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专题研究 > 新课程改革 > 实践·探讨
新课改 你让我无所适从
2005-10-19    记者 李小伟

字体大小:

  理论观点众多,专家各执己见,一线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新课改,你说我们该听谁的”

  路老师是某学校非常好学的年轻教师,随着新课改在学校的开展,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改实践中,并购买了大量的有关书籍,只要有培训就参加,专家的教学活动更成为他虚心求教的良机。可让路老师感到困惑的是:现在越来越 
多的专家开始对新课改进行反思,且观点众多,各执己见,不少观点和新课改有较大冲突,在这种状况下应如何贯彻新课改?路老师百思不得其解。一些才开始进行新课改实验的教师在听了专家的讲学后也是“一头雾水”,他们和路老师一样疑虑重重。现在各地、各方面讲学的专家“五花八门”,专家之间甚至相互对立,这让身处第一线的教师十分为难,面对专家学者不绝于耳的“解惑”,教师心中的“惑”更多了,他们无奈道:“新课改,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应当看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施三年多,新理念、新内容、新形式已经在许多地方“生根发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和进展。不少地区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实施新课改只有很短的时间,但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改中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日益凸显,不少专家学者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广大中小学生负责的态度,开始就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以发表文章、讲学等形式进行反思。本来,学术之间存在争议无可厚非,何况我国历来主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学术上对实验阶段的新课改“品头论足”,有助于改进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推动新课改的开展。但专家学者之间的相关争论,却让广大基层教师和教研人员乱了方寸。

  “我们那里请了许多专家来讲学,课标组专家来时讲的是一套,一些国家级专家来时讲的是一套,大专院校和研究所的教授、研究员来时讲的又是另一套。这些人都是大专家、大学者,你说我们该听谁的?”一位地市的教研员这样对记者说。

  某地刚刚进入新课改两年,广大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方法、内容等还处于学习、理解、探索阶段,但请来的专家在讲学时却大谈新课改存在的问题,这令教师及教研员不知所措。他们说:我们本来就不知新课改后该怎么上课,专家再这么一“反思”,我们更不知该咋办了。

  一位多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抱怨,现在专家讲学有过多、过滥之嫌。他认为,“专家们讲起理论来头头是道,而对我们最想了解的操作中的问题却不置可否,既说不上来,又不愿深入讲,这样的专家讲学对我们实在意义不大。”面对莫衷一是的专家讲学现状,不少教研员表示,“不管专家怎么讲,我们都会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实施新课改,毕竟这是国家正在推进的改革嘛!”

  毋庸置疑,继续推进新课改将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坚定不移的方向。但如果任由专家们依据自己的理解或见解对新课改“品头论足”,将本属学术之争的观点用来为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解惑”,势必影响新课改的实施,对基层的新课改也会造成混乱。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会诊新课改①】课改在破解难题中前行
· 新课改需要教研员做什么?
· 会诊新课改③课改:实施最重要
· 【会诊新课改④】课改:条件不是决定因素
· 【会诊新课改⑤】课改:年龄不是障碍
· 【会诊新课改⑥】课改:每节课都要多媒体?
· 【会诊新课改⑧】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教”出来的
· 【会诊新课改⑩】谁来开发课程资源
· 【会诊新课改11】什么样的培训最有效
· 【会诊新课改(12)】校本教研的缺失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