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专题研究 > 农村教育 > 改革探索 > 课程改革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的改革
2001-08-30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 洪俊

字体大小:

  西部大开发,教育要先行。西部大开发呼唤着教育改革。

  目前,在西部地区全方位落后的情况下,西部大开发必须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上寻找出路。我国西部地区的贫困,贫在人才的匮乏,贫在教育的落后。人力资源不足,劳动力素质低下,教育的普及程度不高,是制约西部发展的软性“瓶颈”。西部大开发面临着人才奇缺和人力资源匮乏的窘境。

  据了解,西部地区每万名劳动者中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仅92人,还不到东部地区的1/10。西部大开发中人才缺乏的主要表现在:一是缺少高知识、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及学科带头人,而且人才流失难以控制;二是劳动者素质普遍低下;三是一些领导者素质不高。人才的匮乏,教育的落后,劳动力素质的低下,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不发达,又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补充,形成了西部贫困地区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不良循环。其根治贫困的对策就在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其中农村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一、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呼唤改革

  西部教育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育普及和提高上的落后,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提高程度普遍不如东部地区,受教育的人口比例偏低和普遍的受教育年限不高制约了这里人口素质的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为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重点和急需。

  1995年以来,党和国家为了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帮助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启动了重点扶持中西部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近年来,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在国家有关政策及资金的大力扶助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贫困地区各项目县的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这些地区在调整校点布局、扩大校园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及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当地出现了最美丽的建筑是学校,最具现代化特征、最具文明氛围的地方也是学校的可喜景象。“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提高了教育质量,促进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在本世纪末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被称之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但是由于西部地区基础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国民素质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教育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困难。许多中小学的硬件虽然上了一个层次,但在课程、教学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与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要还不相适应,还没有真正成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教育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才能发挥出自己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直接和间接的最大效益,是发展西部教育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尽管西部人同样有重教和重读书的思想,但一股强大的消解力量使这种重教和重读书的传统被逐渐瓦解,兴教重教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这种打击的力量来自于大部分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甚至读完高中之后,仍然不得不重走父辈走过的人生之路,大部分农村孩子读完书仍然要回到农村。但回到贫瘠土地上的他们由于没有接受过一定的职业技术教育,对土地的隔膜与疏远使他们很难避免被嘲笑的命运:种地不如老子,做饭不如嫂子。对农村现状和自身的农民命运缺乏改变力的回乡学生,在生存能力上可能反而不如没有读书而一直在农村生活的儿时伙伴。这使得“读书无用论”在西部很多地方获得了存在和巩固的现实基础。

  以往,西部农牧区的家庭供养孩子上学的价值目标很简单,很明确:拿工资、当干部。如今经济改革、教育改革的大潮已把这种目标冲得不复存在,老百姓在没有寻找到新的教育价值目标时,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不去上学。据报道,在一些农牧区,孩子上学要抓阄,有钱人家的孩子抓到后,往往出钱雇穷孩子代替去上学。近年来,西部地区的高中热不起来,一所县重点中学每年招100名高中新生,可报考的只有120人,把这120人全部招进来,到毕业时人数可能还不满100人,中途陆续还有流失。教育的神圣,在西部正受到冲击。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许多,如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就业岗位不足,观念陈旧等等,但这里也有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责任突出表现为教育的目标、内容过于单一,使之培养的学生只能接受升学这一种选择。

  当前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最需要的是改革。这种改革必须带有根本性的变化。例如,西部教材的改革,应该以面向西部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为目标,而不是大一统的全国统编教材。试想,茫茫草原上的牧民子女与繁华大城市中的孩子,他们的知识需求差异该有多大?!教育要满足多种需求,最基本的是谋生的需求。由于自然的、人文的差异,这种谋生需求在东西部完全不同。比如现在东部人的谋生能力,高中毕业文凭是最基本的,如能加上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则会高人一筹。但在西部,特别是农牧地区的谋生能力显然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但应该是什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尽管东部教育的今天是西部教育的明天,但两者的发展道路未必完全相同。

