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专题研究 > 新课程改革 > 建平·专栏
【会诊新课改⑩】谁来开发课程资源
2005-10-18    记者 李建平

字体大小:

   一次,记者在某课改实验区采访,发现课堂变化不大,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老面孔,询问其原因,教师一个劲儿地抱怨:“课程资源缺乏,无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也难以实现合作与交流。”当记者与校长谈起此事时,校长更是直言不讳:“学校条件差,没有那么多的课程资源,课程目标难以落实。”

  这种现象十分普遍,无论是农村教师还是城市教师,无论是校长还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好像大家都在抱怨课程资源短缺(当然,也有的教师认为,没有课程资源也能上好课)。有的教师不知道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即便开发了课程资源,也不知如何整合,不会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结果变成了一种堆砌,硬塞给学生。

  这些问题已引起有关专家的注意,他们认为,首先应当明确的是,究竟为什么要开发课程资源?应该由谁来开发课程资源?应当如何开发课程资源?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向蓓莉针对课程资源问题到农村学校搞调查,教师们告诉她,由于条件所限,很多村小没有配备风琴,音乐课被当然地取消了。向蓓莉请教师们一起思考:是不是没有风琴就不能上音乐课?村中有哪些资源可以用来上音乐课呢?向蓓莉对教师们说:“也许在你的村庄里,有一位老人,很喜欢拉二胡,我们能不能请他来教学生欣赏《二泉映月》、《江河水》?还有,当地乡亲们耳熟能详的民歌、地方戏曲是不是也可以作为教学资源?除了二胡,还有笛、箫这些民间非常普及的乐器……”这时,教师们开始一个接一个地说:唢呐、芦笙、口琴……忽然,向蓓莉听到“树叶”、“手指”,心中大喜。她说,如果连树叶、手指都能作为音乐课的资源,那谁还能说没有风琴就不能上音乐课呢?

  很显然,瓶颈并不在于资源的短缺,而在于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不强和能力不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专家指出,首先应当树立大课程资源观,改变学校是唯一课程资源的观念,将视野投向整个社区,挖掘其丰富的课程资源。因为从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来看,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动手实践、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就必须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失去这个资源,课程将失去活力。

  那么,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呢?专家的观点十分鲜明,关键是要有眼光,有判断力。应当首先考虑这个资源在这节课上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它们对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价值是什么?资源不是作概念的注脚,不是为了旁征博引,补充课程内容,而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增强思维的深刻性,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

  另外,不能仅凭经验去找资源、用资源,要对学生进行研究,根据学生经验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开发。专家提醒,资源是不能直接进入教学的,需要深度开发和研究,使资源、目标、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关系。而且,开始时用什么,过程中用什么,复习时用什么,都需要研究。尤其是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要注意积累、总结、交流,因为这种类资源不可重复,要有意识地捕捉。

  那么,由谁来开发课程资源呢?很显然,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教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库,要帮助教师提高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当然,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也需要家长和社区人士的参与,学校应当冲破封闭的办学模式,增强社区教育意识,主动争取社区对学校教育的支持。

  值得强调的是,学校还应当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使课程资源在不断地收集、筛选、整理、利用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物尽我用,人尽我用”,在丰厚的人文、物质的沃土上,培植日益丰茂的课程资源参天大树,孕育明日创新人才的丰厚果实。 2005年10月8日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会诊新课改①】课改在破解难题中前行
· 新课改需要教研员做什么?
· 会诊新课改③课改:实施最重要
· 【会诊新课改④】课改:条件不是决定因素
· 【会诊新课改⑤】课改:年龄不是障碍
· 【会诊新课改⑥】课改:每节课都要多媒体?
· 【会诊新课改⑧】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教”出来的
· 【会诊新课改11】什么样的培训最有效
· 【会诊新课改(12)】校本教研的缺失
· 【会诊新课改(13)】不妨听听自己的课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