造能力的人。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校长和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求知的欲望、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个性和能力,让学生自由想象与创造,还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真正地做学习研究的主人,主动涉猎知识,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研究问题。鼓励学生爱人、关心人、尊重人、平等待人和乐于助人,使他们独立形成自己的观点、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行为规范等。这是校长和教师树立现代学生观应当明确的问题。

  2、树立现代人才观。人才观是对人才的根本看法。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传统人才观把“人才”锁定在少数“尖子”,而不把全体学生看作可造就之才,甚至视大多数学生为劣才、庸才和蠢才,认为不堪造就。由于受这种人才观影响,校长和教师虽然培养了一些人才,但同时也压抑、打击、摧残和扼杀了许多可造就之才。现代科学人才观认为,学生人人都可成才。这是因为,从生理看,一般人的脑重大约是1400克到1500克之间,相差甚微。身体各种器官虽有差别,但他们都具有成才的因素。从心理看,一般人都有求知的需要、兴趣、爱好和能力,都有爱学习、自信、自学、自尊、自强、自立、进取向上、竞争求胜等成才的心理因素。从社会需要看,现在与未来的社会是科学迅猛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社会,是需要人才和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社会,是需要人才辈出、人才创造一切和人才统治一切的社会。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看,现代教育是造就人才的加速器,校长和教师是运用这个加速器生产人才的工程师,而非“教书匠”。他们应当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作用,倾其所学,施之所专,创造条件使学生加速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校长和教师树立科学人才观的根本要求。

  3、树立全面质量观。所谓全面质量观,就是按全面发展的要求,全面理解把握教育教学质量。具体来说,一是校长和教师帮助学生全面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发展智力与能力,形成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个性。传统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是狭隘片面的,它只注重学生学懂和记住书本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教学的惟一标准,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考察,它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而现代全面的教育教学质量观,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学生除学习所规定的各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应根据社会需要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主动积极地创造性地进行课外学习与课外活动,不断扩充与更新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二是校长和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进行全面的思想道德修养,即不但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三是校长和教师要帮助学生具有正确鉴赏自然美、社会美、商品美、艺术美、心灵美和创造美的观念与能力。四是校长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既要使学生有良好的乐于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心态,有勇敢无畏、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意志与性格,有丰富的感情、良好的情绪和充沛的精力,有自慰和自我平衡的心理,使身心统一协调地健康的发展,这是校长和教师应有的全面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观点。

  4、树立教育创新观。这是指校长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有高度的创造性,不断创新。传统教育观强调传授与接受学习已有的知识和继承已有的思想道德,培养封闭守旧的人才。而现代教育教学强调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与创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其成为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因此,校长和教师必须具有教育创新观,善于运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和高尚的思想感情,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使教与学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以便最大限度地有效地掌握科学知识,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和个性。这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活动,它要求校长、教师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5、树立教育竞争观。传统教育观缺乏竞争,因而失去了一个强大的内在的前进动力。而现代教育观认为,各级各类的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竞争的,校长和教师应具有教育竞争观念。现代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和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最多最优秀的人才,谁就能在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竞争中占优势。而人才的竞争实质上又是教育的竞争,教育水平的高低、教育产品的优劣,是这场竞争的核心问题。同时,学校造就人才要进入市场,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因此,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应具有教育竞争的思想观念,并正确地把握和运用它来描述教育教学实践。

  6、树立教育超前观。这是因为,现代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发展需要造就人才,而且还要为未来社会发展需要造就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校长和教师要有超前观念。我们所说的教育超前观,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法活动,要培养有理想的人才,帮助他们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努力,帮助他们学习掌握反映客观规律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与能力,特别是要发展创造才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掌握科学思想方法等等。所有这一切不但是现在而且是未来所需要的,它对未来的实践活动起指导作用,这是教育超前观的实质。

  二、提高校长和教师的现代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素质

  学校要能真正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坚持不懈地提高校长和教师的现代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素质。

  1、树立终身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全面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水平。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优秀人才,首先要求校长和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观念,成为通才与专才统一的人才。为此,他们应当不断学习掌握广博的全面的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体包括:一是现代哲学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思维科学与系统科学的基本知识,此外,还应当学习现代科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现代人才生产理论等新的基础知识,并应用它们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一般基础知识。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越来越广泛地运用着,因而现代校长和教师必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并会实际操作运用。三是现代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由于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影响,使社会科学知识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各种新的社会科学知识亟待校长和教师去学习掌握。例如经济、法律、历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与知识产权等各方面的知识,已成为现代校长和教师必不可少的知识。四是现代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人体科学和医药卫生、保健等等科学知识。因为校长和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其中,主要是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他们的身心正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校长和教师要想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使他们更好地长身体、长知识、发展智能,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就必须学习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医药卫生、体育科学和营养保健科学知识。五是掌握广博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相近学科的基础知识。校长和教师的专业知识既要广博精深,还要会创造性地运用。

  2、具有多种智能和合理的能力结构。现代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应具有多种智能和合理的能力结构,具体来说主要有:(1)自学和获取新信息的能力。(2)创新能力,即敢于和善于提出新思路、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3)科研能力,校长和教师在进行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都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进行本专业领域内的学术研究。(4)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探新能力,这主要是指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工作的能力。

  3、具有不断学习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治学方法,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现代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应当树立科学求实的客观态度,注意不断深入认识事物规律,对新事物敏感乐于接受,具有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他们应当不断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想与治学方法,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视运用各种现代理论和思维方法,多理论视角多方法地开展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以利于切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三、提高校长和教师健康的身心素质

  校长和教师必须始终坚持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一是身体素质。校长和教师必须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朝气蓬勃的力量去同学生打成一片,并影响、帮助学生自觉积极地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二是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校长和教师应有健康的心理,崇高的理想追求,坚定的信心,坦荡的胸怀、丰富的感情、乐观的情绪、顽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不断学习,求新、求真、求善、求美,克服各种不良思想意识和阻力,不断调控自己的心理,使心理得到平衡健康地发展,成为自己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以上三个方面构成为现代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整体素质。只有不断提高校长和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才能真正做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生动活泼健康地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优秀人才。(资料来源:《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如何从封闭走向开放
· 河北:落实政协委员提案设农村教师津贴
· 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
· 网上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
· 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
· 厦门二期中小学教师继教工程启动
· “新生代”语文教师探究新课标
· 要善于把理念变成教师个人化的观念
· 教师调配如何做到“阳光操作”?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