  西部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重点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关键在于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之后,课程改革就成为西部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迫切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一些农村中小学根据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了课程改革。其主要措施有:⑴以主要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兼顾升学为办学方向;⑵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为主要目标;⑶建立普通初中教育和农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多种课程结构;⑷编写和使用补充教材和乡土教材;⑸教育教学过程与农村生产、生活相结合,加强教学实践环节;⑹实行“双证”毕业制度,等等。这些措施体现了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但是总的来看,当前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还是课程的适切性差。具体表现为:课程和教材脱离当地农村生产与生活的实际,教育教学脱离农业生产劳动;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模式单一,缺乏弹性和选择性,统一性过强,多样性较差;课程评价体系比较落后,等等。这些问题使农村中小学教育难以满足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农村学生多方面的教育需求。一些学校的升学率虽然很高,为上级学校输送了大量的新生(这些新生在当地只是同龄人中的少数),但这些学生的大多数最终都流向了发达地区。西部教育“为他人作嫁衣”的状况应当改变。致力于为本地培养适用人才,是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中应当正视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增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的适切性,为提高西部农村人口素质和农民脱贫致富服务,是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二、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宁夏、新疆考察工作时特别强调,西部大开发要坚持科教先行。他指出:人才是生产力基本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西部大开发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当前,西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既急需一批高质量的领军人物,也需要大批高质量的普通劳动者。领军人物相对而言数量较少,在加速培养的同时靠引进是一条多快好省的路子。但是大批高质量的普通劳动者是无法引进的,只能靠本土化培养。因此,西部教育发展的重点应当是:一方面优化和调整西部地区的教育结构,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优势,着力培养一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致力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初、中级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探索出一条充分利用本地教育资源的优势,挖掘本地现有资源潜能,培养本地适用人才的道路。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革为根本,自然条件对经济活动的限制已不同程度地被突破,农村的经济生活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农村经济活动正由简单逐步走向复杂,经济结构正由单一型的农业经济转向综合型的农业经济。但是农村的经济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在贫困落后地区,小农生产方式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对立物仍然存在;部分地区受地域特征影响,仍保留着刀耕火种式的传统农业操作方式,农业机械化困难重重;大多数乡镇企业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知识密集型生产比例很低;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劳动者的技术素质也不高,等等。

  目前,随着农村经济形式的转换,发展农业的技术已包括了许多行业的专业技术,但这些专业技术一般还是低层次的实用型和应用型技术,因而广泛实用的农(职)业技术教育在许多农村社区产生了明显的实效。从当前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角度看,西部农村教育的主要力量应放在普及义务教育和加强农(职)业技术教育上。

  

  应该看到,尽管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还较低,农业生产对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要求还不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高度发展必然要求教育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劳动力将不断转移和开发。农业产品中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必将进一步提高复杂劳动在农业劳动中的比重,也将使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机会。这些都需要农村教育有针对性地、适时地为劳动者的技术更新与岗位转换提供服务,也将进一步刺激和促进农村教育规模的发展和层次的提高。在现阶段,根据西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及农村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应以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并兼顾升学为办学方向,应主要致力于为本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适用人才。这是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

  义务教育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具有普及性、基础性和学术性,而西部地区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则要求农村义务教育课程的个性化、职业化和实用化,从而引发了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课程中的三个主要矛盾:⑴课程的普及性(统一的要求)与个性化(体现地方和学生差异的要求)的矛盾;⑵课程的基础性(不定向的)与职业性(面向农村的)的矛盾;⑶课程的学术性(为升学服务的)与实用性(为就业和生产生活服务的)的矛盾。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农村义务教育课程的目标与价值取向。在理论上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助于农村义务教育课程理念的转变,进而指明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此外,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在实践上还要解决以下主要问题: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⑵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的基本结构及各类课程的适当比例;⑶能够促进西部地区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义务教育有效课程模式及具体课程形态;⑷适合西部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课程开发模式;⑸建立具有西部地区特点的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标准。这些问题是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解决这些问题,将为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与开发奠定有效的实践基础。

  三、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策略思考

  评价和实证是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薄弱环节,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开发应以评价研究和实证研究为主要策略与手段。因此,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是:在建立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各类成果的对比性实证研究和价值评估,遴选出适合西部地区农村的义务教育课程模式,进而带动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课程的全面改革。其基本过程是:⑴通过需要评估,确定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建立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标准,以此衡量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得失;⑵通过实证性研究和对比性评价,澄清关于农村义务教育课程的不同认识,确定各种课程模式的价值,选择适合西部的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模式,建立适应西部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课程开发模式。

  其主要做法是:

  1.开展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现状的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和研究,了解和评价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明确已取得的经验、待解决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和进一步发展的趋向。

  2.开展西部地区农村教育需求的评估及农村义务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的研究

  通过对有关单位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管理人员以及有关专家的调查,评估当地农村社区以及学生的教育需求,制定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确定该社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的主要价值取向,明确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目标。

  3.开展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结构及教材改革的对比性实证研究

  根据不同单位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对比性实证研究,如农村初中普职教育的全蠼岷稀⒊踔兄衅谄罩敖逃?至鳌⒊踔泻蟾郊优?ㄖ埃┮到逃?纬獭⒊踔薪锥慰?琛奥躺?な椤笨纬痰炔煌?纬探峁沟亩员刃匝芯浚慌┮导际趸?±唷⒒?〖际踅逃?唷⑴┐迨涤眉际趵唷⑴?ㄖ埃┮导际趵嗪屠投?际趵嗟榷嘀挚纬毯徒滩牡亩员刃匝芯康龋??泄乜纬逃虢滩牡募壑蹬卸系於ㄊ抵せ? ?
  4.开展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评价研究

  对有关单位的农村义务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实证研究做出价值判断,确定适应贫困地区需要的农村义务教育课程基本模式。

  5.开展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

  通过总结和推广有关单位的经验,建立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引导更多的学校和地区开展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为了促进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并取得实效,应采取教育理论工作者、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者、学生及其家长、社会有关人士多方面结合的工作体制,并注重调查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评价研究、理论研究、行动研究等多种方式方法的结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教育优先发展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